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鐵肺魔王」林子祥,2023年9月在廣州開啟了「五十堅」五十周年巡迴演唱會,是他馳騁華語樂壇近五十年來第一次連續性、規模化的巡迴演唱會,由他和妻子葉倩文共同出任監製與製作,並於2024年1月13日開到成都,還計劃在北京、杭州、佛山、武漢等眾多城市唱響。
唱足五十年,並且還會一直唱下去,這本身已經是傳奇。林子祥在華語樂壇的地位和影響力無需多言,並且「老而彌堅」,年過七旬之後越發隨心所欲。接受南都娛樂專訪時林子祥說,做歌手這一行,如果有機會站上舞台唱給歌迷聽,就一定要多唱,「我也不知道我的那些歌還可以唱多久,有些唱起來比較辛苦,但我一旦上了台,我就會放所有精力進去,因為我從始至終都知道需要幹什麼」。
唱出真感情
早在1975年,林子祥返回香港加入玉石樂隊就一起「夾band」,那個年代的華語樂壇,很多還不知道樂隊是怎麼回事,但因為英國留學的背景,他有很好的音樂素養和眼界。1985年,林子祥發行串燒歌曲《十分十二寸》,被認為是串燒歌曲的開山之作;1986年自己填詞的《阿lam日記》則被考證為華語樂壇最早的說唱歌曲,《數字人生》則被認為是最早的「神曲」。
出道五十年,不僅創下諸多個第一,擁有大量金曲,《男兒當自強》等激勵了幾代人,林子祥說,因為近些年參加了一些綜藝節目,收穫了很多新的歌迷,「以前是他們的爺爺奶奶聽我的歌,後來他們的爸爸媽媽聽我的歌,現在很多十來歲的小朋友也聽我的歌。其實之前那些歌和現在流行的歌曲區別蠻大的,無論快歌慢歌,表達方式都差很遠,但現在的年輕人覺得新奇,希望他們找到新的感覺,我也能唱出新的感覺」。
對於《阿lam日記》這首rap歌曲,因為說唱節目的火熱又被翻出來,林子祥說其實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看粵劇,廣東大戲裏就有很多說唱的元素,「不好說全世界最早的rap是從大戲裏來的,但其實很多對白都是那樣用說唱的方式講出來,這些一直在我腦海里。後來到了七八十年代,看到街頭有人唱rap,我就寫了《阿lam日記》,把想講的話講得過癮,講得好聽,又有舞蹈的元素,我自己都覺得好玩」。
林子祥說自己什麼樣類型的歌都想唱,可以是跳舞的,也可以是抒情的,還有電影主題曲的愛情歌,「作為一個歌手,不能只唱一樣的歌,唱一樣的歌怎麼做演唱會呢,現場悶死自己,也悶死觀眾,一定要突然間有奇怪的歌」。林子祥說自己早在1971年就開始寫歌了,比如著名的《分分鐘需要你》,還寫了很多英文歌,不過當時沒有人知道,「我六十年代已經在英國,那個時候正是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火爆的時候,太多的時代影響,我在英國時還去看了peter, paul & mary的現場,很喜歡他們唱歌的方式」。
不僅聽很多20世紀六十年代的歌,林子祥說還會聽更早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歌,「那些歌,現在也覺得最經典,歌詞寫得太好了,所抒發的情感能讓人立即感受到,一下子就投入進去了。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歌,因為我們都用上了電腦,就像很多現在的小朋友聽我的歌,會覺得很多感受是沒有感受過的。現在全世界都在害怕ai,那就要找真的感情在歌曲里,如果感情沒有了,那就真變成ai了」。
堅持不看提詞器
林子祥說建議現在的年輕創作人去找到自己的發揮力,不要想着去模仿,也不要總想着比賽,唱歌不需要去爭第一,甚至不需要去比別人唱得好,一旦進入比賽就容易找不到自己。他還不厭其煩地勸歌手不要看提詞器,「你在舞台上是表演,不是唱卡拉ok,我一看提詞器就會出錯,很多電視節目都要準備這個,一到我唱我就要拔掉,我不要看提詞器,一看提詞器我的感情就跑掉了,你看着提詞器唱歌,你就沒感情」。
現在的科技發達,很多手段可以彌補演唱上的不足,林子祥說還是最懷念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樂壇,有機會錄音做專輯就很開心,自己最早的專輯都是英文的,後來唱粵語也有保留西方的唱法,「許冠傑是最香港的,他唱很多俚語,我就一半一半,我在香港出生,到中學時就去英國留學,所以我帶了很多外面的東西回來,我太愛音樂了,就用我喜歡的音樂去表達我的感情」。
演唱會舞台上器宇軒昂,台下卻溫文爾雅,甚至細聲細氣,林子祥說自己不是擅長講很多話的人,都是用音樂發聲,「我不會在台上開玩笑的,我就是在那裡唱歌,用音樂去感動觀眾」。林子祥說自己現在仍有在創作,只不過自己寫的歌沒有合適的機會發佈就放在一邊,不像以前,因為要錄專輯每一兩個月就會被要求有新歌。
到了現在的境界,林子祥說自己的嗓子還不會突然間不見,就繼續唱下去,「因為沒有別人會唱我的歌,我是可以唱這些歌的唯一的人,所以就還會繼續」。至於全新的創作,因為有很多當年的搭檔已經不在了,比如黃霑,比如林振強,「有時候一些想講的話,一定要找到能夠和你一起講的人,這樣才能完成,可惜他們幾位都不在了」。
采寫:南都記者 丁慧峰 實習生 陳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