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埃及學的,以前常標榜自己是冷門絕學,『冷板凳』坐了這麼多年,沒想到埃及學現在這麼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感嘆。作為「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的首席策展人,她日前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做了一場講座,現場座無虛席,線上直播和回播的觀看量突破100萬人次。而在15年前,她曾經歷過講座只有一個聽眾的時刻。
從1到100萬,背後有學科的發展和學人的努力,也得益於學術與大眾的親密接觸。我國自主策展的古埃及文明大展、眼下正在熱展的「金字塔之巔」,便是中國古埃及學成果轉化的鮮活案例。8月19日,該展交出了首月成績單——接待觀眾31.7萬餘人次,其中上海地區以外觀眾22.1萬餘人次,佔比69.7%,展覽相關話題全網傳播量突破12億。從社會、經濟、學術三個維度看,這個熱門文博大展的溢出效益,也是上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的生動註腳。
這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是中國官方博物館首次與埃及政府合作,一開幕即登上中博熱搜榜「十大熱搜展覽」榜首。
「古埃及文明非常神秘,能不出國門就看到這麼多過去只能在書本和電視里看到的文物,物超所值。」從遼寧趕來的祁女士帶著兒子在上博泡了大半天,為展廳內的石雕和彩棺的精美程度和想像力驚嘆。
「先在『法老的國度』呈現一部通史,再圍繞圖坦卡蒙這一代表人物和薩卡拉這一代表地區展開獨立敘事,可以說有點有面,讓人對遙遠的古埃及文明有比較系統的認識。」文博愛好者朱先生注意到,有別於以往國內同類型展覽從歐美博物館借展、以西方視角進行敘事,這個展覽從埃及本土借展,同時選擇若干中國文物進行對話,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策展思路體現了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也使同為文明古國後人的我們在解讀他者中更好地認識自我。」
據統計,「金字塔之巔」首月接待的觀眾中,男女比例為4:6,涵蓋各個年齡階段,表明「對男女老少都有吸引力」。
高人氣之外,展覽還帶動了消費熱潮:相關文創產品銷售額近4500萬元,周邊交通、酒店、餐飲、購物等消費亦持續升溫。據後台數據及觀眾抽樣調查統計,外埠觀眾中,逾7成是為本次特展專程來滬,另有2成把來滬看展作為主要目的。近一半觀眾表示有意願或已經在周邊消費,外埠觀眾平均在滬停留3.59日,平均總開銷超過四千元。
8月18日,淮海中路上開出「金字塔之巔@淮海」文創快閃店,將展覽的熱度引入更廣闊的城市空間。作為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七大標杆活動之一,該展聯動文商體旅,推出「一站式」文旅新場景新體驗,持續放大「文博熱」的溢出效益。比如,攜手悅星文旅打造「從尼羅河到黃浦江」——「上博號」古埃及主題遊船,打造沉浸式江上遊覽新名片;與南京路步行街區、淮海中路-新天地街區、豫園商城等重點商圈聯手,推出「一票享惠黃浦」等系列活動;獨創的「博物館奇『喵』夜」活動一經推出,人民廣場周邊寵物友好型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長逾50%;未來還將與久事體育合作,推出世界頂級體育賽事與展覽門票的聯動。
「這次展覽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樣都不行。」顏海英說,天時是中國形象和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地利是上海給出的無可比擬的條件和政策,人和是中方和埃方超800人工作團隊的精誠合作。「我一開始想到的是辦一個專題展,100多件文物就挺好,但上博非常堅決,一定要做一個通史大展,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她坦言,展覽從開始策划到最終落地,經歷了400多個日夜,中間困難重重,無數次想打退堂鼓,但最後堅持下來。
「這是中國埃及學界的一次大團聚,感謝上海,感謝上博,讓以往單打獨鬥的我們聚在了一起。」顏海英表示,不再冷門的埃及學未來的路怎麼走,是擺在學界面前的一個課題。「這次展覽是絕好的機會,面對這麼多喜歡埃及學的觀眾,我們要用好博物館這個『第二課堂』,將學術成果轉化成大眾所關心的問題,讓更多人加入進來,推動中國埃及學繼續往前。」
作者:李婷
文:李婷圖:葉辰亮編輯:王彥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