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大戰》自上映以來一直爭議不斷,誇好的認為其承襲了港片癲狂的特質,噴的則認為其場面浮誇,毫無邏輯。
因為某些原因我是最近才看了這部《神探大戰》,我覺得蠻可惜的,韋家輝依舊是銀河那個最頂尖的編劇,但是作為導演,明顯是力不從心的,在諸多方面都顯得導演功力欠缺。
而演員方面,作為最終BOSS的林峯儘力了,純是業務能力有限,請大家試想一下全盛時期的吳鎮宇或者張學友來演這個角色會是怎樣的體驗?其實,這樣不露痕迹的關鍵角色交給劉青雲,充滿表現力的『神探』交給林峯大約是一個更好的解法。
我向來的觀點皆是一個懸疑電影反派決定上限。
《神探大戰》的尺度其實已經很頂了,都是港島名案,寫實程度也已經做到了當下尺度的極限了,多一點點估計都難以上映。
總體來說,《神探大戰》基本上反映了香港電影目前所有的困局——新一代的導演 缺乏,演員青黃不接斷層嚴重,拍攝內容尺度上的迷惘,似乎一直以銳意創新,搏命進取的香港電影,也看見了自己的極限,也許就像電影里說的那樣「我們只是探,不是神」,屬於香港的電影神話,已經看到了最終篇章。
——————劇透分割線,看完了片子在看下面的解析————————
·好編劇不是好導演
導演的作用在哪裡,我們從《神探大戰》可見端倪。
全劇情簡單正向時間線梳理
方:被兄、母虐待>殺母、殺兄(偽裝意外)>屠夫連環殺女,因意外愛上了自己最後的獵物>裝正常人在警隊立奇功,二重人格建立>策劃銀行搶劫>魔警案發作(但動機不純)>建立神探復仇組>復仇冤假錯案>與李俊鬥智斗勇,迎來大結局。
李:殺妻=輪船案>魔警案>成神經病被關>天橋寫案件(被利用)>神探復仇組系列案件>與方鬥智斗勇。
李第一次看見惡魔,我猜大概是殺妻之前,他內心某種邪惡因為那慘烈的現場被釋放,殺妻,瘋了。
第二次還是船上,還是那麼多屍體,有了第二目擊,心中釋然,剋制住了,其實也是因為無人可殺了,之前一念成了瘋魔,現在一念回歸凡人。
所以才有了最後一句:我們只是探,不是神。
最後看着鏡子里的倒影,其實這兩個人就是雙位一體,沒明說的是:都會家暴,不然不會一摸就知道阿Sa被怎麼虐待過,都有隱秘的冤案,一念成神一念成魔,神魔本一體,嗯,又是一個小丑+蝙蝠俠的螺旋結構劇本,只是沒有拍出那個水平。
編劇寫出好故事,導演將其用正確方法呈現,這種呈現包括了故事的理解,畫面的掌控,角色的講述,立意的表達。
本來,《神探大戰》的故事非常好,邏輯鏈也非常通暢,內涵表達也非常清晰。卻在畫面呈現,敘事鋪陳,鏡頭語言上翻了大車,最終導致,愛看的觀眾惋惜,不愛看的觀眾怒噴。
如果這個故事看純文本,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覺得毛骨悚然,且很精彩刺激。
按照敘事來說,本應該是雙線敘事,明線是港島懸案的推進與重啟,暗線是一個BOSS帶領組織的暗中執行,最後雙線匯總,進行大決戰。
這樣的敘事,電影里最典型,也是最強的案例,是《七宗罪》,明線是雙探調查,暗線是罪犯執行,兩條線同步推進,最後合併。
而劇集則是《真探》,《真探》的結構和《神探大戰》最相似, 都是神經質偵探+冷案重啟的設置,雙線敘事,合併揭秘。並且,主題也在說:當你與怪物戰鬥,當心自己也變成怪物,《真探》中LUST不也一直被邪教選中希望他成為天選之子嗎?
而韋家輝在表現故事的時候,明線缺乏『探』表達的思考,暗線就直接沒有交代,BOSS最後的出現顯得很突兀,真心就一點鋪墊都沒有,完全沒有『執行人』和『操刀人』的展現,直到影片過半才有了劉青雲頓悟自己被設計的感悟,最後女兒一句:「我作證,他是我大佬」看的人頭皮發麻,一點沒有驚喜的感覺,只有一種強行圓的觀感。
為了敘事的推進,韋家輝犧牲了表現的邏輯,諸如大肚女超人,人體描邊槍法等超越認知的設定,結果敘事也沒有做的很好,為了商業場面做的犧牲就結果來看實在是不值得,老老實實的復刻《神探》的探案路線不是很好嗎?
題材足夠讓其完成『調查』與『偵破』的環節,最終卻落得動作場面搞笑和偵探行為不過癮的窘迫,真是兩手抓兩手空。
大膽想像一下,這個電影如果給大衛芬奇來拍,或者維倫紐瓦來拍,會是怎樣的光景;香港的話,杜琪峰、陳可辛我認為都能拍的比這個強;大陸導演,忻鈺坤和文牧野都很適合。
上述的導演們,同拍一個劇本估計效果都能比現在好上一大截。
好編劇用不好一般的演員
不管粉絲承不承認,林峯在本片的角色塑造上,是非常的一般的,韋家輝導演甚至都不願意給他更多的詮釋空間。一句話,方是個高智商非常猛和全能的變態,真的不是說神精病啊!
全片林峯的表情就只有:正義的耍帥和邪魅的耍帥。
多一點的心理戲都不能給,他並不能完成像是劉青雲那樣角色瞬間轉換的表演,也接不住一個精神病的情緒轉折。
本來審問李俊一場戲,算是全片主角BOSS的初次對壘,我們可以看看林峯的表現,都是面無表情或者誇張的表情,沒有一絲細膩的呈現(後面也是如此)。
(這裡爆發就很讓人費解……你一個精於算計的變態,炸出這個表情是幾個意思……)
(來給大家看兩個面無表情的變態正確示範,雖然有點欺負人……)
反派決定一個電影的上限和成色,明顯林峯是不夠格的,吳鎮宇來可能這個戲會好看很多,畢竟角色有信服力。
哎,當年從趙盤到嬴政過度的順暢自然且黑化的非常溜,現在連這點演技都不會,唏噓啊。年輕的朋友如果覺得林峯這就是演技了,麻煩還請參考一下尋秦記的趙盤-嬴政,那才是林峯頂尖演技的表現。
阿Sa就不說了,唱歌的美女我們不要求太多了,但凡換個正常點演員,不花瓶的那種,角色的呈現也說得過去,唯一演對的就是可憐巴巴的狀態了,其他的,之所以給大家女超人的違和感,就是因為形象太柔弱,你看看這:
貨船生孩子,高樓墜下不難產是不是就多了很多信服力?宋佳來演,信服力上一個台階,如果換成吳鎮宇配陳數,那……
至於大家對於李若彤的詬病,角色人設就擺在這邊,你讓誰來演也就是這股憨批勁兒,基本上等於沙僧的設定,純工具人。(隨便整個劇照都是虛焦,你可想而知這個角色多邊緣……)
女兒和復仇組都設立的挺好的,沒他們這片子指不定難看到哪個地步呢。
演員不太行,人物成長線就不明晰,本來如果方這個角色能立住,阿Sa這個覺得能立住的話,三方最後都有成長的,看起來故事也舒服很多,可惜了,立住的只有李俊一角。
尺度
也許是能做的最大尺度了,畢竟故事沒有發生在聖土,你英倫惡土上有個殺人煮人的冤案都很尋常嘛,拍,可以拍!但是你要掌握番茄醬的用量。
你可以討論家暴,但是你只能說是有變態,不能說是……
你可以講陰謀,但只能是英倫時期的事情,不能說是……
嗯,英倫的事情,冤假錯很多,得有個大佬來糾正不是?可以可以,整!
於是有了我們眼睛看到的尺度,實屬不易,這些事如果發生在聖土,你從劇本開始就已經斃了。
所以還是感謝英倫的,沒有他們那幾年,我們在現在基本看不見這片了。
有口難言的香港困局
97到如今也25年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香港電影走向了一個更加無奈的困局——沒有新演員,沒有新導演,沒有新巨頭。
就連新銳編劇都開始致敬自己了,香港電影還有什麼奔頭?
經濟的發達的集中體現就是文化產業的發達,而香港,已經沒有什麼熱錢再進入影視圈,就目前的作品情況來看,甚至比2000年段時間更糟糕。
但是,隨着陳可辛潤出來的第一槍,我相信他們還是會找到解決辦法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許雙周一成的輝煌時代一去不返,我仍舊相信香港的電影人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他們曾經擅長表現小格局下的大衝突,後來也想嘗試大格局下的大衝突,失敗(《赤道》),現在看香港電影大有回歸的態勢,唯一解決不了的是演員,再沒有新人,等這一批演員再來一點,票房就真的沒人來撐了。
當然,沒有新演員是全球化的問題,君不見好萊塢也還在用着皮特、唐尼這些老幫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