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綜N代”節目需警惕泛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抬頭

娛樂頭條 3771℃

劉俊、張馳/光明日報

在2024年全國綜藝節目規劃備案中,約有一半節目屬於“綜n代”,即已經製作和播出多季,具備大量觀眾關注或擁有一定話題熱度的綜藝節目。上半年全網正片播放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綜藝前5名中有4部為“綜n代”。2023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電視和網絡綜藝中,“綜n代”佔80%。近年來,“綜n代”成為綜藝市場的主力,在各大電視台和長視頻平台挑大樑。優質的“綜n代”不僅擁有穩定的觀眾群和良好的口碑,還具備較為雄厚的商業資源和成熟的內容迭代機制。但儘管“綜n代”節目市場表現強勁,卻面臨著創新難度越來越大的困境。綜藝節目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這對創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觀眾口味變化倒逼“綜n代”加快迭代速度

“綜n代”節目一般在第一季播出時,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卓越的藝術表現力從海量綜藝節目中突出重圍,獲得廣泛關注度、取得較高評分、贏得大量觀眾普遍好評,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這種流量熱度和觀眾口碑能減少視頻平台及節目創作團隊的試錯成本,同時快速調動起受眾的注意力,並迅速搶佔市場先機,實現節目本身的內容價值及商業價值。而愈發強大的內容價值和商業價值又吸引資本進一步投入,主創團隊進一步跟進,使綜藝節目一季接着一季做下去。經過連續幾季的發酵,“綜n代”就形成了相對成熟穩定的製作模式,更容易維持觀眾的黏合度,逐步形成綜藝市場里“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目前,很多“綜n代”已進入發展穩定期,在節目外在形式與內在主題中都找到了相對固定的發展模式。不少老牌“綜n代”持續發力,並不斷創新以保持其市場地位,成功延展了生命周期。《極限挑戰》一直以戶外挑戰運動為主要內容,注重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鏈接,播出十季仍展現出較強的生命力。《中國新說唱》以說唱為媒,講述着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進一步擴展了說唱文化的邊界和影響力,讓說唱在中國文化的土壤里紮根生長。同時,許多新生“綜n代”節目也展現活力,為綜藝領域注入新鮮血液。《樂隊的夏天》探索多種風格的樂隊風貌和音樂文化,為觀眾奉上多場覆蓋多種音樂類型的藝術盛宴。已走過兩年發展歷程的《毛雪汪》以“毛雪汪之家”為主要拍攝場景,在輕鬆的聊天氛圍中講述每周在這裡相聚的年輕朋友之間真實有趣的故事,展現當下年輕人豐富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記錄真實的成長。播至第三季的《爸爸當家》也突破了以往以“明星-子女”為焦點的創作模式,引入普通家庭的親子組合,表現家庭教育中男性的重要作用,致力於傳遞正向的家庭教育觀念。

然而,“綜n代”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如今的新媒體環境,從社交媒體上的短視頻到流媒體平台上的原創劇集,再到互動性強的直播節目,各種形式的娛樂內容為觀眾提供多樣化且即時性的選擇。觀眾的需求、口味和媒介素養、影視素養也在這個過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他們更希望看到能與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產生共鳴的內容。這些情況都對“綜n代”節目創作提出了更大挑戰。根據云合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綜藝整體流量呈現下降趨勢,累計正片有效播放57億次,同比下滑5%。即使過去百試百靈的綜藝手段也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曾經驚艷的節目模式也會變得司空見慣。“綜n代”節目要想延續生命周期,保持其市場地位,必須加快升級迭代速度。

面臨同質化、模式化等諸多困境

同質化、模式化引發觀眾審美疲勞,導致市場疲軟,是“綜n代”必然面對的核心困境。以推理類綜藝節目為例,近年“綜n代”推理類綜藝節目以“小遊戲、才藝表演、懷舊煽情”三板斧為固定路數,幾季節目在規則上幾乎沒有實質上的創新。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音樂類綜藝節目中。很多節目不僅競演模式類似,連曲目選擇、嘉賓陣容都高度重合。還有觀察類綜藝節目曾經以“第一現場真人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觀察員評論”的創新模式讓人眼前一亮。但如今“綜n代”的創作者將這種模式廣泛應用於職場體驗、戀愛婚姻、日常生活等諸多領域,卻在環節設計、敘事方式上未見明顯的獨創性拓展,仍採用重複的流程,逐漸消磨着觀眾的熱情和期待。

同時,思想性、知識性弱也是一些特定種類“綜n代”節目存在的典型問題。比如,有的談話類“綜n代”節目話題設置沒有緊跟時代文化和社會熱點,導致內容閑聊過多,缺乏思想深度和積極價值。還有部分表演類、體育類“綜n代”節目過度依賴明星效應,卻削弱了節目關注表演藝術、弘揚體育精神的本質,更有個別節目追星炒星,以花邊緋聞、隱私話題吸引觀眾。此外,“綜n代”的發展還需警惕泛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抬頭。近年來有些“綜n代”喜歡採取競演模式。這種模式能為節目引入新鮮面孔,為綜藝市場帶來新的看點和熱度。但一些創作者單純追求參賽者的高話題度、高顏值,而沒有把重心放在發掘參賽者的實際才能上,導致節目過於戲劇化,懸浮於現實之上。

提升節目品位,拓展節目視野尤為重要

在當下綜藝市場中,只有深度契合用戶需求、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創意迭出、製作精良、視野寬闊、站位高遠的內容,才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綜n代”的創新方式上,模式創新和風格調整是常用的一種手段。因為這能突破觀眾的固有想象,開拓更廣闊的戲劇空間,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和參與感。《2024中國詩詞大會》完善“大浪淘沙”的比拼環節,把原本隨機的選手比拼變成讓年齡和實力相匹配的人比拼,比如讓少兒和少兒比拼,青年和青年比拼,來自百行團的兩位選手比拼,來自親友團的兩位選手比拼,更顯公平。已經走過10年歷程的《花兒與少年》則從風格入手進行改進升級,從一開始強調人際衝突,簡單地表現人際關係摩擦,轉為更加註重旅行體驗和人文探索,在更宏大的格局中挖掘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真誠對話、彼此鼓勵、互相照顧帶來的友好氛圍,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嘉賓真實溫暖的一面,‌同時也體會到了世界之廣和文化之美。‌

節目呈現和傳播方式的革新也是創意和製作升級的重要依託。特別是隨着技術的持續進步,加上高投入和大製作的爆款節目帶來的示範效應,觀眾對視聽體驗的期待不斷提升。所以,“綜n代”的創作者應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如vr、ar、ai等,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歌手2024》首次在音樂類綜藝節目中引進世界最新“沉浸式聲音藝術”l-isa音響系統,讓觀眾清晰地聽到音樂里每一個樂器、每一位歌手的表演細節,還增設雙語直播間,支持雲投票、會員預測等互動模式。這些改變讓觀眾眼前一亮,使節目開播多日一直霸榜各大平台熱搜榜單。

製作方還應注意提升節目站位,圍繞主題主線做文章,努力通過正向情緒價值和主流價值理念的傳遞,吸引受眾關注。比如,近兩年較為火爆的《種地吧》開闢出一條“田園綜藝新賽道”。節目極有創意地讓青年群體深入體驗農村的日常生活,不僅讓當代觀眾以更為沉浸式的視角了解糧食生產、田間勞作,也更真實地感受到新農村的現代面貌,展現勞動的美好和堅忍奮鬥的價值觀。眾多年輕觀眾將他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期待,投射到這類綜藝節目的參與者身上,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體驗不同的生活狀態,獲得不斷前行的動力。《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前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遊學體驗的旅行方式,去看中國的“世界朋友圈”,深度感受“一帶一路”為當地帶來的美好新生活。《奔跑吧·黃河篇》通過創新遊戲設置、直播帶貨扶貧等新形式,展現黃河流域作為生態屏障、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關鍵區域的重要地位,描繪黃河生態經濟帶城市文化之美。

作為綜藝市場主力,“綜n代”還需要政策扶持與市場調節等多重激勵。政策扶持可以通過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創新獎勵機制等措施,激發創意產出,吸引創意人才參與節目製作。市場調節可以激勵節目製作方探索和嘗試不同的內容和樣態,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總之,我們應在確保節目內容多樣性的同時,保證節目品質,避免同質化、低俗化、懸浮化等問題,以越來越多的優質“綜n代”營造健康可持續的影視發展環境。

(作者:劉俊、張馳,分別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光明日報刊文:“綜N代”節目需警惕泛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抬頭 - 陸劇吧

(來源:光明日報)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