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如彈指一揮間,那個耳朵長在風裡的阿炳回來了。
一場戲寥寥幾個鏡頭,墨鏡、中山裝的造型卻極具辨識度,煙不離手的他端坐在被電台包圍的戰場。
他藉助超強的耳力準確鎖定敵方電台的頻段,這就是最強聽風者的實力。
這一幕讓無數《暗算》的劇迷顱內高潮,夢回這部諜戰劇開山鼻祖熱播的高光時刻。
可惜王寶強的客串太短,不夠看!
導演陳思誠戲言,說不定《解密2》就拍阿炳的故事。
《解密》電影版的結局被改得溫暖,原本在書中瘋了的容金珍,最後他是帶着尊嚴在愛人的懷裡永遠閉上了眼。
阿炳,烏鎮走出的苦命孩子,周圍人眼裡的傻子、天才,聽風的能力讓他成為英雄,也是釀成他自殺悲劇的原因。
如果真有《解密2》,陳思誠又會如何重新阿炳的故事?
01、 烏鎮的傻子、瞎子和天才,最強聽風者傳奇、悲劇的短暫一生
新中國初期,國民黨殘留部隊負隅頑抗,他們藏在北方大陰山裡秘密活動,跟島上聯絡的方式是通過電台。
一夜間,一百多部電台突然人間蒸發,敵人選擇集體靜默,並使用更隱秘的方式繼續活動。
國家神秘機構701的安在天(柳雲龍 飾),在偵破並電台一籌莫展時,聽人介紹烏鎮有個「怪人」。
他三歲不能走,五歲不能語,直到發了一場高燒,燒瞎了雙眼後能開口說話,同時擁有了一項神奇的能力。
聽風,哪怕是風裡最細碎的聲音,他的耳朵都能捕捉到。
烏鎮一千多人,只有他能記住所有人 。
手錶、懷錶,慢了還是快了1分鐘,他能聽出來。
誰家那點私密事,有人偷了漢子,他都能聽到。
阿炳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在他的世界裏,只信母親一人。
他的母親是個痴人,多年前的某夜跟個當兵的私通,當兵的第二天提槍走了,她不顧家人反對生下阿炳。
家人為此和她斷絕關係並覺得丟臉後離開烏鎮,她用祖傳的裁縫手藝帶大阿炳,她無怨無悔且一直在等男人回來找他們母子。
安在天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親的角色,他給了阿炳更大的世界,重要的是讓他擁有能發揮特長的舞台。
阿炳不負眾望,憑藉超乎想像的聽力和記憶力,他在701大展拳腳,僅憑一己之力便找到敵方四分之三的電台,他成了701的英雄。
可阿炳畢竟是個智力有缺陷的人,更是一個平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領導安排照顧他的小胖在磨刀削蘋果,他在夢裡聽到聲音,便誤以為是要謀害他。
成為英雄後,阿炳有抽不完的煙,他變得嗜煙如命,這或許是他實在找不到別的能證明自我優越感的方式。
之後包辦的婚姻埋下了悲劇的種子,護士林曉芳跟他沒有戀愛直接結婚。
阿炳對於房事更是一無所知,他以為睡在一起就能懷孕、就能有孩子。
於是他近乎歇斯底里般逼妻子,必須給他生一個孩子,否則就休妻。
藥房的老李一直在勾引林曉芳,而她在情急之下委身於老李。
十月懷胎後,她生下一個孩子,但是在孩子的第一聲啼哭中,阿炳聽出孩子的生父是老李。
他倍感屈辱,並選擇觸電自殺,結束了令人悲嘆、短暫的傳奇一生。
02、 究竟是誰殺死了阿炳?
如果,當初安在天沒有從烏鎮帶走阿炳,他或許會和母親在水鄉度過普通的一生。
阿炳對安在天的信任僅次於對母親,可對方在他工作時曾無微不至地關懷,甚至可以說是連哄帶騙,只要阿炳能完成任務。
不過在阿炳完成工作後,安在天這個領導和半個監護人,明顯是不稱職的,他沒有盡到監管和保護的責任。
阿炳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家庭破事釀成的悲劇里,實在令人唏噓。
阿炳的母親或有責任,男女之事一直是母親一生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的原罪,她對此一直諱莫如深,她羞於告訴兒子什麼是男女之事。
在那個年代,又瞎又傻的阿炳根本沒機會接受教育,母親也沒有很好地去引導他該如何跟人接觸。
阿炳之所以選擇自殺,究其根本是那個不負責任的阿兵哥,是他害了這對母子。
但母親既然選擇生下阿炳帶大他,卻沒有教好他。
不過,這對於烏鎮的鄉下女人而言,實在太過苛責。
阿炳的天才和執念殺死了自己。
阿炳在世上唯一自信的就是聽力,他判斷準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質疑。
就如同一開始烏鎮作弄他的小孩,小孩和他玩猜人遊戲,欺負他看不見騙他猜錯了,他的回應卻只能是自殘式的咆哮。
身有殘疾看不見這個世界,僅僅憑藉聽力活着的人生如履薄冰,那時阿炳偶爾發狂,母親的安慰還能鎮住他。
當他成了英雄,遇到了名譽掃地的家醜,他的自卑和驕傲同時折磨着他,而他的智力缺陷也導致他根本無法梳理這些。
對聽力的自信是他的執念,幫助他成為英雄,更諷刺的是他藉此聽出孩子的生父不是自己,最終逼他走上絕路。
03、 多年後,故事該如何重新講述
《暗算》一共有三個故事,聽風的阿炳,看風的黃依依,捉風的錢之江。
阿炳代表「我執」,黃依依代表「我欲」,都代表了「我」,都是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普通人,還是個體的一部分。
只有錢之江是擁有信仰的,他代表集體,他是超越「我」的。
大多解讀都認為,錢之江捨身成仁的故事,是對前面兩個故事的否定。
個體敘事不過是為了集體敘事而服務,阿炳和黃依依,不過是為了襯托錢之江的完美。
距離《暗算》播出已過去18年,這些年影視作品講述主旋律故事的方法早已日新月異。
早前年常被討論的宏大敘事中忽略個人價值,個體敘事又會流向自私和黑暗,而麥家的小說在當時被稱讚能平衡兩者。
現在我們擁有《覺醒年代》這樣的佳作,宏大敘事和個體敘事之間的關係不再劍拔弩張。
故事主角有陳獨秀和李大釗這樣時代中的大人物,也有陳延年和陳喬年這樣為革命揮灑熱血的小人物。
《解密》中的主角容金珍,他是破解密碼的英雄,享後世敬仰。
可當重新講起他的故事,守護了他的小黎黎一家、鄭某、小梅也值得被銘記。
總結
時代揚起的塵土埋沒了很多小人物和故事,阿炳這樣的天才和怪人,只是滄海一粟。
如果真有《解密2》,能不能也溫暖阿炳的人生,他值得一個更好的結局。
柳雲龍導演拍《暗算》時追求擁有信仰的可貴精神,這一點固然沒錯。
阿炳又瞎又傻,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為相信安在天是個好人,讓他去領悟集體信仰確實講不出個123來,但他做過的貢獻也是貢獻,值得被尊重和重新解讀。
人人都為黃依依意難平,或都嚮往成為安在天和錢之江這樣的英雄,只有阿炳蜷縮在被遺忘的角落裡,等待故事重啟的那一天。(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