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暑期的到來,騰訊視頻與優酷分別端上了自己的音綜新ip,這一次長視頻平台們不約而同邁進了新場景。
7月6日,騰訊視頻的《奔赴!萬人現場》與浙江衛視聯合優酷出品的《閃光的夏天》同天上線,雖然節目涉及的具體場景有所不同,但對線下音樂演出的同步聚焦還是顯示出音綜賽道對挖掘演出市場更多魅力的看好。
線下演出會吸引綜藝的目光並不讓人意外。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採集平台數據監測和調研測算,2024上半年全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會對市場增長的貢獻率最高。演出市場的火熱顯示出當下市場的興趣所在,因而結合用戶喜好做出線下演出音綜屬於水到渠成。
不過,當重實際體驗的線下內容要成為打動線上觀眾的節目,只是把演出裝進綜藝框架是遠遠不夠的。
1
在《奔赴!萬人現場》首期,大部分參演音樂人都歡笑收場只有郭冠廷笑不出來,因為他是本場唯一一個「轉換值」為負數的人。
在《奔赴!萬人現場》首站,節目為進場觀眾提供了「為你購票」與「最值票價音樂人」兩次投票機會,進場前的購票動機與演出後的衡量評判,讓觀眾滿意度通過直觀數據呈現出來,使這檔節目走出了常規音綜的競演套路。
而節目這樣的設置與其定位息息相關。在讀娛君看來,《奔赴!萬人現場》講得是音樂人事業成長的故事,是對這一過程的加速呈現,節目邀請20餘組音樂人歌手通過不斷演出積累人氣,最終向萬人現場發起挑戰,與音樂人成長之路一般無二。
第一次上舞台的家綸d.won&景生輝josh扛着演出事故的壓力完成表演,從演出小白到收穫歡呼,他們獲得意外結果的驚喜極具感染力;早有多個大熱作品的唐漢霄始終沒能以音樂人身份被記住,來到節目也是想實現個人的音樂夢從小舞台走向大舞台。每個參與《奔赴!萬人現場》的音樂人都有切實的音樂理想要實現,也讓這個講述群體成長故事的節目有了一份熱血。
在《奔赴!萬人現場》後台,梁龍對犬儒樂隊說,「在livehouse的演出中賣一千張票,犬儒用了1年,二手玫瑰用了15年」。這句話不僅是梁龍對後來者的鼓勵,也是回望樂隊經歷的感嘆,對於音樂人而言,有樂迷有名氣最終都還要落到市場的真實反饋上,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節目有了更多看點。
郭冠廷拿到全場唯一負數「轉換值」,並不是因為他表演出現了瑕疵,而是同台的其他音樂人也用實力征服了觀眾,而這也恰好體現了節目的價值,讓觀眾看到那些本不在關注範圍內的音樂人,被他們的舞台驚艷。
其實,在打開節目前我們擔心看到一個線上演出「加長版」,畢竟當下綜藝化的線上演出活動越來越多,怎樣做出差異化、提供有額外價值的看點是有挑戰性的,《奔赴!萬人現場》以音樂人事業成長為線串起一個個現場舞台,也確實帶來了一份新的演出觀看新體驗。
2
在節目里加入人物成長其實就是選秀綜藝的框架,但《奔赴!萬人現場》看起來一點都不「選秀」,原因應該在於它玩真的。
就像線下演出都需要購票入場那樣,在《奔赴!萬人現場》觀眾池裡的人也都花了真金白銀,這才讓節目中的市場反饋夠真實有說服力。而為了讓節目對音樂人成長影響的真實感更明顯,節目也設置了「撕條採購」的設定,每場演出邀請資方到場,喜歡哪一組音樂人就撕條,撕條就意味着承諾給音樂人資源。
也就是《奔赴!萬人現場》在節目中還原了真實的線下演出市場,音樂人的實力、市場影響力、資方態度都在節目中一一呈現,參與其中的音樂人不再是和同行競演,而是為各自的未來發展努力,不僅讓音樂人更重視節目拚命打磨舞台,也讓觀眾對節目有更強代入感。
為出現演出事故的金典大頭捏一把汗,為不溫不火的唐漢霄「鳴不平」,看着一個個有才華有實力的音樂人全情投入,觀眾很難不被他們吸引。
這份真實感也讓《奔赴!萬人現場》有了現實意義。
在節目「重票房」的氛圍下,線上觀眾想要表達對音樂人的喜愛,會順其自然想到走進線下,成為他們走向萬人現場的助力。一旦這個想法形成,哪怕沒有實際行動,觀眾也不會再把自己當作這檔節目的旁觀者,而是用觀看這一行動支持這些音樂人的參與者,主動投入到節目構建的場景中。這也是節目提供的額外情緒價值。
3
《奔赴!萬人現場》通過圍繞音樂人事業成長線,構建還原真實演出市場的音綜新框架,讓在「線上」看「線下」有了獨特的體驗,是其對於如何做好一檔音樂現場綜藝的答案。但冷靜來看,市場到底需不需要音樂現場綜藝仍然不那麼確定。
線下演出是重體驗的娛樂,在人群之中為舞台上的人歡呼,與身邊的人共舞,升高的體溫、蹦跳的汗水、與朋友近距離的社交,這些都是獨屬於線下演出才有的體驗,是線下演出的賣點。當這些賣點都不存在,為什麼用戶還要在線上看演出內容?
從以往線上音樂live、活動的市場反響來看,人們想在線上看線下的「勾子」往往都在於人,感興趣的歌手+不便於到場是他們觀看線上live的動機,放到綜藝來說,以綜藝形式出現的內容相比純live確實有了更多娛樂性與看點,但其對非核心用戶的吸引力仍然有限,無論是《奔赴!萬人現場》還是《閃光的夏天》市場表現都只是中規中矩。
而從行業視角來說,音樂現場綜藝這個新場景的長期開發也要依賴人與環境,當市場對線下熱情冷卻,當音樂人資源跟不上節目消耗,都會影響這類綜藝的持續更新。或許今年行業對於新場景的同步探索,更多是出於對市場興趣的一種短期回應吧。
當然,對現場演出這一場景的探索,也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平台內容創新的實力,看到行業沒有囿於對常規音綜模式的復刻,這也足夠算是一個好消息了,畢竟市場確實需要源源不斷新的內容來填充,音樂人競演的老套路也確實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