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魏官紅
6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與上海電影聯合主辦的“當ip遇見ai 打開光影新視野”為主題的海上論壇,領銜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旨在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影視產業,推動ip的創新與跨界融合。
導演、編劇張末在海上論壇現場分享了她對ai的看法。張末表示,其電影《拯救嫌疑人》利用ai生成英文字幕,極大地提升了效率。“我把整個劇本輸入給ai,大概20分鐘,就生成了整部電影的英文字幕,而且翻譯得也挺準確。”
導演、編劇張末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同時,張末在活動現場還分享了她看到的ai在劇本創作中的潛力與挑戰。“ai在技術上,比如翻譯語言等很高效,但是當我讓它去創作時,就發現還是差點意思。因為ai是在拼湊自己的認知,所以我們看到ai寫的場景,往往都會(覺得)有些似曾相識。而且,我得花一晚上的時間和ai對話,還不如自己寫。”
80後的“導二代”張末,已用“導演”身份參與了4部影片,累計票房近19億元。在活動現場,張末還表達了自己對影視行業引入數字資產持開放態度。她認為虛擬演員等技術可以減少演員的風險,但同時對行業的就業前景提出擔憂。張末呼籲業界,在使用ai的同時,要確保其始終服務於人類,而不是成為替代者。
張末意識到,電影行業正面臨觀眾流失的挑戰。那麼,創作者該如何保持熱情?“需要藉助科技的力量,通過縮短製作周期和降低成本來吸引和留住觀眾。”張末表示,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證作品的質量不受影響,以維持電影藝術的價值。
“訓練ai是個有趣的學習過程,儘管程序繁瑣,卻是為了給未來省時間。”張末笑言。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