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3》: 二人都是發於卒伍的英雄,卻道不同不相為謀

影視原著 1176℃

《拓荒者3》: 二人都是發於卒伍的英雄,卻道不同不相為謀 - 陸劇吧

紀錄片《拓荒者3》有個副標題,「不自由毋寧死」。

19世紀20年代,印第安聯盟與M國人都用這個口號鼓舞民眾,凝聚人心。

M國人要擴張,印第安人要阻止擴張,英國人在兩邊挑唆。仗一場接一場地打,誰打的是正義戰爭,誰打的是非正義戰爭,攪在一塊兒,都在生死邊緣掙扎。

以輸贏定論,一方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弱。M國歷史,就是掠奪西部,掠奪北部,再掠奪西部,再掠奪…的戰爭史。

打起癮了,斷不肯改弦更張。只會因循守舊,循環往複以至無窮。

1.

獨立戰爭以後,英國殖民者把俄亥俄河谷的印第安人聚居地割讓給了M國。

之後,肖尼族酋長特庫姆塞聯絡了20多個印第安部族,奪回了那塊土地,在此建立了泛印第安聯盟(自稱印第安合眾國)。並且越戰越猛,四處出擊,下決心直到把M國的拓荒者趕回老家。

1813年,泛印第安聯盟接二連三地打勝仗,讓M國人非常驚慌失措。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大衛.艾森巴赫說: M國政府無法接受英國與特庫姆塞結盟。所以,必須要讓特庫姆塞死。

《特庫姆塞傳記》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也說:特庫姆塞與英國結盟,就很有可能導致M國戰敗。

為了除掉心腹大患, M國派出老將威廉.亨利.哈里森出馬。

哈里森是特庫姆塞的宿敵。兩年前,曾摧毀印第安人的「先知村」。這一次,他準備如法炮製。

特庫姆塞了解哈里森的殘忍,也知道他能打硬仗。就與英國盟軍商議,合謀打一次埋伏戰。由英軍趁哈里森立足未穩時發起進攻,將其逼入森林。印第安人埋伏於森林,南北夾擊,一舉殲滅哈里森主力。

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學者唐納德.菲希科說,這場戰鬥你死我活,決定了戰爭走勢,打的是M國的未來。雙方必定以死相拼。

1813年10月5日,在俄亥俄泰晤士河畔,特庫姆塞率領6個部落的500名戰士,守在加拿大境內的伊利湖沿岸地區的樹林里。

英軍與M軍正面交鋒,連5分鐘都沒有撐住,就逃跑了。

特庫姆塞的人馬被困在了泰晤士河與哈里森軍隊之間。只有死守陣地,否則,就再也沒有翻盤機會了。

但是,力量懸殊。特庫姆塞再英勇,也抵擋不住3倍於己的敵人。他戰死後,泛印第安聯盟全軍覆沒。

沒有了特庫姆塞的印第安人,不得不走到談判桌前,與哈里森簽訂不平等條約。那個要收復失地的夢想也隨之煙消雲散。

哈里森的勝利使得戰局發生轉變,M國重新掌控了北部。

求生專家米克爾.霍克說:可以想像特庫姆塞的絕望,他好不容易相信英軍一次,得到的卻是背叛。

從特庫姆塞來說,一是時間緊急,二是求勝心切。

衡量獨立支撐的底線,然後才能與英軍談合作。英軍按照計劃執行算加分。若違背承諾,也不至於輸掉老本。

但凡心中有一絲疑慮,就是沒有勝算把握,就該戰略轉移。大森林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在這裡與哈里森周旋,不愁今後沒有機會。

特庫姆塞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沒有信譽的英軍身上,勢必遭到意外。即使灑盡了最後一滴血也沒能扛住。

當然,現代人怎麼評價,都顯得輕飄飄的沒份量,不厚道。因為火沒有落在自己腳背上。

2.

1813年,英國人慫恿印第安克里克部落的紅棍軍,攻擊了密西西比地區一帶的M國拓荒者村鎮。500多男女老少被屠殺殆盡,一處軍隊前哨被搗毀。史稱米姆斯堡大屠殺。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學者H.W.布蘭茲說:印第安人挑起戰事,反抗白人拓荒者的侵略,是為了保衛家園。而拓荒者則認為,印第安人是安全的重大隱患,必須要徹底剷除。

M國有一個在密西西比地區民兵團的指揮官叫安德魯.傑克遜

傑克遜是田納西人,斷斷續續上過學,13歲時是軍隊通信員,17歲時自學法律成為律師。1803年任鄉下法官。

他脾氣暴,不怕事,我行我素。在酒吧打架,挨了一槍,就威脅醫生,你敢截掉我胳膊,我就弄死你。

他好吹牛,熱衷於很落伍的決鬥。辦案親力親為,能一個人去抓捕通緝犯,對犯人動用鞭刑,在當地算得上是個孤膽英雄,聲譽極高。

《傑克遜傳》作者史蒂夫.英斯基普說:對於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想干一番大事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打仗,然後贏得榮譽。

的確,兩軍對壘,沒人敢上的時候,就是孤勇者的機會。戰爭死了很多人,但也造就了英雄。

1813年10月,傑克遜接到命令,帶領2500多名民兵前往南部搜尋紅棍軍,查出米姆斯堡慘案的元兇。

幾千人的民兵團在阿拉巴馬地區的茫茫森林,如大海撈針般地搜尋數周,一無所獲。因為沒有帶夠糧食,民兵們開始逃亡。

此時,民兵團來了一個新兵,叫大衛.克洛科特。

《大衛.克洛科特傳》作者巴迪.列維說:克洛科特是個獵人,只上過6個月的學,有叢林生存經驗,曾在7個月內,射殺了105頭黑熊

克洛科特很能幹,短短兩周就找到了紅棍軍的村落方位。但很快他就後悔了。

1813年11月3日,900多名田納西民兵,包圍了紅棍軍村莊。傑克遜命令不留一個活口。理由很簡單,是印第安人先屠殺白人。他殺我們,我們就要殺光他們。

傑克遜的士兵只用了幾分鐘,就打死186名紅棍軍,燒死了無辜的婦女和兒童46名。場面凄慘,不堪目睹。史稱塔盧沙奇之戰。

塔盧沙奇屠殺讓克洛科特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他開始重新審視M國對印第安人的態度。

克洛科特本來是想報效國家,卻參加了毫無人性的大屠殺。

他從來就不喜歡這種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則,

他要離開民兵團,卻被傑克遜帶着一幫人擋了回去。即便被罵「懦夫」,他還是對傑克遜說,「是我替你找到了紅棍軍,沒有下一次了」。

直到退役,克洛科特才被允許回到田納西家中。

事情都是這樣,思想分歧,就是行動分歧。

克洛科特與傑克遜的分歧代表了M國人的兩種認知。

一種是印第安人擋了M國的發展之路,必須趕走。另一種,則從屠殺中看到了不公平,願意與印第安民族和平共處。

但在國家命運還沒有定數的時候,這種分歧被擱置一邊。

到1814年,傑克遜徹底消滅了紅棍軍,以殘酷的方式解決了M國所謂的印第安人的南疆威脅。

戰後,傑克遜強迫克里克人簽訂了停戰條約, 拿到阿拉巴馬和佐治亞的大部分近890公頃的土地。說是作為戰爭賠償金,但他沒有上交,而是私吞,踹了自己腰包。

3.

1812年,英國在逼迫法國流放拿破崙之後,騰出了精力。把部隊調往北美,在巴爾的摩登陸,入侵東海岸,攻陷了華盛頓,並把白宮付之一炬。

英國胃口很大。因為英國有着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對M國具有絕對的優勢。

他們瞄準了西部最大的港口新奧爾良。幻想佔領新奧爾良,然後,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與加拿大的英軍會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弗朗索瓦.福士滕伯格說,新奧爾良控制着整個北美大陸的水路進出口,誰掌握了這裡,誰就掌握了戰略要地

M國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剛拿下紅棍軍的英雄傑克遜身上。

傑克遜跟英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據說,誰要想惹他發火,就提一下英國人。

在32年前的獨立戰爭中,傑克遜失去了兩個哥哥和母親。他做通信兵時還未成年,被抓了俘虜。在戰俘營里,受盡凌辱。他發誓,只要逮着機會,就要復仇。

此時,他帶着1500名士兵,兩噸的重炮,以及補給品,要趕在英軍之前,到達新奧爾良港口。

走路不拍,最怕的是穿越2590平方公里的阿查法拉亞盆地

因為這裡有M國最大的,也是最危險的沼澤——路易斯安那大沼澤。這裡有齊脖深的水坑,滿地爬的鱷魚和毒蛇,能把人吃掉的蚊子。

他們除了行軍,還要搭建運送重炮的棧橋,每天只能蝸行40公里。

但是,那幫士兵就是盲目崇拜傑克遜,不管他們對英國人、印第安人,對M國政府有什麼看法,只要傑克遜一聲令下,就是下地獄,他們也會赴湯蹈火。

人類就是會對成功者盲目敬仰,認為只有齊齊追隨,才能做成偉業。

經過兩周的急行軍,1814年12月1日,傑克遜的大部隊到達了新奧爾良港口。

到達後,立即修築工事,布置防守要地,擴充整編隊伍。

傑克遜的隊伍中有肯塔基的拓荒者,他老家田納西人,新奧爾良人,黑人,沿河的水賊,甚至還有本地的印第安人。

就是這支4500人的雜牌軍,勇敢迎戰英軍60搜戰艦,15000名士兵。

傑克遜把士兵部署在中間山坡上,右面是密西西比河,左面是沼澤地。英軍上岸只有在沒有掩蔽的開闊地帶仰攻。

戰鬥持續到第10天,M軍傷亡不到100人,英軍已經戰死 2000多人。

英軍撤了,傑克遜成為大英雄,全國轟動。

很多人認為傑克遜是第二個華盛頓。喬治.華盛頓為M國贏得了自由,而安德魯.傑克遜則捍衛了了M國的自由。

但其實,早在開戰前的三周,M國與英國在比利時的根特城就簽了停戰和約。英國人在合約里承認(第二次)密西西比地區的所有土地屬於M國。

《1812年:鑄造了一個國家的戰爭》作者沃特.伯恩曼說,這個消息跨過大西洋,傳到新奧爾良那裡花費了太久。但對M國人來說不重要,他們關注的,只有打敗了英國這件事。而從這件事,他們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傑克遜的勝利,除了他的驍勇善戰,高度的凝聚力,還有一小部分是運氣,否則,英軍肯輕易撤退?

4.

傑克遜和克洛科特都出身田納西,都家境貧寒,都只上過半年學。但二人的政治觀點相悖,相互纏鬥,影響至深。

傑克遜一路積累政治資本。1791年創建民主黨。1796年,成為州國會議員,高等法院法官。1812年在英美戰爭中成為少將,之後是新奧爾良戰役英雄。1818年率部遠征佛羅里達印第安人,成為首任佛羅里達州州長。1828年至1837年,連任美國第11、12屆總統。

1817年,傑克遜利用職務之便,低價買入阿拉巴馬地區大片土地,高價賣給種植園主們種植棉花。

短短三年,每英畝土地,從2萬元飆升至78美元。傑克遜成為坐擁450萬美元的富翁,這是對他昔日努力的背叛。

而克洛科特呢?

克洛科特退伍10年內,一直待在田納西森林裏,過着自給自足的閑適生活。

但好景不長。

趕走了印第安人,南方種植園主來了,把荒野變成了棉田。由政府出面,禁止打獵,驅趕先來的拓荒者。

為了捍衛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克洛科特參選了議員。

不敢想,1827年夏天,草根克洛科特當選為國會議員。因為他的競選宣言得到擁護。

他要去華盛頓為拓荒者發聲:拓荒者才是西部的居民,山林荒原是他們的生活來源。他們有權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土地。

但這與他的老對頭,傑克遜,以及南方種植園主們的觀念有衝突。

此時的傑克遜已經炙手可熱,準備坐上總統寶座了。

前40年,歷屆總統出身不是馬薩諸塞,就是弗吉尼亞。當傑克遜取得新奧爾良大捷後,一夜之間,人們就認為獨立戰爭結束,新時代來臨, M國領導人應從新擴張的地區產生。

是時候讓國家改變一下了。

1828年12月3日,傑克遜當選為M國第7任總統。從他開始, M國總統都變成平民出身。

傑克遜任期內,M國持續向西擴張,基本上每20年,人口就翻一番。

但傑克遜覺得印第安人還在威脅白人,他想出一招。

1892年12月1日,傑克遜在參議院宣布「印第安遷移法」,即對5個部落的5萬名印第安人強制搬遷。

他闡明,聯邦政府將收購印第安土地,並補償高價土地,負擔搬家費,提供新的居住地。印第安人應該接受賠償,搬遷至脫離白人的地區。

作為議員的克洛科特想起了傑克遜屠殺印第安人的往事,認為這又是一次種族清洗。

他發言:印第安遷移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印第安人離開祖祖輩輩的家園,遷移到960公里之外的俄克拉荷馬州一帶。騰出地方,讓拓荒者進入。把土地變為商品售賣。

《特庫姆塞傳記》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說:當克洛科特站起來反對印第安遷移法的那一刻就賭上了他的政治生涯。

這一法案決定了M國未來的走向,爭論持續5個月,造成了很大反響。

1930年5月26日,眾議院通過這一法案。克洛科特輸了。

法案實施,在接下來的20年間,印第安人被士兵押解遷移,16000餘人死於途中的瘟疫、疾病和氣候。被人們稱為血淚之路。

某學者說:「印第安遷移法」不只是傑克遜政府的一大污點,也是M國歷史上的一大污點。

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學者山姆.W.海尼說:我所在的部落也被迫搬遷,我們也走過了血淚之路。血淚之路就是傑克遜造成的人間慘劇。

傑克遜一下由英雄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人,為達目的,這世上沒有他做不出來的事情。

法案通過,但傑克遜卻不肯放過克洛科特,他要把他攆出政壇。

《特庫姆塞傳記》作者艾米.H.斯特吉斯說,在傑克遜眼裡,政治分歧就是私人恩怨,只是獲勝,遠遠不夠,必須徹底擊垮對手。

傑克遜派部下威廉.菲茨傑拉德,去田納西地區,跟克洛科特競爭。同時,通過全國的報紙對克洛科特進行人格侮辱,誣陷他酗酒,嗜賭,玩女人。

克洛科特被打懵了,輸了仕途。加上妻子離家出走,整個人萎靡不振。

但是,他太有名了,一部以他為拓荒者原型的話劇「西部之獅」在紐約市上演。使他的人生有了轉機。

1835年,克洛科特離開田納西,前往墨西哥的得克薩斯。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跟過去有個了斷,重頭再來。買一塊地,再打打獵,探探險,然後重返政壇。

墨西哥政府鼓勵移民,以增加國家人口。只要服從政府管轄,每戶人家可以低價購入1620公頃土地。到1836年,這裡已經有了4500名M國移民。

克洛科特在得克薩斯大受歡迎。得知他要來,村鎮街道兩旁早已站滿列隊歡迎他的人們。

但當他融入當地,就發現得州已經處在了動亂邊緣。

原因是在執行數年的寬鬆政策之後,墨西哥當時的總統聖塔.安納突然加強了移民控制,開始收繳移民武器。

得州定居的M國人多數以狩獵為生,因此拒絕交出武器。他們在醞釀起義,準備脫離墨西哥獨立。口號是「不自由毋寧死」。

墨西哥政府確信這是M國政府在背後操縱,所以,要出動武力鎮壓。

局勢不斷升溫,恰好一顆哈雷彗星划過夜空。克洛科特認為是老天贊成拓荒者們為獨立而戰,所以立即加入。

「得州獨立戰爭」即將爆發。

遠在華盛頓的總統傑克遜密切關注這次叛亂。他認為把得州併入M國,豈不是又是一個送上門的擴張機會。

早在墨西哥脫離西班牙殖民者的時候,傑克遜就提出購買得克薩斯,但墨西哥不賣。

人家不賣,傑克遜就在想,我該怎麼把它搞到手?

怎麼搞到手?戰爭販子一般就是發動戰爭。但傑克遜並不是一根筋式的武夫。這一次,他想讓得克薩斯自己宣布獨立。

因此,墨西哥政府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

1836年2月,260名在得克薩斯定居的M國民兵向聖安東尼奧進發,一支4000人的墨西哥軍隊也相向殺來。兩軍將在西班牙城堡阿拉莫激戰。

這一戰,將讓克洛科特留下一世英名。

5.

克洛科特與傑克遜既是同鄉,又是政敵。

都是「發於卒伍」的英雄,卻又「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克洛科特本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有大事就參與一下,因而總是應運而生。

傑克遜是虎狼之軀,能從每一事件的蛛絲馬跡中,感應到機會,因而總是主動介入。

山不轉水轉,是對手就會遭遇。

克洛科特的問題是,捨身報效國家,卻太天真,避不開傑克遜的暗算。說起來也挺慘的,但政壇落馬,他亦會去享受打獵拓荒的自在快樂。

而傑克遜以全天下的人為敵,焦躁,冷酷,每一分鐘都在算計。他的快樂,也只是在貪婪帶來收穫的瞬間上。

孰是孰不是,各有各的天性去決定命運。

End




截圖源自騰訊視頻。

標籤: 影視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