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一行
來源:知乎
作者微信號:林一行的劇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甄嬛傳》一共76集。55集用來講甄嬛的成長——40多集用來講甄嬛人生的一次大起,10多集講甄嬛人生的一次大落。此後的20多集,講得是觀念、態度、信仰形成之後的甄嬛手起刀落般地處置自己與他人命運的種種事件。回顧甄嬛入宮十多年的人生與命運,我認為甄嬛人生最後僅僅成就了一種身份——作為一個領導者,她是成功地。
而為了成就領導者(就甄嬛而言,也是管理者)這一身份,甄嬛經歷了慘痛的成長,交付了幾近人生全部的情愛,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愛人與朋友。
最終,她走向了人生的巔峰,一無所有。
甄嬛的人生,是名副其實的悲劇。作為一個悲劇主人公,她與一部分電視劇悲劇角色不同的一點是:一些電視劇以主角身患惡疾,一邊與病魔鬥爭一邊在愛的困局中淪陷,最後在愛人與朋友的陪伴下獨自離世告終。甄嬛則是,她人生大部分是外在因素推動她去前進去改變,在她走向人生巔峰的路上,她失去了愛人,失去了朋友,最終一個人孤零零地在世上活下去。
前者以命換取人世間的溫情與愛,後者則是以失去溫情與愛為代價,從而迎來最後的曙光。
概括甄嬛一生的歷程,大概就是,發動並參與了四次大型戰爭,同時在一場反圍剿鬥爭中成功脫身。
第一戰:殺華妃
在這一場戰爭中,主要參戰人員有:端妃、皇后、沈眉庄、甄嬛、曹貴人、祺貴人。
在這場鬥爭中,端妃是幕後的領導者,皇后是台前的領導者,沈眉庄是宣傳部長,甄嬛是主要打手,曹貴人是助攻,祺貴人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計劃要除掉華妃,是從端妃開始的,皇上與太后假借端妃之手,除掉了華妃肚中的男胎,華妃為了報復端妃,給端妃灌了紅花,端妃因此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對於一個後宮嬪妃來說,這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失去了生育能力,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後宮女人全部的用處,失去了皇上的寵愛,失去了在宮中的前途。作為一個無用之人,這後宮中不會有人持續尊重你,不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就出現在你身邊幫你解決。同時,因為沒有子嗣,而此時娘家地位不夠硬的話,對嬪妃來說,同時也沒了後路,一旦皇帝駕崩,新帝繼位,自己被宰割、被欺凌、被羞辱,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華妃剝奪了端妃在這後宮中的希望,剝奪了端妃作為一個女人的能力。
端妃被皇上、太后利用,讓華妃失去了孩子。端妃夾在其中,是不得已但不得不。端妃並沒有毀掉華妃的人生,至少華妃還一直心存希望地認為,自己是還會懷孕的。
而華妃,徹底毀掉了端妃的人生。
這後宮中,人人都知道端妃沒有了生育的能力。皇后、太后冷眼旁觀,沒有蔑視過端妃但也沒有幫扶過端妃有皇上心存愧疚,不願面對自己的過失,端妃病懨懨的樣子恐怕總是不經意間觸碰他,讓他不得不去面對自己過往的罪行與心狠手辣;華妃竭盡自己的權勢欺辱端妃,端妃宮中的要求被駁回,端妃久居病榻不讓太醫去沾惹。
可以說,一碗紅花,使端妃再也沒有任何用處,還落得一副病軀。
端妃多年被冷落的生涯,看盡世態炎涼,要殺掉華妃的心思,恐怕早已醞釀了千百次。
但是除掉華妃是多麼難的一個過程,年氏一族根深蒂固,年羹堯是雍正的開國功臣,是當朝少有的可以用來作戰的將軍,年世蘭年輕貌美,皇帝也給盡了她恩愛榮寵。
端妃知道要除掉華妃不易,她孤身一人,是沒有任何扳倒華妃的餘地的。她需要等,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宮形成一個強大的要除掉華妃的集體,一個是皇帝要除掉年羹堯。
因此,她隱忍、謀劃、步步為營。她久居深宮,這宮中的一點一滴都在她眼下在她心中,她面和心善,但是對敵人絲毫不心慈手軟。
在多年的等待中,華妃的跋扈囂張觸怒了皇后,華妃的強勢與悍妒也對皇后造成了威脅,即便皇后穩坐後位,但是倘若將來華妃扶持一位皇子上位,那麼皇后將何去何從,皇后在這宮中還有多少立足之地,恐怕這也是皇后也曾思慮過得事情。
端妃想是算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安心地讓皇后與華妃不斷地在這後宮交鋒,她需要的只是時間,只要時間足夠,皇后與華妃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深,她們兩人的關係必定會水火不容。
端妃不僅僅是知道華妃會觸怒皇后,端妃想必也了解皇后的本性,作為皇上最早的嬪妃,端妃是清楚明白地看完了純元皇后與宜修之間的種種事情。宜修是否除掉了純元,想必也是端妃曾經考慮過的問題。即便宜修沒有除掉純元,可是在除掉純元的過程中,宜修是不是也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在除掉純元之後,宜修身居高位,恐怕也不會容忍有人挑戰自己的權威。殺人這種事情,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宜修的殺心,只需時間來醞釀。
其後,端妃等來了甄嬛。
她們兩個初次見面的場景:
甄嬛的表情有一種震懾的感覺,而端妃則是驚訝。
此後,端妃對她身邊的宮女吉祥這樣說:
端妃等來了她戰略中的另一位重要的人——甄嬛。
因為什麼呢?第一點,甄嬛長得像純元,端妃心裡清清楚楚,因此她也就明白了皇上為何會挑中甄嬛入宮。一個長着這樣故人臉的女人,必定會得到皇上的寵愛,也必定也因為後宮最得寵的妃子華妃的妒忌。而華妃不僅僅是妒忌,她同時也容不下這樣的女人,必定竭盡全力地來給甄嬛帶來種種禍端。久而久之,甄嬛和華妃也必定針鋒相對。第二點,甄嬛與端妃目光接觸的一剎那,端妃想必也能感覺到甄嬛對自己的敬慕與好感。第三點,甄嬛是端妃計劃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除掉華妃的霸業,她幫不幫,端妃都必然會讓甄嬛參與其中。
端妃將甄嬛拉入自己的作戰陣營當中,是在華妃與曹琴默利用木薯粉事件聯手陷害甄嬛的關口。
端妃在籌謀除掉華妃的策略中,每一步棋都走得相當穩妥而又恰到好處。
溫宜公主吐奶,此時華妃代曹貴人撫養溫宜公主。所以這事兒發生在華妃和曹貴人身上,而溫宜公主最近幾日身體不好,也是宮中人人皆知的事情(溫宜公主生日宴之後,甄嬛和安陵容曾經提起過此事)。因此,想必端妃已經猜測出這次的事情指向誰了。她要去送一個人情,送完人情之後還要傳遞幾句至關重要的話。
端妃輕而易舉地解救了甄嬛,同時也倍增自己在甄嬛心中的好感。
之後,兩人在御花園中談了幾句話,端妃首次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了甄嬛。
《甄嬛傳》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對話,每一個人說什麼,怎麼說,都十分值得細細琢磨。
這一段裡面,端妃幾句溫厚善良的勸解與八卦,其實向甄嬛傳遞了多重信息。
第一重:奪得甄嬛的惻隱之心。溫宜公主這麼可愛的孩子,也是有狠心的人要下手利用她去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的。可見這個人居心不良,心思狠毒。
第二重:溫宜公主對於曹琴默來說,就是她的命,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溫宜公主深得皇上喜愛,曹琴默也母憑子貴,獲得了本來可能得不到的榮寵,溫宜公主對她的重要性,更是多了一層。
第三重:再次強調溫宜公主木薯粉事件不是偶然,這是有人幕後指使的。
第四重:這人是要陷害你啊莞貴人,她已經對你下手了。
四重意思。第一重,是在甄嬛心裡邊埋下厭惡的種子,讓甄嬛對華妃厭棄。第二重,是告誡甄嬛,要對付華妃,就要利用曹琴默,要利用曹琴默,就要利用溫宜公主來勸誡告慰她。第三重,是告訴甄嬛,此人謀篇布局,可是要處處小心她動手腳。第四重,則是鼓動甄嬛,去對抗華妃吧。
在這裡,我想說的一點是,端妃對甄嬛說得每一句話,都沒有特別極端,或是刻意強調甄嬛應該怎麼去做。但是端妃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陣輕微的風,不經意間,就鼓動了甄嬛內心中潛藏的那一團猛烈的火。
其實端妃真得沒做什麼,端妃的每句話也都沒有問題,所有人都可以這麼說,因為端妃的確就是這麼做得。但是我們仔細領會端妃的每一句話,就不難發現,她的每一句話都暗藏機鋒,這機鋒殺人於無形。
端妃就這樣煽動起了甄嬛。此後她和甄嬛幾乎就沒怎麼見過面。
我們知道之後發生的事了。華妃在沈眉庄學習六宮事宜時刁難她,推沈眉庄入水,陷害眉庄假孕爭寵,在時疫的時候將茶具送給眉庄,沈眉庄染上時疫。華妃後面的每一步,都是想致沈眉庄於死地。沈眉庄怎麼可能不恨。而且沈眉庄是一個性情決絕的人,在她經歷一系列迫害之後,她堅定地要殺死華妃的心就從來沒有動搖過。
在甄嬛被陷害的時候,在甄嬛一蹶不振的時候,在她誤解了甄嬛的時候,在最終終於要除掉華妃的時候。沈眉庄一直在甄嬛身邊,鼓動着她,要殺掉華妃,要報仇雪恨,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甄嬛要殺華妃,就是被沈眉庄這樣一直不停地提醒着,才堅決地走到了底。
初入宮的甄嬛,涉世未深,皇后蒙蔽了她,端妃利用了她,皇上戲弄了她。
而且此時的她,相較之下算是良善,對人留有一定的餘地。
但同時也是十分脆弱。碎玉軒桂花樹下的麝香讓她不寒而慄,在華妃宮中被罰跪小產之後讓她感覺一切都變得無望了,皇上的冷落讓她感覺到了身心俱疲。她經不起太大打擊,也承擔不起太重的責任。她用着一次次的小聰明,對付曹琴默,對付華妃,對付皇后,對付皇上,對付沈眉庄,對付後宮中的大部分刁難。
所以在殺華妃的這場戰爭中,她看起來是光彩奪目的主角,其實她是大家齊心合力推舉出來的打手。
端妃利用她做打手不言而喻,皇后在安陵容事件之後也把她拉攏過去,沈眉庄更是逼迫着她一定要報仇雪恥。
大家推舉她的理由其實驚人地一致,因為你是皇上目前最寵愛的妃子,皇上最愛聽你的話,你也是最能接近皇上的人,在皇上耳邊煽風點火這件事,只有你辦得到。
在情與義的逼迫下,在沾沾自喜中,在與眾不同的高帽下,甄嬛成為了眾人手中最鋒利的刀。
端妃之後再見甄嬛,是向她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端妃第二次親自去找甄嬛,是在富察貴人小產,甄嬛被貓抓傷以後。
皇后與安陵容利用香粉讓貓發情,撲向富察貴人。曹貴人趁機推了甄嬛一把,想嫁禍於甄嬛。
香粉被端妃識破,兩人之後談到了華妃。
端妃這一次清楚明白地向甄嬛點明了實際狀況。
用猛虎與利爪來比喻華妃與曹琴默。這一次,端妃沒有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地告訴甄嬛,若是想除去華妃,首先要令曹琴默不能再為華妃所用。
究竟如何令曹琴默不再為華妃所用,端妃並沒有明說。
這是端妃與甄嬛共同聯手對抗華妃的開始。
在這裡先說一點我的看法,那便是端妃與甄嬛的關係究竟如何。
她們兩人肯定算不上好姐妹,她們兩人也不像甄嬛與敬妃那樣,是可以相互聊天的小夥伴,但是她們兩人,也絕對不是互相算計與互相利用的關係。
端妃與甄嬛,毫無疑問,都聰明過人。由於具有一定的年齡差距,使得兩人對對方的包容感增強。她們兩個,是對於對方來說,最好的合作者。
整部劇看下來,可以發現兩人之間的互動十分集中。就在幾件關鍵性的事情上,兩人一直緊密地相互配合,除此之外,兩人接觸算是十分少得了。
並且端妃與甄嬛,每次見面的行禮都是按規矩來得。甄嬛修行出宮,端妃可是沒有什麼表示地。
繼續來說端妃與甄嬛聯手除掉華妃。
此時沈眉庄多次被華妃逼上思路,甄嬛心中早已對華妃不滿。
端妃在這個當口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整治華妃的策略。
策略是,遏制住曹琴默,提防住曹琴默。華妃的關鍵是曹琴默。若是不想讓華妃在宮中興風作浪,首先要控制住的,便是曹琴默。
當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若是真正想除去華妃,最重要的還是皇上對年羹堯的看法啊。而此時,顯然皇上對年羹堯已經開始心存芥蒂了。
之後,淳貴人溺水而死,甄嬛對華妃的恨更是多了一分,但是時機仍然未到。
最終,甄嬛在華妃宮中被罰跪以致於小產,甄嬛痛失腹中胎兒。想必也是這時候,堅定了要除掉華妃的想法了吧。
但是之前提到過,甄嬛前期,是一個比較脆弱的人。心理狀況與後期相比,自然是差距甚遠。一旦遇上點挫折,甄嬛便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療傷。
在甄嬛失子這一段時間內,甄嬛第一次走到了端妃的延慶殿,第一次拜訪了端妃。
兩人對話:
甄嬛:娘娘躺着。
端妃:你怎麼來了。
甄嬛:我偶然經過延慶殿,聽聞娘娘不大好,就過來看看娘娘。
端妃:老毛病了,每到季節更替的時候啊,就會發作,不礙事的。
甄嬛:身體是娘娘自己的,要好生保養才是。
端妃:許久不見了,你怎麼也消瘦成這樣了。身體還好嗎?
甄嬛:娘娘身邊服侍的宮人雖少,但娘娘耳聰目明,不出門,盡知宮中事。
端妃:我呀,知道的事都是些表面的事,孩子是娘的命根子,即使未出娘胎,那也是當心肝寶貝地疼着,你這樣驟然失子,只怕是要傷心死了。
甄嬛:娘娘說是驟然失子,但我年前吃壞過葯,怕是長久傷了身子也未可知。
端妃:(搖頭)那也未必呀。只怕是你更傷心,皇上對年世蘭的處置吧。她呀,是想效仿當年純元皇后處置側福晉的事。我還以為皇上會因為你處死她。不過,依我看來,年世蘭不會那麼蠢。要在她執掌後宮的時候讓你出事。以她的性子,也就是想壓壓你立威而已。她要是知道你小產,恐怕比誰都害怕,這倒是弄巧成拙了。
甄嬛:弄巧成拙也好,有意為之也罷,我只恨眼下,喪子之仇是報不了了。
端妃:我都病成這個樣子了,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呀。
【這一段,是甄嬛和端妃第三次見面。在這一次見面中,端妃直截了當地提起了甄嬛喪子的事情。可以看得出來,端妃對宮中的事情,對於甄嬛的事情,可都是了解得。
端妃先是曉之以情,說起了孩子對於母親的意義。
接着,甄嬛對驟然失子進行了解釋。可見此時的甄嬛,對於要除掉年世蘭,還是心存不忍,自己還是想找一些理由來推脫這件事與年世蘭的關係。
這次端妃動之以理。但是,此次端妃的話先揚後抑。先是直指甄嬛內心的不滿,接著說出甄嬛內心存在的真正的想法,那就是處死年世蘭。但是,端妃話鋒一轉,倒像是為華妃辯護,說華妃並不是有意為之,說華妃其實並不敢這麼做,說華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可是,無論華妃當初究竟想怎麼做,這件事情的結果,是使得甄嬛喪子。即便還有其他原因,但是歸根究底,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應該華妃負責。
最後,甄嬛終於意識到,無論如何,華妃欠她一條人命。
最後,端妃表示,她將會是甄嬛除掉華妃的堅強的後盾。】
端妃在除掉年世蘭的路上,沒有正面出現過。可是,她一點一點地將如何對付年世蘭的策略灌輸給了一個正確的人——甄嬛。同時,她鞏固住了甄嬛要除掉年世蘭的決心。
甄嬛前期,並不能算是一個領導者。雖然她擅長外交,作為打手也十分出色。但是她有着許多數不清的缺陷,她意志不夠堅定,幾乎沒有做過決策,她缺乏謀略,對於後宮的總體情況了解不深,她不夠專註,牽扯的俗事太多。
在殺華妃這一戰中,甄嬛出的力氣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但是策略的制定,局勢的分析,不斷地鼓舞人心,這些工作都是端妃做得。她出場不多,第一次出場,向甄嬛點名了如今的狀況,第二次出場,向甄嬛說明了華妃一派的局勢,並且給出了策略,第三次出場,是煽動甄嬛要殺掉華妃。
甄嬛之後,就一步一步地開始進行殺掉華妃的計劃。
第一步,甄嬛與曹貴人在御花園中談了幾句話。甄嬛提到了木薯粉事件,提到了曹貴人難產生子,提到了曹貴人如今為虎作倀,不如趁早棄暗投明。
曹貴人此前對甄嬛有孕,心裡邊早就生了畏懼,她擔心甄嬛誕下皇子,會使得她處境兩難。但是此時她仍舊倒向華妃,只是向甄嬛提醒淳貴人出事了,便收手而回。
之後甄嬛失子,再之後甄嬛復寵,然後繼續進行策反。
第二步,皇上利用朝瑰公主和親,甄嬛向皇后建議讓曹貴人協助準備嫁妝。甄嬛借朝瑰公主暗示曹貴人,用溫宜公主的前途來點明利害。
甄嬛每次和曹貴人談話,明裡暗裡都要牽扯出溫宜公主,因為溫宜公主對曹貴人的重要性甄嬛心知肚明,知道這是僅有的可以策反曹貴人的關鍵因素。
第三步,是通過“人彘”嚇瘋了富察貴人,同時開始拉攏曹貴人。曹貴人此時做出選擇,告訴了甄嬛華妃收受賄賂一事。
此時年世蘭失寵,曹貴人也備受冷落,甄嬛此前就多次建言皇上去曹貴人宮裡。嚇暈富察貴人之後,曹貴人直接點明了甄嬛的意圖。甄嬛轉勢提起了溫宜公主,因為此前朝瑰公主的命運讓曹貴人倍感不安,而此時再次復寵的甄嬛提起溫宜公主,也讓曹貴人整個人都軟了下來。並且甄嬛告訴曹貴人,曹貴人能生下孩子當然有年世蘭的功勞,但是年世蘭之後利用溫宜公主來爭寵,甚至不惜孩子的姓名,曹貴人就沒必要對她再有什麼恩情了。接着,甄嬛說起朝瑰公主嫁去准格爾部落,英格克汗暴斃,朝瑰公主怕是要嫁給新的部落首領為妾室了。朝瑰公主的命運,是和其生母位分的高低相關的,而曹貴人在年妃手下,連麗嬪都不如,可見在年妃手下不會有太大前途的。要為溫宜公主考慮,就要提升位分,而要提升位分,就要背棄華妃才行。
甄嬛此時,算是策反曹貴人成功。策反曹貴人萬變不離其宗:溫宜公主。曹貴人自己是沒什麼好怕地,但是溫宜公主的命運可是她的軟肋。
端妃自見到甄嬛起,就給了甄嬛諸多有用的線索,曹貴人愛溫宜公主如命,曹貴人受年世蘭庇佑才誕下公主,溫宜公主給曹貴人帶來了榮耀,溫宜公主被年世蘭多次利用曹貴人心中早有怨言。
所以甄嬛很快就進入到了局勢當中,在前進的路上沒有走錯過,是因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接着,甄嬛就開始在皇上身邊,一直為皇上除掉年羹堯賣力。但其實,在除掉年羹堯的過程中有實質作用的,是甄遠道、瓜爾佳額敏、果郡王等人。
最後,年羹堯倒台,曹貴人檢舉揭發年世蘭,年世蘭降為答應。在此過程中,就要說一說年世蘭團隊了。
有千萬種人,就有千萬種為人的方式。我想倘若用“存在即合理”的方式來說,沒有誰應該受到評判。
華妃這人,倘若概括起來,應該是: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
她其實是這後宮中最具實力的團隊。家族背景深厚,後台處在上升趨勢,位分高,正得寵,宮內處處都是她的人——內務府、太醫院、浣衣局等,她的核心團隊人員作戰勇猛,她的軍師曹貴人在宮中數一數二。總之,她在這宮裡面拿了一副好牌,但是卻打得亂七八糟。
她沒有搞清真實的後宮究竟是什麼,一片真心錯誤地投注在了沒有絲毫感情的後宮之中,這也就說明了,她的生存與其所處的環境是相悖的,要麼環境改變,要麼她去改變,否則最終她和環境總有一個會消解掉另一個。
她對於後宮的錯誤解讀,使得她慢慢地走向了深淵。她解讀錯了皇上,不明白皇上對於年羹堯內心真正的想法,她只是提醒過年羹堯不要如此跋扈,卻沒能及時制止年羹堯的造反行為,後台失勢。她自己為人太過鋒利,在這後宮之中,她幾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大家之所以不去反抗她,是因為她勢力強,而一旦她失勢,就會立馬兵敗如山倒。再有,她對身邊人也過於苛刻,而且她沒能發揮曹貴人的真正用處,卻處處觸碰曹貴人的底線,她的行為留不住身邊人。
華妃的失敗,是勢在必然,一個靠着強大的勢力在與自己不相容的環境中生存的人,借勢而生,失勢則亡。
甄嬛的第一戰就此完結。在華妃死後,甄嬛內心感慨頗深。其實可以看出甄嬛對華妃心存一絲餘地,只是她身邊的人力量太過強大,把她們的想法或潤物細無聲,或疾風驟雨般地給了甄嬛,甄嬛只好順勢而為。華妃死後,端妃心態平和,沈眉庄出凈胸中一口惡氣,沒有悔恨。這一場戰爭,歷時十分長,並且其中波折四起,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的是甄嬛的成長,甄嬛機智,美貌,在晉陞的路上,她靠着這些資源如魚得水。可是,要是身居高位,這一點資源,可是沒有多大用處。太后沒有這些因素,但她只要一出手,後宮局勢就會順勢轉變;皇后也沒有了這些因素,但是她牢牢把控着如今後宮婦人的命運;端妃也沒有,但是她屹立不倒,華妃死後她重新春風吹又生。甄嬛在一戰中靠這些因素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在戰爭結束後,她就立馬因為缺乏更重要的因素被打倒。
第二戰:殺皇后
接下來便是皇后對甄嬛的一次圍剿——滴血驗親,而甄嬛在反圍剿中取得勝利。
在講這次圍剿前,我們來看一下兩個戰隊的發展現狀。
甄嬛跌入人生的最低谷,反反覆復的得寵失寵復寵之後,甄嬛迎來了最大的打擊,她發現原來皇上只是把她當作替身,從沒有愛過她。
之後,她離開皇宮,在甘露寺修行,在這裡被鄙夷、被暗算、被羞辱。
和果郡王的戀情也陰差陽錯地被斬斷。
甄嬛沒什麼可以失去的了,因為所有她曾以為得到的全部都失去了。
在這期間,甄嬛和皇后站到了一個可以比較的位置,她們各自是各自圈子中的領導者。但是她們兩人的風格是十分不同地。
皇后這邊,挑唆齊妃陷害葉瀾依。最終,葉瀾依失去生育能力,皇后利用三阿哥的榮寵這一觀念使得齊妃自盡。
在皇后看來,這是一箭雙鵰,斷了葉瀾依的後路,並且自己得到了三阿哥的撫養權,再也沒有了齊妃這一阻力。
同時,皇后對其團隊的核心人員,安陵容和祺貴人。採用制衡的措施,即讓兩個人對對方心懷怨恨,同時讓兩個人不得不依附於自己,方法就是兩個人不能有孕,安陵容靠皇后的葯逐漸失去生育能力,祺貴人當局者迷,戴着皇后的紅麝香珠,也逐漸失去了生育能力。失去了生育能力就只能做皇上床上的玩物,而不能真正為皇上做出過貢獻的工具,這樣一來,皇上的榮寵就不可靠,而要想在後宮生活下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依靠皇后。同樣,沒有了孩子,自己也就沒有了未來,沒有了後路,而皇后是有光明的後路的,為保自身之後的生活,也只能繼續依附皇后。
皇后或多或少地也拉攏過康常在和貞嬪兩個醬油角色。
後宮之中,皇后獨大。
端妃、敬妃、沈眉庄、欣貴人不屬於皇后團隊中的獲益者,但是她們受損也並不是很厲害。再有,她們中的任何一個都難以成為和皇后對抗的人,並且她們也沒有和皇后對抗的必要性。
甄嬛團隊是這樣的。
在扳倒華妃之後,甄嬛將溫宜公主給了端妃。
在欣貴人向甄嬛求助並且表忠心之後,甄嬛招來原來的宮女得悉了欣貴人和祺嬪的現狀,之後利用祺嬪的夢魘懲治了祺嬪,也算是給欣貴人出了一口惡氣。
接下來,便是因為朧月,與敬妃互相拆台,最終,甄嬛將朧月交予敬妃撫養。
同時,葉瀾依知悉果郡王對甄嬛的情誼,對甄嬛的恨意降了下來。
在滴血驗親之前,後宮的格局大致就是這樣。
除此之外,皇后的貼身僕人,剪秋對皇后算是忠心耿耿,江福海是皇后的依附者,辦事算是儘力,但談不上盡心。
甄嬛這邊,槿汐不僅忠心,還可以算得上洞明後宮諸事,可以算得上甄嬛的謀士。小允子的作用,要放在後面說。
雙方旗鼓相當,皇后團隊在對後宮的統治與滲透上,要更勝一籌。
皇后團隊在一個不太有利的時機,向另外一個狠角色,發起了一場勝算極大的圍剿。
之所以說是不太有利,是因為此時甄嬛和敬妃重歸於好。
之所以說甄嬛是一個狠角色,是因為甄嬛把皇后置之不理的幾位嬪妃全部納入自己麾下。
而勝算極大,當然,因為皇后團隊已經布置得幾乎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滴血驗親的主題就是要證明甄嬛和溫實初有私情,證明六阿哥是甄嬛和溫實初的孩子。兩個目標,而且還是遞進式的。倘若能證明六阿哥不是皇上親生,那麼甄嬛和六阿哥必死無疑;即便證明不了,能夠污衊甄嬛和溫實初有私情也可以給甄嬛重重一擊。
皇后把第一個目標的準備工作交給了祺貴人。
祺貴人拉開了這場圍剿的序幕。
第一個證人,是甄嬛未出嫁前甄府的奴僕——玢兒。
在證人到場之前,妃嬪是這樣議論的。
康常在:溫實初是熹貴妃的心腹,日日都要把脈的,若說日久生情也是難怪。更何況,我聽說熹貴妃初入宮時,卧病許久,當時就是溫太醫診斷的。
祺貴人:康常在好記性,原來孽情深重,始於當日。
安陵容:兩位妹妹怎麼能如此揣測,熹貴妃入宮病重由溫太醫診治,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溫太醫醫術高明不說,與姐姐母家素日也有交情,入宮之後互相照應也是應當的。怎麼會有私通一說?
貞嬪:如此說來,竟是青梅竹馬了?看來祺貴人所說的,倒也不是全無道理。
【這一段對話,皇后團隊的各位妃嬪頻頻表態。並且,她們所提及的甄嬛和溫實初之間的事情,全都是實情。
首先,康常在提到了入宮之後甄嬛和溫實初的接觸。她大膽推測,甄嬛和溫實初日久生情。
祺貴人藉此表明支持康常在的推測。
之後,安陵容做出了質疑,明褒暗貶。表面上表明自己支持甄嬛,但是她接下來卻又給了一份新的論據來支持兩人的私情,那便是溫實初和甄嬛在入宮之情就有着不淺的交情。
接着,貞嬪表示這個猜測可信。】
緊接着,玢兒就來了。
敬妃:你們幾個七嘴八舌胡言亂語,有何證據嗎?
祺貴人:臣妾當然有憑證。熹貴妃入宮前,溫實初還曾上門提親。
................
祺貴人:啰嗦什麼,我只問你:昔日你在甄府當差,溫實初是否曾向甄家大小姐,也就是你眼前這位熹貴妃提親?
玢兒:選秀半月前,溫太醫曾上門提親。不過,不過不是當著老爺夫人面說得,是私下裡到熹貴妃面前說的。
端妃:熹貴妃答允沒有啊?
玢兒:沒有沒有。
敬妃:臣妾以為,熹貴妃和溫太醫有心的話,恐怕今日就不在宮中了。可見熹貴妃心胸坦蕩,與溫太醫並無私情啊。
【證人到場之後,甄嬛團隊的人開始紛紛登場。
情分這種事情,倘若沒有確鑿的證據,是證明不了的。
捉賊要臟,捉姦要雙。要證明溫實初和甄嬛有私情,就得拿實際行動來說。這件事情,就是提親。
但是端妃提出了質疑,那便是溫實初對甄嬛有心,那甄嬛對溫實初有意嗎?
在得到確定的答案後,敬妃再次重申,甄嬛對溫實初,沒有所謂的情意。】
.....................
甄嬛對此事最後做出了回應。
甄嬛:臣妾不信青梅竹馬,只相信緣分天定。百轉千回也能相聚,絕非人力可改。
【第一次論證,論點是就甄嬛和溫實初在入宮前有沒有情意。
端妃和敬妃兩人給出了兩人沒有情意的論據。
甄嬛最後做補充。甄嬛強調,天比人要大,我只接受天的安排,不能認同人的力量。這其實就表明,作為天的代表的皇上,才是我甄嬛認同的緣分,而其他人所說的人為的情愫,在天面前,都是要敗下陣來的。】
接下來,第二個證人出場了,永壽宮的宮女斐雯。
斐雯是這樣說的。
斐雯:那日娘娘和溫太醫說話,裡頭也沒什麼人伺候着,奴婢就陪着二小姐進去,誰知奴婢就看見,溫太醫的手拉着娘娘的手,兩個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靜靜地坐着。溫太醫看見二小姐和奴婢進來,慌忙地撤了手。奴婢還瞧見溫太醫衣袖口子上,翻出來一截,綉了一段小小的五瓣竹葉。此後奴婢越想越害怕,怕娘娘來日知道奴婢看見了,要殺奴婢滅口,只好乞求祺貴人做主。
康常在: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就看見了,那你看不見的時候呢?豈不是這樣的事情多了去了。
【斐雯這番描述,顯然是有備而來,有聲有色,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可以給人浮想聯翩舉止。
並且斐雯給出了兩人有過舉止不當的證據,那就是溫太醫袖口上的五瓣竹葉。】
溫太醫的到來佐證了斐雯所說非虛。
甄嬛是這樣應對斐雯的舉證的。
甄嬛:斐雯,你在宮裡的這段日子,本宮倒沒瞧出你有這份心胸。
斐雯:奴婢伺候娘娘,有什麼心胸都牽掛在娘娘身上。但是奴婢在宮裡當差,只能對皇上一人盡忠。若有得罪,還請娘娘恕罪。
甄嬛:你對皇上盡忠也算得罪本宮的話,豈非要置本宮與不忠不義之地了?
..........................
甄嬛:斐雯,無論今日之事結局如何,你都不能再回永壽宮再伺候本宮了。
斐雯:只要能在宮裡伺候,無論服侍哪位小主,奴婢都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甄嬛:很好,好歹主僕一場,今日你既來揭發本宮的私隱,想必也是知道是最後一遭伺候本宮了,自己分內之事也該做好。我問你,你出來前,可把正殿紫檀桌上的琉璃花樽給擦拭乾凈了?
斐雯:已經擦了。
槿汐:胡言亂語,娘娘的紫檀桌上何曾有琉璃花樽,那分明是青玉的。
斐雯:是奴婢記錯了,是青玉花樽。
敬妃:看來,斐雯的記性不大好啊。難為你了,還能記得溫太醫袖口上的花紋。
斐雯:奴婢記得,是青玉花樽,沒錯。
甄嬛:正殿紫檀桌上從未放過什麼琉璃花樽。你伺候本宮,不把心思放在正經事上,倒日日留心哪位太醫的手搭了本宮的手,翻出來的袖口上綉了什麼花樣。這些情景若是放了旁人,是看都不敢看,為何你連枝葉末節都這般留意?如此居心,事在可疑。
【斐雯在舉證完之後,說明了自己為何而舉證。她說自己只能效忠皇上,舉證甄嬛,也是為了皇上,出師有名。這樣,就給甄嬛設了一個小陷阱。不能說斐雯的做法不對,不能說斐雯的道德品行有問題,只能直接面對斐雯的舉證。
這就好像,有些人明明說得話很難聽,但是一句為了你好,也總能搞得別人啞口無言。
斐雯明白後宮的規則,一切為了皇上。所以頂着這樣的旗幟,斐雯所做的一切都是沒問題的。
甄嬛的應對,無疑可以說,是超水準的,出乎他人意料。
她利用反證、類比的方法,聲東擊西地給斐雯設置了一個小陷阱,微妙到一般人都覺察不到有什麼問題。
問題就是斐雯是否把正殿紫檀桌上的琉璃花樽擦拭乾凈了。這道題,很明顯考察的是斐雯的工作態度。斐雯一頭栽了進去,說,自己工作很認真,事情做好了。
接着,槿汐則告訴大家,根本沒有琉璃花樽這一說,只有青玉花樽。
斐雯一下子知道自己上了當,趕緊否認。可見斐雯表演功力強,講故事的水準也不錯,但是臨場應對能力還是太差。
甄嬛藉此對斐雯進行質疑。第一,斐雯的工作態度極端不端正,紫檀桌上從未放過琉璃花樽,她居然不知道。第二,斐雯的心思不正,整天不好好工作都把心思放在了別的沒用的地方,而且都是這種有關甄嬛是否和其他人舉止不當的地方,這樣的心思令人不安。第三,斐雯要是記性好的話,她就應該什麼都記得,可她單單只記得溫太醫袖口上的花紋,這豈不是故意要去陷害?
總之,斐雯這人不守本分,且在工作時將不安分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不安分也就罷了,自己偷偷摸摸收集起了證據,還要陷害服侍的人。這樣的人,來者不善。
這一局,是要證明甄嬛和溫實初在宮中也有諸多證據表明兩人有私情。
甄嬛沒有說自己沒有私情,而是將舉證擊破,表明不可信。】
接下來,端妃說出自己的看法,斐雯這人整天不做好自己的事,倒是天天注意熹貴妃做了什麼。
敬妃接着補刀,斐雯工作不認真,態度可疑,天天盯着甄嬛找破綻。這是明顯地有幕後指使。
欣貴人也提出自己的看法,甄嬛的永壽宮和祺貴人的交蘆館離得很遠,甄嬛和祺貴人關係不好,斐雯向祺貴人舉報,這明顯是要陷害甄嬛。
康常在和貞嬪則表明斐雯做得沒錯。
然後,第三個證人要登場了,甘露寺的靜白師父。
引出靜白師父的,是安陵容。
安陵容:臣妾聽說,念佛的人心腸都好些,連只螞蟻都捨不得踩死。熹貴妃是在甘露寺為國祈福修行過的人,又得菩薩庇佑產下皇嗣,怎麼會有如此淫亂之事呢?
然後,皇上來了,皇上允許甘露寺的姑子來佐證這件事情。
這一次,是要證明,甄嬛和溫實初在甘露寺時就有淫亂之事。前兩場舉證都是說甄嬛和溫實初有私情。第一次現場的妃嬪沒人參與,且甄嬛與溫實初並沒有實質性成果,所以不是重點。第二場舉證兩人在宮中關係仍舊曖昧,此時宮中諸人都是參與者,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發言。這一場,沒人參與,但是卻有一個爆點存在,那就是甄嬛是身懷六甲回宮,這一胎,是有不小的疑問。
靜白的舉證如下:
靜白:熹貴妃娘娘初來甘露寺時,素不理睬眾人,咱們這些人也只得敬而遠之了。那時宮中常有一位年長的姑姑前來探望娘娘,除此之外,便只有一位姓溫的太醫常來探望的。貧尼有幾次經過娘娘的住處,見白日里娘娘的房門有時也掩着,而兩個侍女都守在外頭。貧尼當時看着深覺不妥,想勸解幾句,反倒被娘娘給罵了回來。貧尼便也不好在說什麼了。後來,為避寺中留言,熹貴妃稱病搬離甘露寺,獨自攜了侍女住在凌雲峰,從此之後是否還有往來,便不得而知了。
【靜白的這一段舉證,塑造了一個高傲、潑辣、說謊,不招人待見不受人喜歡,此外,還偷情的甄嬛的形象。】
接着,葉瀾依出場,向靜白詢問了關於還願海燈的事情。
然後,皇后補刀,問皇上溫太醫探訪甄嬛,是否是皇上授意。並且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祺貴人添油加醋地舉證甄嬛和溫實初在入宮前,入宮後,以及甄嬛出宮修行時都私相往來,兩人之間的關係十分曖昧。
皇上問甄嬛,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甄嬛說沒有。
敬妃此時開始了進攻,向皇上訴說這樣的事情沒有可信度。皇上順勢想了了此事。
接着,皇后提出,皇上要是真愛熹貴妃,須得徹查此事,然後,安陵容敘述了一番自己的觀點,熹貴妃素日在宮內操持大小事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皇上一定要徹查此事,好讓甄嬛免受閑言碎語之擾。
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成為眾人的焦點,其中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要讓這件事情具有儀式感。婚喪嫁娶是最具有儀式感的事情,經常收看某某節目也是具有儀式感的事情,聽某人講座,看某人的書,為偶像辯護,都是儀式感極強的事情。而儀式感的建立,需要主導者和擁護者,擁護者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毫無疑問,安陵容深諳推波助瀾的精髓。在祺貴人揭發甄嬛有孕的時候,她看似維護甄嬛實則將焦點轉移地進行了第一次推波助瀾;在靜白說起甄嬛和溫實初的私情的時候,她看似不經意地提起甄嬛和溫實初的舊情,又一次將甄嬛推向了風口浪尖;這一次,在徹查甄嬛是否晦亂後宮這件事情上,她又一次軟綿綿地將銳利的刀扎進甄嬛的性命關頭。
之後,祺貴人拋出了終極大招:甄嬛這胎並非龍裔。
至此,這件事情被推向了高潮。從祺貴人檢舉甄嬛和溫實初有私情,到祺貴人的三個證人輪番登場之後又被一一擊破,接着皇上的到來為此事降了溫,緊接着皇后團隊的成員又紛紛使得此事引起人們更多的議論。
接着,皇后話頭一轉:祺貴人揣測之事尚無確鑿依據,你們素日就愛人云亦云,本宮不許你們到處亂嚼舌根。
接着,皇上說:人云亦云,你是說祺貴人揣測之事宮中早有議論了。
皇后:宮中女子常日無事,往往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皇上不必放在心上。
皇上:以訛傳訛,那你告訴朕,是什麼訛傳,若真有為空後宮不亂的厥詞,你作為後宮之首,為何不早點平息,安定宮闈呢?
皇后此時,是為了告訴皇上,後宮早已開始看皇上的笑話了,而皇上卻還被蒙在鼓裡。
之後,祺貴人論證甄嬛生產時遭野貓衝撞,野貓來得無緣無故,卻不偏不倚地撞在甄嬛的身上,而事後甄嬛卻未追究此事。可以看出,此事是甄嬛因妊娠期已到,為掩人耳目所做的一齣戲。
而斐雯此時又接着祺貴人的話頭談起甄嬛生產時和溫實初的一番令人浮想聯翩的談話。
此時,整件事情已經被渲染得污遭一團。皇上的威嚴,皇上的男權,皇上的情感,皇上的江山,都受到了此事的挑戰。即便皇上之前想順勢讓此事過去,此事也已經被推向無路可退的地步。
於是,皇后團隊精心策劃的最後一步,最高的回報與最高的風險同時存在的“滴血驗親”終於登場。
這件事情,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解決掉敵人,那隻能被敵人解決。
可是,甄嬛也早已有了防備。她說皇上天子之尊,不能刺傷龍體。(姑且不說滴血驗親這件事具不具備科學性,我們就以它是準確的驗親方式來看待。)
這件事情,形成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景象。皇后以為甄嬛就是眼前的蟬,而實際上,蟬只是假象,甄嬛早已準備好要做最後的黃雀。
但是,皇后團隊也不是吃素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既然皇后想要判定甄嬛有罪,那必然要做好她必然有罪的準備。
那就是,在水中加了白礬。
最終,身陷囹圄的甄嬛仍然敏銳地找出了事件的根源,戳破了這一害人的騙局。
葉瀾依的到來則戳破了靜白的謊言,緊接着,玢兒認罪,聲稱受到祺貴人的指使。
皇后團隊一路高歌向前進攻,甄嬛團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嚴加抵禦。你可能輸掉所有的戰鬥,但最後會贏得整場戰爭。甄嬛團隊基本上每場戰鬥都算不上贏,但是她們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一點白礬與水的混合,是兩個團隊決鬥的關鍵,最終,這個關鍵點倒向了甄嬛團隊一方,就這麼一點微不足道的優勢,使得甄嬛團隊大獲全勝。白礬與水,就像諾曼底登陸,這場圍剿戰爭,打到此處,雙方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一場戰爭,比的是誰最具有資源優勢,開頭的時候大家都是猛烈地消耗,等到雙方中的一方彈盡糧絕打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時候,最終的比拼決定誰輸誰贏。
這場皇后團隊對甄嬛團隊的圍剿,到了此時,以皇后團隊失敗告終。祺貴人被打入冷宮,皇后團隊損失一名重要前線作戰人員。
人們同情失敗者,但是人們崇拜並且更想成為成功者。甄嬛在後宮中的威信通過這一次決鬥想必增添了不少,後宮中的各色人等想必已經開始紛紛轉投甄嬛麾下,這為甄嬛之後作戰打下了人員基礎。
並且,真正能夠增添人們信心的,是勝利。除掉華妃之後,甄嬛立馬被陷害,後宮諸人紛紛遠離她。因為她是失敗者,失敗者是不應該在成功者與沒有失敗的人中找存在感的,沒有人會在意你,沒有人會信任你,沒有人會把自己的未來押在你的身上。你的能力,你的魅力,你過去取得的成就,你將來有可能獲得的成就,在失敗者的標籤面前,紛紛作廢。人們會同情、會保護失敗者,但是不會幫助失敗者,不會把他們的言行放在心上。
甄嬛回宮,成為了熹妃,一直不得寵並且被欺負的欣貴人為尋依靠,找到了她,實則是因為宮中早已無立足之地,而端妃與敬妃和皇后團隊糾纏較小,轉投甄嬛,是因為這是唯一的選擇。
而端妃與敬妃呢?她們可沒有因為甄嬛回宮便對甄嬛高看一眼。端妃在甄嬛淪落甘露寺的時候似乎都沒有派人去問候過,敬妃在甄嬛回宮後和甄嬛齟齬頗深,化解之後就開始共同面對皇后的圍剿。她們兩個從來都不是主動出擊的人,端妃之前扳倒華妃,也都是在不傷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讓甄嬛在前線作戰。她們適合戰鬥,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防禦的戰爭,要讓她們兩個進攻,那得有一個她們兩個都認同並且信任的領導。
滴血驗親這次圍剿,讓她們見識到了甄嬛的威力,也品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團隊的鬥志被這件事情點燃了起來。所以下一次的戰爭才會來得那麼快,並且手起刀落般得迅速。
緊接着,甄嬛迎來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場大戰。殺安陵容。
首先,是欣貴人打響的這場戰爭。
祺貴人及瓜兒佳氏被打倒之後,欣貴人向甄嬛稟報了這樣一條消息:貴妃娘娘還不知道吧,有人告發了安嬪的父親,搜颳了八十餘萬兩銀子及幾處宅子,這回,皇上可算是生了大氣了。
甄嬛回應說道:貴人不告訴我,我還不知道呢。
可是接下來,甄嬛卻把這件事中欣貴人的所為說了出來,話裡面有一份收下這份厚禮的意味。
甄嬛團隊中的人員與皇后團隊的人員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端妃與敬妃雖不能打頭陣,但是在防禦戰爭中可是一把好手。
就連欣貴人,在宮中處處被壓制,華妃在的時候沒她吭聲的份兒,甄嬛等新人入宮之後她更是備受冷落,祺貴人進宮之後她不僅僅是不受人關注,被冷落這麼簡單了,還要遭到祺貴人的打壓羞辱與欺負。
欣貴人不得寵一是由於她家族根基不深,二是由於她的確美不到皇上心裡去,再有就是她的氣度思想真得只能算是末流。
但是欣貴人不能不算不會做事,而且欣貴人屬於那種心胸開闊的人。之前甄嬛因為純元皇后故衣事件被冷落的時候,也只有她在見到甄嬛的時候,滿面笑容地向甄嬛請安。
欣貴人被宮中的其他人一比當然算不上什麼,可是正是因為她算不上什麼,所以她有自己的生存哲學。
祺貴人倒了,甄嬛團隊勝利了,宮中的氛圍對於其他人來說仍然算是嚴峻,皇后、安陵容憂心忡忡,甄嬛、端妃、敬妃的內心也是暗潮湧動。只有欣貴人,內心算是真正鬆了一口氣,壓制她的那一股力量徹底消失了,她站隊沒站錯,這宮中,相比之前要自由痛快了許多。為了報答甄嬛的這份恩情,為了向甄嬛顯示出自己的作用,她聯絡自己的母家檢舉揭發了安比槐。
可見朝堂政事,背後的利益勾結一直在影響事件的走向。一個組織龐大起來,官僚作風也就助長了起來,做到獨尊的地位之後,最重要的不是開拓進取,而是捍衛住自己的地位,而第一捍衛自己的地位是不難的,因為手底下的競爭者的勢力往往不堪一擊。此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穩定,而一旦穩定下來,內部就會鬆散懈怠,各種恩怨也就攪擾而生。
帝王討厭初創期為他盡過力的功臣,因為這些功臣知道帝王的過去,過去是一個包含懇求、不堪、脆弱、無能的概念,這有損帝王的尊嚴。他們應該知道得比他想要他們知道得要多得多,而他們實際知道得比他們應該知道得還要多。
帝王同樣討厭讓自己丟臉的人,他委以重任最後卻發現是個窩囊廢,這會在眾人面前打他的臉,因為他識人不明,這同樣有損他的權威。
帝王還不喜歡那些背叛自己的人,因為他身邊的人本來與他的關係就岌岌可危,他雖然需要別人的仰慕,但更需要別人的陪伴,倘若一旦有人離棄他,這無疑是把他往孤家寡人的深淵又推了一把。
年羹堯、隆科多屬於第一類人,安比槐是第二類人,果郡王是第三類人。
他們一定要死,或者被人深深地唾棄,否則他難以相信他大權在握的時候為什麼不去處置了他們。
安陵容沒有辦法,此時只能找皇后尋求幫助。而皇后,則表示十分無奈,並且無能為力。
可是,又給出了一個險招,讓安陵容強行有孕。
而甄嬛團隊,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使得安陵容最終馬失前蹄。
小允子偷來的一點香料,被甄嬛用在了安陵容身上。
起先,是衛臨提醒說,安陵容這胎是保不住了,誰要是碰上她,那就自認倒霉。
而甄嬛,確實早早算計好要將這倒霉的事兒算計到皇上頭上。
為了這一計謀實施得足以掩人耳目,甄嬛早早地就開始準備了。她先是一連幾天吩咐花房去送狐尾百合給安陵容,安陵容的延禧宮也由起先的警惕防備到最後慢慢習慣,而甄嬛就在安陵容防備心消退的關鍵時刻,將迷情的香料塗抹在了花蕊上,使得皇上情不自禁,導致安陵容小產。
接着,甄嬛、端妃、敬妃三個人開始檢舉安陵容,在皇上最為自責,皇后力量薄弱的時刻。她們三人將安陵容利用迷情香料引誘皇上的事情舉報了出來,同時牽連出安陵容曾經送給甄嬛的舒痕膠中摻雜了大量的麝香導致甄嬛小產,安陵容的宮女報信驚了沈眉庄的胎等事。
最終,安陵容被幽禁起來。
這一次,是甄嬛開展的主動進攻。究其原因,是因為甄嬛面對安陵容有孕一事,認為自己處境堪憂,倘若皇后有兩個皇子,那麼兩個皇子當中必定有一個會成為太子,那麼甄嬛之後的人生可以想見必定不會好過。
而當她得悉安陵容此胎保不住的時候,她就已經在皇后團隊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開始準備發動戰爭。
戰爭不是在所有人看到它發生的那一刻來的,不會在你看到報紙、看到新聞的那一剎那讓別人意識到戰爭來臨。它是在安靜的夜晚、平靜的小鎮、一派穩定的環境中來臨的,當發動戰爭的念頭想起的那一剎那,它就已經開始了。而當別人開始意識到的時候,那也就意味着它離結束已經不遠了。
安陵容的失勢,使得皇后成為孤家寡人。
反正皇后大限已到,在此,我們來簡單說一說皇后。
皇后,是專制獨裁的典型代表。她大權在握,控制欲強,心狠手辣,沒有半分情義。
我們可以簡單梳理一下皇后身邊的人。
純元皇后,因為有了孩子,被皇后陷害,死。
富察貴人,有孩子之後被皇后利用松子這隻貓陷害,小產。
齊妃,被皇后多次利用,最終皇后想獨攬三阿哥這枚棋子,陷害齊妃,死。
祺貴人,大雨中懇求皇后,皇后置之不理,被亂棍打死。
安陵容,打胎葯、息肌丸、強行有孕,最終身體徹底被整垮。
可以想見,在皇后身邊工作,是要奉獻自己的一生,同時還要被她折磨羞辱陷害至死。
她想讓你去做什麼,你必須百分之百地完成;她不想讓你搶任何的功勞,你就必須乖乖地做幕後人員;你身邊有什麼她想要的東西,她就必定不惜一切代價要搶過來;當你連背黑鍋的價值都沒有了的時候,那麼死是你唯一的出路。
跟着皇后,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可以苟延殘喘地活,也可以屈辱悲烈地死。
所以安陵容最後才要道出皇后的秘密,是因為她也不想給皇后留活路。
皇后作為一個獨裁者,最終的毀滅絕大多數是由於內亂。可以說,皇后自己就把自己團隊的人員幹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心裡邊也早對皇后怨念頗深,之所以還跟隨皇后,也是因為從中能夠獲取最大的好處,再有就是在皇后控制的後宮,離開皇后又怎麼會尋得一片容身之地呢?
可是皇后這樣的領導方式倒台的風險性十分地強,只要她碰上像甄嬛這樣的管理者,一種截然不同卻可以把後宮其餘的力量吸納進來的領導方式。
甄嬛團隊,沒有太多的危險性,氛圍十分輕鬆,並且是一股勢力不斷上升的團隊。
而且,團隊裡邊的人員,是獲得好處而不是獲得危險的處境的。
端妃,獲得溫宜公主的撫養權,利用甄嬛殺掉了華妃,獲得皇貴妃的職位。
敬妃,獲得朧月的撫養權,獲得貴妃職位。
欣貴人,甄嬛幫其消滅了祺貴人,並且獲得嬪位。
衛臨,成為太醫院的一把手。
甄嬛團隊,待遇豐厚,工作氛圍輕鬆自在,整個團隊在兩次作戰勝利後鬥志昂揚。
最後,他們要合謀剷除最重要的敵人,皇后。
這次的戰爭,驚心動魄,瑪麗蘇附體的甄嬛在這一次戰爭中,再次得上天庇佑,金手指開啟。
同殺安陵容一樣,殺皇后的戰爭,也開始得無聲無息,同樣是甄嬛操縱全局,端妃、敬妃作為輔助投入十足的兵力。
起先,是她們三個人談起了安陵容說得那句“皇后,殺了皇后”。
端妃將純元皇后生產的情況說了一番,進一步加深“皇后殺了皇后”這一說辭的可信度。
接着,甄嬛有了身孕,而此胎保不住。
然後,甄嬛就用這一胎做籌碼,誘敵深入,在和皇后共同掛錦囊的時候,故意撞向桌子導致流產陷害皇后,最終的結果是皇后被禁足。
而四阿哥在此時策反三阿哥成功,皇后勢力完全不保。
於是,剪秋打算要和甄嬛同歸於盡,卻沒想鶴頂紅一招失手。
此時,皇后身邊的力量一網打盡,嚴刑拷打身邊的太監宮女之後,供出了皇后的驚天秘密。
皇后被徹底禁足,後宮的大權完全落到了甄嬛手上。
這一次,皇后敗在自己的愚民政策手上。在她的領導下,皇后團隊未必能取得什麼成就,反而時時刻刻都處在緊張兇險的內鬥氣氛下。但是她長期的壓制,導致團隊人員長期智商不足,難以得到提升,以至於一旦離開了皇后的領導,就只有自取滅亡的路可以走。
比如齊妃一碗紅花就送到葉瀾依宮中,比如祺貴人被陷害喝下糙米薏仁湯,比如三阿哥被煽動為八皇子求情,比如剪秋要採取同歸於盡的方式殺掉甄嬛。
這些人做事,有恃無恐,橫衝直撞,一是由他們長期接受皇后說一不二的指揮領導,內心只會服從而不會制定策略,二是由於皇后的後台硬到他們認為自己所有的錯誤都有皇后兜底,所以不用擔心。皇后就像一個專制的大家長,手底下是既對她臣服又沒有腦子的子孫,這裡邊,有一大半是她的責任。基本上臣服就換不回腦子,安陵容從未臣服過皇后,她只是盡全力去做一枚棋子,來從皇后那兒換取小恩小惠,她用計謀為皇后服務,而不是用心。
是皇后讓他們變得沒用,但是沒有了皇后,他們就真得徹底沒用了。
壓垮皇后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她的作繭自縛。
除掉皇后這一戰中,端妃、敬妃事前並不知曉。真正明曉作戰方略的,只有甄嬛和槿汐。
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利用孩子去陷害他人這種行為不得不說是一個下作的手段,不是十分親近的人,是絕對不能讓他們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的。顯然,在甄嬛看來,她身邊唯一可信的,只有槿汐;第二,這種事情一旦被別人拿住把柄作為威脅,那麼自己就會一直生活在提心弔膽之中,自己做下的錯事,即便是並肩作戰多年的朋友,也不能不謹慎對待;第三,有些戰鬥,不需要多少戰鬥力,需要的是迅速,參與的人數越少越好,以防拖後腿現象產生。
端妃和敬妃在陷害皇后的謀劃中,當了不明就裡的棋子。
最後一戰:殺皇帝
甄嬛則直接甩開他們,棄之不用。
這次和甄嬛聯手的,是葉瀾依。
選合作者基本上是甄嬛每場作戰前最花心思的一件事情。對於合作者,甄嬛團隊有一個最普遍的要求:目標一致。也就是,他們內心的敵人是同一個。這樣,她們最終所做的事情,不管如何千迴百轉,都會走向一個目的地。
對付皇后團隊的圍剿,端妃敬妃齊上陣;對付安陵容,欣貴人幫了大忙,而端妃和敬妃也儘力而為;而對付皇后,甄嬛選擇獨自上陣,以便抓住時機;在最終的戰役中,甄嬛只選擇了葉瀾依,放棄了端妃和敬妃,因為她知道,端妃和敬妃是絕對不會參與這場戰鬥的,如果她們不知道這場戰鬥會被發起,那麼她們就不會插手,而一旦她們知道,那麼她們可能會插手也可能不會,插手的話,就阻礙了甄嬛的腳步,不插手的話,想必她們也將視甄嬛為毒婦。
之所以要除掉皇上,一是因為甄嬛對皇上的仇恨加深,皇上告訴甄嬛要讓她去准葛爾部落和親,藉此試探果郡王的態度,皇上以為的一箭雙鵰最終以慘劇收場,甄嬛和果郡王必須得有一個人死,而這個選擇,需要他們兩個人各自決定,無論是誰死,另一個人都將背負殺掉心愛的人重擔。最終,果郡王死去,甄嬛喪失掉了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背上罪惡的十字架,一輩子都將在故人死去的陰影中存活。第二個原因,則是皇上對於六阿哥的身份越加懷疑,如果僅僅是仇恨,那麼還可以熬着等待皇上死去,但是此刻甄嬛和六阿哥的頭上,已經懸起了利刃,隨時都有可能被皇上判處死刑,甄嬛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去等了。
而在這個時候,葉瀾依卻早早準備除掉皇上為果郡王報仇。相比感情、人生、身份、任務都十分複雜得甄嬛,葉瀾依自然是相當純粹。她沒有家庭的牽絆,沒有子女的憂勞,沒有與皇上感情的過多糾葛,也沒有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當她開始恨不得皇上死得時候,她就準備好動手了。
實際上,在除掉皇上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葉瀾依在單打獨鬥,甄嬛的作用是靠山。葉瀾依需要的硃砂是在甄嬛的批准下給予使用的,葉瀾依多次和皇上相處與侍寢甄嬛也是竭盡所能開了綠燈。就是靠着一次次的虛耗,皇上的身體被掏空,最終落到了形容枯槁的局面。而甄嬛也時不時地為此次戰役煽風點火,比如後宮妃嬪與侍衛私通,甄嬛添油加醋地彙報給皇上聽,讓皇上更加糟心。
最後,在皇上大限將至之時,甄嬛將後宮諸事一一講給皇上聽。她對於皇上的噁心,沈眉庄與溫實初的私事,葉瀾依對他的厭惡,導致皇上急火攻心,所有的優越感與驕傲被他人的背叛一舉挫敗,讓皇上意識到,終其一生,他不過是一個失敗者,是一個活在虛幻中的英雄,他所得到的臣服,其實在暗地裡早已經成為了背叛。那些他當作玩物與奴僕的人,其實也沒將他看在眼裡。身居高位的人常常有一種叫做看不起他人的尊嚴,最容易惹惱他們的事情就是,那些他們看不起或者看不上的人,其實對他們也持鄙夷的態度。因為這些人的心理態度就是,你怎麼可以看不起我,你知道我是誰嗎?甄嬛,擊破得就是這一道心理防線。
甄嬛的後宮戰役就此結束。十年的戰爭,換來的是想去睡一會兒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