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晚,9號球衣飄揚在廣東東莞銀行籃球中心上空,與杜鋒的4號、朱芳雨的8號及積臣的15號球衣並肩。它的主人易建聯也與這些前輩一樣,由「名將」變為「名宿」。
事實上,從易建聯宣布退役之日起,就一直有寫篇東西來紀念我們彼此相識21年交情的念頭,卻不知從何下筆。這漫長的歲月,腦海里幾乎都是阿聯出道時的青澀、靦腆、努力和勤勉,以至於他以「光速」成長後進入國家隊、nba後的歷史,反而難憶鱗爪。
21年前的今晚(29日),cba常規賽廣東對吉林,阿聯在垃圾時間登場,開始了他職業球員的生涯。首秀,當然基本都是苦澀的,8分多鐘得到2分3籃板。場邊的杜鋒、積臣、宋希等主力嘻笑着為他加油,但阿聯耳邊充斥的都是主教練李春江的怒喝聲,「快點!快點」「硬起來」。
這聲聲怒喝,是不是有點熟悉?這是屬於11冠霸主廣東隊對待年輕球員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廣東隊打球,起點就要比別人高,受不了、沒進步,只能被淘汰,一代傳一代、生生不息。
遺憾的是,筆者並沒有來到阿聯首秀的現場。回想起來,只能怪自己的眼光不夠。但誰又一定能想到這位滿臉青澀、不苟言辭的年輕人,日後會以「光速」成長,成為一代中國男籃的領袖?
易建聯並非天才,出道即巔峰並不存在。他沒有像麥克格雷迪那般的靈性,也沒有鄧肯那樣的基本功,他有的僅僅是極強的身體素質。他的出道實在太普通,以至於當時的廣東隊對他在隊里的定位也有一些爭議。只是由於有積臣這樣的強力中鋒存在,阿聯更多地被定位為4號位(大前鋒),成為杜鋒的替補。
阿聯最初在cba的幾場球,不要說「驚艷」,連「合格的替補」也未必稱得上。身體過於單薄、基本功不足、上場時間的零碎、定位的遊離,都使初登職業賽場的他有些手足無措。他的轉折點來自一場客場惜敗。
當時廣東隊做客濟南,全場幾乎只有五名主力(林力替補只打了1分鐘)上場的情況下,以5分之差不敵山東,中止了13連勝。鎩羽而歸後,俱樂部與教練組開了一個重要會議,決定「此後不惜一切代價使用新人」。俱樂部老總陳海濤說,如果老用那五桿槍,他們能支持到季後賽嗎?如果如今輸幾場能夠換取季後賽的贏球,那就太值了。
有人把這次會議稱作宏遠俱樂部的「遵義會議」。此後廣東隊新人輩出、雄霸cba多年亦因此而來。而這次會後的首戰,廣東隊「小鬼當家」大勝江蘇,阿聯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他全場打了30分鐘,得到15分、3次扣籃和2次蓋帽,從可有可無的「板凳」,正式成為重要替補球員。
阿聯一鳴驚人、讓人覺察到他能夠成為cba巨星的,是當年常規賽最後一戰對北京。且看當年筆者寫的一段賽事現場新聞——
「杜鋒和積臣的相繼被罰下場,使得李春江不得不把16歲的小將易建聯遣上場充當主力中鋒。加時賽只進行了18秒,易建聯就獲得一次罰球機會。在全場5800名觀眾的『噓-噓』聲浪中,他兩罰全失。場下的隊員都有點着急,『阿聯,頂住啊!』16秒後,易建聯再次站到罰球線上。第一罰,還是不中。全場喝倒彩的聲浪鋪天蓋地。第二罰,易建聯屏住一口氣出手,皮球空心入筐!領隊關德有微笑着說:『有戲了。』李春江又把易建聯叫到跟前囑咐了幾句。
這一罰,罰出一個信心百倍的易建聯。1分12秒,易建聯扣籃將比分扳成101平;29秒後,他再次罰球,兩罰兩中;47秒後,他籃下強攻得分造成對手犯規,再將球穩穩罰中——整個加時賽成為易建聯的表演,3次扣籃、4個籃板,在廣東隊所得的18分中他獨得13分,幫助廣東隊最後以116比105戰勝對手。
賽後,易建聯像英雄一般被記者、球迷和自己的隊友團團圍住。面對眾多的話筒,他低着頭靦腆地說:『杜鋒和積臣都下去了,我感到壓力好大。罰球是我的弱項,罰進了第三球後我就有了信心。這三個加時真是比打十場比賽都強啊!』」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知道阿聯日後怎麼定義這場球,但在現場的我知道,這位年輕人已經打通「任督二脈」,上升通道一片光明。
當年cba最佳新人、入選雅典奧運會中國男籃、北京奧運會准絕殺德國、以6號秀進入nba……後來他的軌跡很多人都如數家珍。筆者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卻一直是「9號新秀」出道時的模樣,沉默寡言,虛心聽教,努力勤奮。
奇怪的是,2002-2003賽季,也就是阿聯登上職業賽場那段時間,筆者整個賽季都隨廣東隊征戰,在球隊大巴上除了知道他喜歡坐在最後一排座位外,幾乎想不起他的任何細節。球場外,有時候真的很難讓人覺察到他的存在。
「惜字如金」的阿聯並不是個好的採訪對象,但並不妨礙他在賽場的光芒四射。正如那件業已掛在籃球館的「9號」球衣,不動聲色,隨風飄揚,輕輕訴說著背後的風雨與精彩。
文|記者 周方平
圖|記者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