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世間》描繪了
時代洪流中的
凡人微光
平淡日子裏的
人間煙火
身在劉公島的我們
見證海島發展的同時
也承載着時代變遷的
深刻烙印
今天跟小編傾聽
「島字片」人世間的
發展歷程
遊覽車「跑過」的這些年
從交通工具到旅行方式,從區間代步到觀光遊覽,從招手即停到科學規劃,我們坐在遊覽車上,去看過了東泓炮台的日出,見過了鐵碼頭的日落,走過了丁公路上的鬱鬱蔥蔥,等過了鄧公路上的白雪皚皚。遊覽車跑過了二十餘年,記錄下了遊客旅程中的點滴變化,也留下了景區發展和積澱的印跡。
2000年前後,第一批遊覽車在劉公島上亮相,因車頭以立體大象圖案裝飾,大家也都形象地稱之為「大象車」。那時,遊覽車只有兩個站點上下客,一次可拉載40人,負責在島上循環往返。雖只有一條行駛線路,可就此開通了島內景點間的交通服務,為遊客們帶來了極大便利,成為絕佳的代步工具。
2004年,景區第一支專業車隊正式成立。考慮到女性能夠以更親和、更柔性的方式為遊客提供服務,因此車隊司機全部選用女性職工,「陽光女子車隊」也成為了景區的一大特色。而這支車隊不光形象出眾,業務水平更是出彩。身兼「售票員+司機+講解員」多重身份的她們,不僅負責售賣車票、清點人數、安全駕駛,還在行車過程中為遊客作出簡單的景區介紹。暖心的笑容,細心的服務,帶給遊客們新奇感與親切感,不少遊客也把她們當成了景區內一道獨特的風景。
與此同時,遊覽車也擴大通車範圍,全新開闢小環島線路,逐步實現景區主要景點「一網打盡」。沿途設置碼頭、博覽園等固定站點,在滿足基礎代步功能的同時,已初具觀光服務的雛形。而伴隨着旅遊升溫,以及遊客口碑效應的產生,來島遊客呈井噴之勢,客流量大時可達到一天往返20餘趟,這給遊客運輸帶去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景區遊覽車立即響應,由原來的19輛增加至30輛,助推運力和效率提升,確保遊客旅遊體驗。
車隊有了更加嚴格的統一管理,可在硬件上還存在基礎設施簡陋、配套不完善等問題。由於車輛全部為燃油車,發動機就位於司機座位正下方,長時間的駕駛便會讓司機感受到灼熱。而頂棚太窄,兩側也沒有車棚以作遮擋,每逢雨天,大風都會將雨水刮進車內,衣服淋濕也是常有的事。至於安全保障措施也並未達到如今的精細化管理,只是司機通過後視鏡實時提醒遊客來做到基本安全保證。
2010年,島內交通運輸組織體系重新架構,景區遊覽車運營朝向更加標準化、專業化過渡。遊覽車從10座增至17座,規格的擴大帶來的是乘坐空間的舒適與觀景視野的開闊,一面觀山一面賞海,360度的欣賞令美景一覽無餘。同時,在遊覽車尾部安裝有遊覽車線路示意圖,車內還增加電子語音講解功能,司機將根據行車位置播放相應講解片段,聲音更加清晰,環節更加系統,內容更加細緻,乘車的間隙也變成了對景區了解的過程。乘着車在沿路風景中傾聽歷史文化故事,悠哉悠哉閑逛景區,遊覽車逐漸成為遊客深度遊覽景區的新方式。
而在安全性、穩定性上,遊覽車也作出了質的提升,不僅接受最正規的「體檢」,更注重設備的升級。所有車輛加裝限速裝置,將車速控制在30km/h的安全範圍內;更換乘客座椅,加裝欄杆扶手,安裝座椅安全帶,保障乘客安全;增加「車輛通過,請注意安全」人性化語音提示喇叭,帶給遊客安心、放心、貼心的氛圍與感受。
2018年以來,景區向著綠色環保、生態共享邁出更加堅實的一步。遊覽車進入全面更新換代,特別是電動遊覽車的投入使用,在補充運力的基礎上,更是「無廢」理念貫穿到景區各個環節的體現。另一方面,整體調度更加規範化,在每個候車點設置遊覽車線路牌,清晰標明可供遊客乘車的站點。遊覽車線路也在進一步調整、優化,充分發揮環島沿線自然風光資源優勢,開發設計「最美森林海岸觀光」等主題化愈發鮮明的優質線路,令遊客在輕鬆乘車的過程中零距離感受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為暢快「森」呼吸提供更多選擇。
同時,景區啟動「車輛智慧調度系統」,通過「視頻監控+大數據」的方式自動分析統計實時進島、進館的參觀人數,提前判斷遊客對車輛的需求,及時安排車輛補位,有效保障遊客遊玩的滿意度、舒適度,令遊覽車成為遊客順暢旅途中的一大助攻。
標準化引領,專業化提升,精細化治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景區進步的必然。窺一斑而見全豹,窺的是一代代遊覽車外觀形態的變化,見的是景區基礎設施發展的歷程,見的是劉公島景區的歲月變遷故事。
編輯:於智超、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