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於江湖
在抗美援朝戰場,先後有5位師級幹部在火線被撤職。
這5位師級幹部都是哪些人?他們都是因為什麼原因被免職?三八線上就地免職,對1955年的授銜有沒有影響?這5位被戰場就地免職的師級幹部,晚年的命運又是什麼樣的呢?
戰場賞罰分明,是我軍戰無不勝的法寶之一。但戰場上從來沒有常勝將軍,勝敗是兵家常事。作為師級幹部,在火線被免職,是深刻的人生教訓。
這5位被就地免職的師級幹部,包括2位師長、2位政委和1位代師長。
跨過鴨綠江
一、用錯了最後決定權的師政委
三八線第一位被火線撤職的師級幹部,是42軍124師政委季鐵中。
季鐵中是吉林賓縣人,1934年參加趙尚志的哈東支隊。“七七”事變後到冀南石友三部做統戰,隨後被編入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後任冀南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期間,任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
42軍124師是最先跨過鴨綠江的部隊一,在第一次戰役中,揚名黃草嶺。
第二次戰役發起以後,38軍113師和42軍124師先後擔負穿插任務,38軍113師一晝夜急行軍75公里到達三所里和龍源里,而隨後穿插的43軍124師卻沒有趕到順川和肅川。
實際上,124師已經到了大同江東岸丫波里,過江只剩20公里路程。
師長蘇克之認為,應當立即過江,構築陣地,阻擊美軍。政委季鐵中卻認為,單憑124師的力量不夠,堅持等125師趕到後一起過江阻擊美軍。師長和政委爭執不下,最後季鐵中動用了政委的最後否決權。
這樣一來,124師白白浪費了十幾個小時寶貴時間。第二天上午9點許,兩個師一起渡江反而造成渡口擁堵,結果被美機一頓狂轟濫炸,好不容易才渡過大同江。
由於貽誤戰機,造成第二次戰役的一大缺憾,124師政委季鐵中被火線撤職,1951年調任東北軍區政治文化幹校校長。1955年,以東北工程兵政委身份授大校,可以說當初撤職沒有影響評級。
後來,季鐵中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晚年曾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
二、瞻前顧後、貽誤戰機的師長和政委
同樣是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場的26軍88師則沒那麼幸運。
這一次,猶豫不決、貽誤戰機的換成了九兵團26軍88師師長吳大林和政委龔傑。吳大林是四川南部人,紅軍時期擔任過副營長,抗戰時期擔任過新四軍的團長,解放時期任三野30軍88師師長。
88師政委是湖南平江人,參加過秋收起義,是主席很欣賞的一位青年才俊。後來任機槍手、游擊隊副隊長。抗戰時期,龔傑的最高職務是團政委。解放時期,龔傑先後任88師副政委、政委。
1950年1月,30軍軍部調歸海軍,88、89、90師分別劃歸26、20和27軍。
長津湖戰役發起之前, 由於連最起碼的糧食、棉衣都很緊張,宋時輪沒有聽從主席的建議把預備隊26軍靠前布置,而是放到距離長津湖100公里的江津,所以美陸戰1師突圍時,九兵團20軍、27軍早已失去了戰鬥力,只能讓26軍救火堵住美軍南退的道路。
26軍軍長張仁初下令,88師限期趕到下竭隅里以南獨秀峰一線。關鍵時刻88師掉了鏈子,先是怕夜間大雪迷路推遲了出發時間,白天行軍又遭到美機轟炸損兵折將,到達指定地點晚了15個小時。
戰場上只看結果不問過程,26軍受到九兵團嚴厲批評,吳大林和龔傑因為“怯戰”被就地免職。回國後,吳大林任錦州軍分區司令員,龔傑任鎮江軍分區第二政委。1955年,都被授予大校軍銜。
1976年9月9日,主席去世以後,龔傑還被組織點名,趕到北京給主席守靈。
長津湖的美軍
三、不聽政委建議、猶豫不決的師長
第4位被就地免職的志願軍師級幹部,是189師師長許誠。
許誠是江西寧都人,當過彭總的警衛員,後任紅10師30團團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的營長、師供給處政委。解放時期,任晉察冀19兵團193師師長,參加過清風店、石家莊和平津戰役。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19兵團配屬人民軍1軍團負責強渡臨津江。戰役打響後,63軍187師在雪馬里圍殲英29旅格羅斯特營,188師突入縱深30公里,割裂了英29旅和美3師的聯繫。
關鍵時刻,預備隊189師掉了鏈子。189師政委蔡長元建議,立即渡江配合187、188師合圍英29旅擴大戰果。師長許誠猶豫了幾個小時後才同意,可是等過了江又以等待軍部命令為由停止前進。
第二天上午9時,189師遭到美軍轟炸,565團副團長高連喜、566團副團長李凱犧牲,師屬炮團只剩下4門大炮。更要命的是,後續的64軍、65軍無法渡河,一整天都暴露在美機的狂轟亂炸之下。
彭總親自下令把許誠就地免職,政委蔡長元接任師長。換帥如換刀,189師在鐵原阻擊戰打出了逆天表現。而許誠改任19兵團補訓師師長、炮兵指揮部主任,1955年授大校,1964年晉陞少將。
和26軍88師的吳大林和龔傑相比,許誠的結局應該算幸運多了。
後來,許誠還擔任過63軍和67軍的副軍長、天津警備區政委,以及天津市委書記。
開國大校許誠
四、趕鴨子上架、經驗不足的代師長
第5位被火線撤職的志願軍師級幹部,是180師代師長鄭其貴。
鄭其貴是安徽金寨人,16歲就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從一名戰士、班長、連長,一直到師部管理科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的團長。解放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副旅長、180師副師長兼參謀長。
入朝作戰時,180師師長鄧仕俊已升任60軍參謀長,鄭其貴接任師長。
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志願軍由攻轉守。范弗利特摸准了志願軍“禮拜攻勢”的特點,採取特種部隊穿插突襲和機械化部隊圍追堵截相結合的新戰術,殺了志願軍一個回馬槍。
實事求是地講,180師被圍,客觀因素更大,但鄭其貴大戰經驗欠缺也是重要因素。從開始猶豫不決到後來分散突圍,展現出了一師之長的擔當和勇氣,但從戰術層面上看,無疑是有問題的。
最終,180師犧牲3000餘人,被俘3000餘人,陸續歸建4000餘人。
鄭其貴
儘管沒有全軍覆沒,也沒有成建制損失,但180師遭重創,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鄭其貴被就地免職,接收審查,後改任團級的兵團管理處處長。回國後,擔任副師級的吉林省軍區副參謀長。
1955年授銜,鄭其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3年,晉陞大校軍銜。
1990年1月26日,生命垂危的鄭其貴面對老上級和連襟鄧仕俊,生命中最後的遺言是,自己先走一步,馬上就能見到180師犧牲的戰友們。當年三八線的慘敗,伴隨鄭其貴走完了一生。
晚年鄭其貴與親人在安徽干休所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