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5月6日電 (記者徐海波、鄧楠)「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屏幕里,一支麥克風,一面白牆,一段段黃梅戲經典唱詞在丁格的演唱下,或喜或悲,婉轉悠長。近4個小時的網絡直播,丁格只唱,不聊天,網友點贊不斷,一晚唱罷,致謝離場。
丁格的直播回放截圖。新華社發
丁格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一名演員,出生於黃岡。
「我嗓子不好,唱黃梅戲吃了不少苦。」丁格略帶沙啞的嗓音讓記者詫異,「黃梅戲的唱腔講究高亢透亮。」丁格說,因為先天嗓音條件不夠好,她演了15年配角,往往要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一段唱詞練到位。
以熱愛,跨越千難萬險。丁格出生於戲劇世家,爺爺是楚劇演員,父母也是地方戲曲演員。她從小就跟隨父母走鄉進村「送戲下鄉」。耳濡目染下,丁格經常模仿父母的樣子,戴着他們的頭飾,穿上他們的水袖唱上一段。
長大後,丁格來到安徽學藝,成為一名專業演員。在一次隨團演出時,她被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選中,回到黃岡,漸漸被家鄉戲迷所熟知。
2020年,在劇院的支持下,她開始嘗試抖音直播演唱黃梅戲,在劇院賬號「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和個人賬號「黃梅戲丁格」上進行直播演唱,發佈短視頻作品。丁格在網絡上的人氣一路高漲,截至目前,她的直播觀看人次累計破億,個人賬號粉絲近30萬,成為助力傳統曲藝「出圈」的新生力量。
5月1日晚,丁格(左一)在黃岡出演黃梅戲《天仙配》。新華社發
「我給觀眾最好的回報就是在有限的直播時間裏多唱幾段。」丁格說,「我是一名黃梅戲演員,直播間就是我的線上舞台。在演員眼裡,舞台是神聖的。」
在丁格的直播間觀眾里,有老戲迷、新愛好者,更多是因為好奇而聽一聽,結果一聽就上癮的年輕人。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慕名而來,讓丁格有些「受寵若驚」。「有時演出結束後,一些觀眾就在網上與我交流,聽他們喊我姐姐,就知道比我小。」丁格說,她建立了兩個戲迷群,總共接近1200人,慢慢地與他們熟了,就知道其中不僅有「90後」,也有不少「00後」。他們常常會請教戲劇的劇情、唱法等問題,有時候也會學上一兩段。「跟許多人一樣,他們剛開始也認為聽戲是老年人的愛好,甚至有些不屑,後來慢慢地聽進去了,才懂得戲曲的味兒,也就成為忠實的戲迷。」
對丁格來說,培養「戲迷」是動力,更是責任。「過去演完一場戲就結束了,人走了。現在,通過網絡直播可以看到觀眾的反饋,也可以與他們深入交流。」
4月26日,丁格(左二)在湖北省黃梅戲劇院排練。新華社發
《女駙馬》《龍女》等經典唱本難度大,需要演員投入飽滿的感情,隨着角色而喜怒哀樂。「每次唱完,雖然身體疲憊,但是很過癮。」丁格說,「我是用情唱,技巧不多,這樣就會與觀眾形成共鳴。」
在丁格看來,網絡空間的忙碌,並不影響現實工作的節奏。早起練功、綵排,白天劇場演出,晚上線上直播,每天都很充實。今年正月以來,丁格隨劇院輾轉九江、黃岡、黃石等多地演出六十餘場,送戲曲下鄉。「即使在偏遠的農村演出,也能碰到常在網上聽我唱戲的戲迷,這讓我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
劇團也感受到了「名角」的魅力。「每到一個地方演出,都有人打聽丁格來不來,不少戲迷還從外地特意趕來,沒想到網絡的力量這麼大。」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塗小勇說,黃梅戲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劇院的知名度也隨之攀升,團隊接到的演出邀請明顯增多。
經常和丁格搭檔的演員王剛告訴記者,為了滿足網上戲迷的需求,丁格總是默默地苦練唱功,學習各種唱法,甚至嘗試將各地地方戲、民俗文化融入黃梅戲中,不斷創作新唱詞,創新新唱段。
在丁格的帶領下,劇團的不少年輕演員也開始嘗試直播唱戲。「雖然剛剛起步,粉絲還不多,只要用心走近年輕觀眾,肯定能收穫越來越多的戲迷。」演員瞿玉婷說。
5月1日,丁格首次出演女主角的《天仙配》在黃岡開演。為期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登台、起范、舞袖、開唱,台下擠滿了觀眾,掌聲一陣接着一陣,喝彩聲不斷。下場後,丁格眼眶忍不住泛紅,「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唱戲真好!」
卸下裝扮,稍作休息,回到直播間,丁格再次開唱,為更多的觀眾,為自己的梨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