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4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享多項電影市場洞察,解析市場變化方向。
報告顯示,2024年暑期檔電影票房116.43億,爆款影片數量減少是導致市場遇冷的主因。變化之中,今年暑期檔也有亮點,檔期內總上映和過億影片數量,為近6年最高,多類型國產新片百花齊放。
作為全年跨度時間最長的檔期,暑期檔成績給電影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今,觀眾消費越發理性,能提供情緒價值、引發觀影興趣、激發社會關注度及討論熱度的影片,才能吸引日益謹慎的觀眾走進影院。
報告顯示,2024年暑期檔總票房同比下滑44%,總觀影人次縮水近半。由於近年來影城數量逐年上漲,總放映場次小幅提升,但場均人次不及往年。觀眾未能走進影院,主要因為爆款影片減少。檔期內有26部影片票房過億,但超過5億票房的頭部影片僅有3部,超20億票房的現象級影片僅有一部,充足的頭部影片供給是暑期檔效應充分發揮的必備條件。
基於今年暑期檔的市場表現,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為更好服務行業,幫助從業者了解消費者需求、把握破局方向,貓眼研究院針對影院消費者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調研顯示,“有感興趣的影片”是觀眾走進影院的首要動機,與之對應,“沒有想看的電影”讓更多觀眾止步影院之外。若沒有鍾愛影片,觀眾對花銷及時間的“性價比”和“性時比”(指對時間的有效利用)便尤為看重。相比於其他視聽媒介,影院大銀幕對於消費者的價值,主要在於提供沉浸式觀影體驗、作為社交活動場景,觀眾希望在影院里釋放壓力、得到治癒,收穫情緒價值。
此外,今年暑期檔票房,頭部化、地域化趨勢依舊顯著。報告顯示,檔期內冠軍影片票房佔總票房近三成,票房集中度加劇。相比往年,進口片熱度回升,《頭腦特工隊2》《死侍與金剛狼》等進口片帶動一二線城市票房佔比略微上漲。在檔期冠軍《抓娃娃》帶動下,東北、華北地區票房有所提升,而近年暑期檔港片整體式微,華南地區票房佔比有所下滑。
基於消費者觀影訴求,電影行業需要創作更多與之匹配的優質內容,重新激活市場。報告顯示,相比往年,今年暑期檔大體量“合家歡”影片較少,多人觀影比例有所下降,單人觀影佔比達6年最高。從類型來看,老少咸宜的喜劇片更具“合家歡”屬性,也是最受觀眾期待的影片類型。而懸疑、愛情、奇幻、犯罪等影片,則更受年輕觀眾歡迎,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股。此外,雖然暑期檔新用戶購票佔比下滑明顯,但是新用戶畫像較大盤購票用戶更年輕,這意味着創作更多“年輕”的內容是拉新和提升年輕觀眾購票佔比的重要方向。
今年暑期檔,國產影片類型百花齊放,進口片ip電影表現突出。國產新片方面,類型覆蓋喜劇、懸疑、劇情、犯罪、科幻、動畫等,但頭部影片只有《抓娃娃》和《默殺》,缺少去年《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等多部影片多頭帶動的效果。進口新片方面,過億影片9部,數量和票房量級均高於2023年,其中《異形:奪命艦》票房表現超過北美本土。
國產電影爆款稀缺背後,今年暑期檔大眾對電影關注度不高,難以形成和去年一樣的全民觀影氛圍。報告顯示,年輕女性、一二線觀眾更願意討論影片口碑,正向口碑最易傳播,相比在電影類平台打分/評論,更多觀眾傾向於在社交媒體、朋友圈分享觀後感。相比去年,今年暑期檔影片缺乏映後口碑反饋和討論熱度,微博、抖音熱搜數量明顯弱於去年。全民熱點的缺失,導致票房長線增長乏力。
基於市場變化,電影行業需要創新、迭代、創造更多優質內容,這需要電影產業上下游全體從業者的共同努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