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影視原著 1169℃
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 陸劇吧

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好轉,全國多地陸續推出了促進消費的激勵舉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廣東、浙江、北京在內,全國超20個省區市均推出了「消費券」,涵蓋的領域包括汽車、電子產品、餐飲等。

不難發現,消費券已然成為後疫情時代各地政府刺激消費的主要舉措。而另一方面,關於「現金還是消費券更能刺激需求」的爭議始終存在於業界和學界中。

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中,專家也對此觀點不一。但來自專家的普遍共識是,隨着各地刺激消費政策的密集出台,短期內有望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的回暖。

多地相繼推出「消費券」

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 陸劇吧

資料圖:顧客在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稅城排隊買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當前整體市場消費需求收縮。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1-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加6.8%(增速同比下滑13.1%)。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告訴記者,在當前形勢下,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儘快提振消費刻不容緩。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其中就提到,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有序恢複發展;全面創新提質,着力穩住消費基本盤。

在此之後,多地相繼推出了提振消費的舉措。5月21日上午10時,青島市發放了第一批家電消費券。據媒體報道,此輪不同面額的消費券首筆交易均在領券後6分鐘內產生。其後,貴州省、山西省太原市也在零售、餐飲、汽車、文旅等方面發放了消費券。

業內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廣東、江西、浙江等20餘個省市發放的消費券總額超過34億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數據,截至5月7日,廣東這輪促消費累計投放金額6.07億元,轉化消費交易35.81億元,惠及實體商戶21.99萬家。

這並非是消費券首次作為刺激需求手段出現。梳理髮現,2020年、2021年全國多地也開展過消費券計劃。就北京而言,2020年6月6日北京啟動了消費季。北京市商務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消費季累計發放各類「消費券」共3900萬張,實現銷售額135.2億元、拉動槓桿達到14.8倍。

但與前兩輪不同的是,此輪發放的消費券中汽車、數碼產品、家電等耐用型商品的品類力度較大。這些單價不低的產品被給予乘數效應的「厚望」。

所謂「乘數效應」通常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引起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就消費領域而言,即消費券發放帶來的交易轉化效應。

以深圳為例,深圳市於5月23日出台的《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中就提出買新能源車最高補2萬元,買手機、家電最高可補2000元等舉措。從媒體援引的數據來看,補貼措施發放後,多家汽車銷售公司的銷售額比4月有了增長。

如何將消費券發放的乘數效應最大化?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向記者指出,消費券的發放要有針對性,即要以滿足老百姓的民生需求為主。

沈建光認可消費券短期對市場帶來的刺激作用。在他的觀察里疫後各地消費券的廣泛實踐以及2021香港地區發放消費券的經驗說明,消費券在刺激消費方面效果顯著,應作為關鍵政策選項。

盤和林認同各地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能夠解決當地市場部分需求不足的問題,但「並不是全部的問題都能依靠消費券解決」,他強調。他向記者指出,如今的主要問題是供給問題,如果不及時推進復產復工,那麼商品產能就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個狀況下,消費券激發消費反而會引發短缺。

發錢還是發券?

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 陸劇吧

資料圖:貴州丹寨縣派發「百萬旅遊消費券」,助力旅遊業復蘇。

儘管消費券帶來的消費轉化已在數據上予以體現,但仍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於消費券的普惠性表示質疑,並提出向受到疫情影響的居民直接發放現金,以提振他們的消費信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曾就此公開建議,為封控區的每戶家庭發放1000元人民幣,以支持他們的消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也表示,保消費一方面要保持物流暢通,另一方面就要對受影響較大的居民給予一定的現金補助,通過這一方式穩住未來的消費,不產生心理的陰影。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台上,「發了消費券,沒錢消費」的討論聲不少。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伏霖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無論是消費券還是現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

「大家覺得發現金對消費的拉動效應一定不如消費券,這是大眾理解的誤區。」伏霖指出,不同類型的消費券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不同的目標行業,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不同,發放現金也是同理。

始終支持向公眾發放消費券的沈建光認為,當前中小微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瀕臨倒閉,如果沒有消費券帶動,這些企業的生存會更為艱難。他表示,2008年後「汽車、家電下鄉」等補貼舉措就曾在短期內促進了當時消費市場的回暖,農村市場也因此打開。

在沈建光看來,香港向公眾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就是良好的範例。公開報道顯示,為提振經濟,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2月和4月向公眾發放了兩輪消費券。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表示,4月香港的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出現反彈。得益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和本地消費券計劃的驅動,香港特別行政區統計處6月1日公布,4月零售銷售總額同比上升11.7%,至302億港元。

「企業沒有營收,瀕臨倒閉,如何享受減稅降費的政策扶持?」沈建光指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消費券的發放可與減稅降費形成互補,在供需兩側配合使用,為短期消費市場的回溫助力。

而在伏霖看來,目前多地的消費券以線上發放為主要形式且針對定向品類。在他看來,這種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券很難直接惠及到中低收入群體。相比之下,發放代金券或者現金則會帶給居民更多的選擇,靈活性更強,幫助更大。

伏霖認為,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不同種類消費券投放和現金髮放的幫扶政策,在資金成本、行政力量投入、幫扶目標群體和消費拉動效果等各方面均存在差異。他向記者補充說,地方政府不妨考慮現金和各種不同種類消費券「組合拳」的形式,精準助力。

專家建議發行地方債激發市場活力

記者注意到,目前消費券的發放多是地方政府自主性行為,金額、時間點尚無規律可循。

伏霖表示,消費刺激舉措很大程度上是以各地方的財政實力為基礎的,「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地方政府扶持的表現形式和重點領域也有所差別。」

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 陸劇吧

資料圖:長春市給市民派發普惠消費券。

在沈建光看來,由於各地區財政實力的懸殊,拉動整體消費市場僅靠地方發消費券的方式遠遠不夠。他解釋道,疫情以來,輿論聲中,有關消費券加重地方財政的討論始終存在,而中央層面並未出台消費券計劃。

沈建光建議,眼下有必要加大中央層面轉移支付,建議儘快推動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籌集資金、定向用於支持全國層面和地方消費券政策的實施。

伏霖也向記者提到,中央可以通過授予地方一定的權限和額度發行針對疫情的特別地方債券,可以允許在特殊條件下臨時調整財政預算,讓地方「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對於發放的時機,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越快越好」。伏霖認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在好轉,無論是現金還是消費券,及時地發放有利於幫助居民或是企業渡過「疫後復蘇難關」。

盤和林則認為,刺激消費需求的「發放」可以發為定向發放和普通發放。普遍發放確保了消費券發放公平性,定向發放是重點關注困難人群,避免抽獎發放。「針對困難人群可以定向採用定向發放的形式。普遍發放則可以用於疫情緩解、復工復產時,以此來激發需求。」

沈建光也表示,各地區在消費券的發放上要注重設計。按照他的建議,地方政府在消費券設計的過程中,應考慮加大消費券的人群定向設計,將資源適度向困難人群、農村縣域消費者傾斜,擴大消費券政策覆蓋面,發揮保民生作用。與此同時,支持線上線下聯動,積極引導小微企業加入,讓更加需要幫扶的小型個體商家入駐消費券平台,同步依託小型個體商家搭建場景,擴大農村縣域覆蓋面。

發現金,還是發消費券?這是一個問題 - 陸劇吧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邱慧

圖片來源:新華網

責編:徐豪

標籤: 影視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