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北京車展,人的熱度開始趕超新車。
周鴻禕、雷軍兩位年過半百的企業家,成為整個車展熱度最高的「車模」。此外,車圈大佬楊學良、李想、李斌、魏建軍等人也出現在車展現場,一度比影視明星流量高。
但在這些高流量「車模」的背後,還有一些「車模」耐人尋味。小通無意拍到,有人拿着皮尺和筆記本測量比亞迪秦l的相關尺寸。
網友將這類「車模」調侃成「皮尺部」。其實,這種現象早已出現,你也很難從中判斷出這是哪家車企的所作所為,但平心而論,以往的「皮尺部」基本是華人面孔,而在這屆車展上,拿皮尺的外國友人並不少。
拿皮尺量領克07 em-p相關尺寸的外國人
一位日本人在測量紅旗hq9的相關尺寸
國產車發展得確實很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從設計到落地可能也用不了五年時間,而且還是多品牌同時進行。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在4月份上半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50.39%,新能源車的銷量佔比首次超越了傳統燃油車,意味着以國產品牌為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取代以合資品牌為主流的燃油車市場,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不難解釋,「海外皮尺部」陣容為何持續擴大。海外品牌深知,為了搶回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學習對手是最重要的一步。然而,當「海外皮尺部」的視頻發到海外網站後,網友們的反應直接看呆了小通。
不認同和「玻璃心」,是海外網友的普遍態度
總體來說,海外網友對於「皮尺部」的看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不認可,甚至加以無理由猜測;另一種則是比較客觀地道出新能源車市的現狀,當然這部分網友還是偏少,試圖為「海外皮尺部」洗地的網友還是佔據大多數。
「他們測量的目的,不過是想看這些新車複製了什麼。」
「他們正在收集數據,以便起訴抄襲的國產品牌。」
「都是付費演員罷了。」「顯然是車企自己出錢炒作的。」
「只是不相信國產品牌公布的規格。」
值得一說的是,這些留言都出現在一條外國友人測量領克07 em-p的評論區。領克07 em-p是基於cma evo架構打造的全新中型車,cma evo師承沃爾沃的cma架構,但cma架構強調歐洲市場更青睞的運動屬性和操控性能,cma evo架構會更多地考慮日常駕駛舒適性,這點小通從基於cma evo架構打造的領克08 em-p上,感受非常明顯。
另外站在原創的角度,領克07 em-p本就採用領克08 em-p同款的設計語言,即便是貫穿式大燈組已經「爛大街」的情況下,領克07 em-p的燈組造型也有自己獨特的調調。產品好不好看我們暫且不評價,在原創度上確實沒得黑。
因此,理性的海外網友表示,「形勢已經逆轉了,現在外國人需要迎頭追趕。」
「當年的大師成為追隨者。」
將心比心,海外網友普遍的「不認同」和「玻璃心」其實也可以理解。
還記得七年前的上海車展,保時捷老總來到眾泰汽車的展台參觀眾泰sr9,以為這是自家品牌旗下的保時捷macan,但是看到車標之後馬上皺眉了,而且他那尷尬的表情剛好被抓拍到。
在自主品牌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學習」「借鑒」海外品牌的情況,但事實證明,一直跟着海外品牌的道路走並不會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時至今日,具備競爭力的始終是那些堅持創新的主流品牌,而那些存在抄襲嫌疑的品牌也逐漸銷聲匿跡。
七年時間,看似很長,但從一款新能源車的開發周期在30-40個月之內來看,國產品牌要在這個時間內形成完善的產品線,並讓產品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難度實在太高。這也難怪海外網友會不理解國產品牌崛起的速度了。
神情嚴肅的海外高管,遙遙無期的追趕之路
除了「海外皮尺部」之外,探頭參觀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韓國車企人員同樣吸引了小通的注意。
他們研究中控屏時的這副表情,就像小通上課時拚命理解知識點的模樣。
實際上,韓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小通曾試駕過起亞最新的純電動suv起亞ev5,發現整體的駕乘質感沒有問題,而且在續航和價格方面也很有競爭力,只是在科技體驗上確實與第一梯隊有較大差距。
站在用戶的角度,這樣的純電動產品完全可以滿足用車需求,但新能源市場的下半場比的是「智能化」,在這一點上海外品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4月初,cleantechnica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2月份的銷量數據。數據顯示,比亞迪和特斯拉分別佔據前兩名,而比亞迪以微小的優勢暫時領先,排在前十名的國產品牌,除了比亞迪,還有上汽通用五菱、aito問界、吉利和理想。
數據來源:cleantechnica
如果看前兩個月的單款車型銷量,銷量排在前十名的全球車型中,就有8款車為國產車型。
數據來源:cleantechnica
內卷確實是當下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真實寫照,但也正因為國產品牌為了僅有的市場份額,拚命在技術領域砸錢,讓動力電池、高壓平台、智能駕駛等技術「多點開花」,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彎道超車。
所以說,海外品牌在電動化過程中一步錯、步步錯,根本原因就是活得太滋潤了。目前大多數海外車企都是實行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為輔的路線,對待電動化患得患失。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品牌在短期內就算能保住燃油車市場的盈利大頭,但在新能源技術的衝擊下,燃油車市場的盈利逐步壓縮,遲早還是會走入困境。
站在這個角度,這些用皮尺丈量中國新能源車的外國人似乎變得可敬起來,畢竟他們還是知道領先的產品是哪些,需要學習的產品是哪些,而且有學習的意願。
如果未來全球汽車產品因新能源而大洗牌,或許這些「皮尺部」背後的品牌還能苟活一時,至於那些嘲笑、不解的國外網友,註定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4月25日-5月4日,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北京車展)正在火熱進行。本屆車展以「新時代新汽車」為主題,是「汽車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的風向標。
雷科技旗下「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的賬號電車通已派出豪華報道團,正在北京車展現場,進行一線專業報道,歡迎關注「電車通」獲取一手專業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