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娛樂頭條 2494℃

1905電影網專稿 懸疑犯罪片《默殺》暑期檔「不沉默」!一方面,影片此前呈賣座之勢,連續九天獲得票房日冠,截至目前,總票房已突破12億元!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另一方面,口碑卻迎來兩極化爭議。有人評價電影社會話題環環相扣、全員狠人、爽感十足、劇情反轉令人意想不到。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也有觀眾圍繞這幾方面展開吐槽:元素堆砌、尺度過火、為反轉而反轉、像是ai生成的劇本。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懸疑犯罪片《默殺》的賣座元素,一邊吸引觀眾進入影院,一邊又成為吐槽的焦點。這個現象在電影中屢次出現,可見創作者在走「平衡木。 」。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例如追求社會話題,包括《默殺》中所打出的「全員狠人」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利於電影吸睛的手法。但與此同時,爽片敘事也會產生「電冰箱」現象。意思是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很爽很好看。等到觀眾回到家打開電冰箱想喝瓶可樂的時候,突然會想,「不對,剛才我看的那個電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因此,《默殺》能夠引起觀眾火熱的討論,可見滿足了觀眾的情緒消費,達到了對於人性奇觀的展示。所以說《默殺》現在取得的這個成績,其實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網友評價解讀

接下來我們看看典型的網友評價。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網友1留言表示:「其實故事還可以,但一切給得太滿了,沒必要為了展現惡與慘,而反覆重現虐殺與血腥。」

對此,編劇宋方金表示,同意沒有必要為了展現慘而展現血腥的情節。例如電影裡邊把荊棘皇冠戴在頭上,就是一種犯罪奇觀,包括還有一些釘子扎臉的橋段,是通過雙方廝殺搏鬥來表現。

但是如果是為了推進情節,為了展現人物的情感,適當的展現慘烈的鏡頭是可以有的。但是如果創作者要是為了挑起觀眾的觀影的情緒,關於血腥的展示手法就會過了。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第二位網友他說,「給ai投喂獵奇、犯罪、懸疑、東南亞、虐殺、霸凌、家暴、性侵之類的關鍵詞,出來的東西大概就是這個影片的樣子吧,恨不得把所有的話題元素都塞進去,結果什麼都沒講好。」

對此,宋方金表示特別同意。這位網友總結的這些元素,其實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足以構成一部電影。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比如《消失的她》結合一個在泰國的中國孕婦被推下懸崖事件,藉助真實事件引發的兩性議題和社會話題做了延展。《孤注一擲》聚焦近年來電信詐騙的社會議題。此外,校園霸凌、性侵、家暴等主題若是能與之並置在一起,能夠進一步構成人性奇觀。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不過,這些人性奇觀現在觀眾看來並未形成經得住考究的人物關係,也沒有形成戲劇性的精妙融合。所以說,就會出現第二位網友所說的,特別像咱們給ai投喂一些關鍵詞,是比較機械化的。

另外還有一位網友說,該片演着演着突然來個反轉,像是ai拍的,不合邏輯。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作為編劇,宋方金同樣感同身受。電影中的確出現很多情節,是沒有反轉的時候,創作者製造出的反轉。

除了電影《默殺》,近年來的同類犯罪懸疑片其實都是在為了反轉而反轉。例如你告訴ai,說我要在這一個90分鐘的電影里,我要3個反轉,ai就會給你硬給你扭出一個反轉來。不過,這些反轉大多特別機械化、物理化,不夠有審美能力和情感表達。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經過這些年國產懸疑影片的快速井噴,國產懸疑片也逐漸進入「模板化生產」的困局,從不少片子上似乎都能看出「翻拍國外劇本、結局大反轉、上升親情主題」這三大套路。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但在一眾翻拍懸疑片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原創佳作,例如去年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以及目前正在熱映中的《默殺》,尤其是《默殺》,雖然海外版早於內地版上映,但它在整個影片的敘事結構上還是進行了新的嘗試,通過更巧妙的敘事手法帶給觀眾更沉浸的懸疑氛圍。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而提到反轉,其實是懸疑影片繞不開的一種講故事的方法,通過劇情的層疊翻轉帶給觀眾意料之外的驚喜感,但近年來懸疑影片的反轉越來越依靠於演員的外部表現和劇情的顯性鋪陳。

比如片中最喜歡出現的——流汗,甚至是特寫對焦演員額頭上的汗珠,還有大喘氣、大心跳,都企圖用這些預設手段,來讓觀眾在一點點積累期待中實現反轉,但實際上,這種外顯化的懸疑手法反倒是會破壞觀眾的沉浸感,讓觀眾的反轉變的「理所當然」。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再說上升親情主題這一點,其實也是中國觀眾區別於國外觀眾,在「血脈」中流動着的,最容易產生共鳴的情感元素。影片中適當的親情流露,能喚醒觀眾的共情,也讓全片留下一個讓觀眾記憶最為深刻的「情感高潮」。

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對於親情主題的過度依賴也會產生麻煩——在《默殺》中,母親對於小女孩的愛,畸變成虐待式的保護,甚至產生了許多「親情奇觀」,都是在過度利用觀眾的共情。

追根究底,目前的國產懸疑影片會陷入到如此的一種套路化進程中,本質上是電影產業中的路徑依賴。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從《誤殺》系列的爆火,到《消失的她》等2023年爆款懸疑片的持續高熱,畫面飽滿、反轉不斷、人性奇觀似乎成為了懸疑片爆款必備元素,但今年《瞞天過海》等同款套路懸疑片的熱度冷卻,應該是時候給市場以及行業一針「鎮定劑」了。

市場離不開這些「賣座要素」,但是這些要素也絕不是萬能金湯匙,它們能成為影片的爆款神器,也能成為摧毀觀眾期待的「壞雞蛋」。

因此,從創作者出發,首先要拋開一切關於懸疑片套路的前置設定,從零開始觀察社會問題、思考觀眾需要,用最本真的筆頭先寫出一個最完整的故事。

解讀犯罪題材電影的套路,既是賣點又是槽點? - 陸劇吧

在創作過程中,要拒絕將人性懸置起來構成一種「犯罪奇觀」,要從原創的角度講述社會與人生,用好懸疑這把刷子,塗繪出觀眾最期待的中國懸疑故事。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