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粵劇、影視劇改編後,茅獎作品《白門柳》再獲外文翻譯青睞

娛樂頭條 7445℃

繼《白鹿原》《繁花》後,又一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啟動影視劇改編。3月5日,《白門柳》影視劇改編創作討論會在珠海舉行。

據悉,《白門柳》是廣東著名作家劉斯奮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曾被改編為話劇、漢劇、粵劇等。本次《白門柳》影視劇改編創作由恆松集團投資、華光影視集團主創。

《白門柳》小說作者劉斯奮對本次影視劇改編充滿期待。他認為,《白門柳》是一部文化小說,改編難度大,期待改編團隊多在雅俗共賞上下功夫。除此之外,他還很感動的是,他的《白門柳》第一部《夕陽芳草》將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教授、國家留學基金委高級訪問學者褚東偉教授翻譯為外文出版。

繼粵劇、影視劇改編後,茅獎作品《白門柳》再獲外文翻譯青睞 - 陸劇吧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教授、國家留學基金委高級訪問學者褚東偉教授。

不久前,褚東偉在格拉斯哥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學院10號大學花園203室舉辦了一場題為「知難而進:翻譯故事背後的故事」的講座。他以自己的翻譯實踐為例,介紹了他即將出版的兩部中國當代文學短篇小說英譯集《北京爺們:活躍的中國女作家短篇小說選》和《深山來客:動物、人與社會的故事》,以及他已經翻譯完畢的劉斯奮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第一部《夕陽芳草》。

褚東偉通過展示幻燈片,向聽眾展示了原文和譯文的對比,以及他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包括如何處理文化差異、語言風格、語境信息等問題。他還分享了他從事中國文學英譯的動機和心路歷程,以及他對翻譯理論和翻譯教育的看法和建議。

翻譯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藝術,需要翻譯者有深厚的語言功底、廣博的知識背景、敏銳的文化意識和創造性的想像力,尤其像翻譯劉斯奮老師這類歷史文化小說作品,既要體現經典文學原汁原味的深度和立意,還要藉助對外傳播語彙,忠實呈現原作角色的歷史感和真實面貌。「這相當於一次有益而有意義的探索實踐。」

褚東偉認為,中國文學英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和創造,既要尊重原作的精神和美感,又要考慮目的語的讀者的接受和反饋。他鼓勵在座師生,特別是非母語者,不要畏懼翻譯的困難和挑戰,而要勇於嘗試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和能力,為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作出貢獻。

講座由格拉斯哥大學翻譯學高級講師喬納森·埃文斯博士主持,吸引了不少對中國文學英譯感興趣的師生前來聆聽。分享結束後,褚東偉還與外國友人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和討論,深入交流中國文學英譯空間。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用友人聽得懂的方式講好我們的文化特色。」廣州出版社相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好的中國傳統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好的媒介,經典文學作品的影視化和戲曲化是一方面,通過外文翻譯搭建起文明互鑒交流的橋樑也很重要,目前出版界也會有計劃地加大對這方面的關注和支持力度。

采寫:南都記者 吳鳳思 通訊員 蔣勝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