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網友反映,通過第三方平台購買電影票時,系統以「座位旁邊不要留空」為由,限制其單張購買核心觀影區的位置,相關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對此,有影院工作人員回應稱,影院的座位安排旨在優化座位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如此說辭,明顯站不住腳。
一是,有必要嗎?經常看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除了節假日或者黃金時段,多數影院足夠任各類觀眾挑選座位,「單人買票不能選c位」,不是顯得很滑稽嗎?而且根據部分影院工作人員的說法,現場購票並無選座限制,那購票平台為何就不能同步執行,這不是顯得自相矛盾?
二是,有道理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明確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平台、影院對單人購票實施「隔雙不隔單」或不可購買中心位置的座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怎麼體現?獨自觀影的觀眾和多人同行的觀眾,兩者支付的單價一樣高,多人買能自由選座,單人選座卻有區域限制,這符合公平交易原則嗎?「先來後到」是最基本的消費秩序,多人觀影的觀眾想坐到一起的需求,就該由獨自觀影消費者的犧牲利益嗎?這不就是影院為了逐利,而無視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再者,選擇獨自觀影的觀眾,很可能是有固定觀影習慣的人,其實更應該成為影院重點爭取的穩定客源。算這種小賬,只怕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蠢招。
諷刺的是,媒體採訪多家影院,相關工作人員竟然也都以「行業常規操作」回應。也就是說,「單人購票選座受限制」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怎麼就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除了把c位成單人禁區,近年來,部分影院禁止外帶飲料、不能退票等各種潛規則也屢屢受到吐槽,背後,是漠視消費者權益的「強盜邏輯」,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將把更多觀眾擋在門外。
作者:楊金行
責編:楊洋
審核: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