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把手給我!”——從《第二十條》看法治思想的有效傳承

娛樂頭條 7658℃

你永遠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殺死一隻知更鳥》

“把手給我!”

——從《第二十條》看法治思想的有效傳承

大年初一,電影《第二十條》上映。因為片名直接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條款,讓我聯想起一部著名的黑色幽默軍事題材電影《第二十二條軍規》,不由得想第一時間走進影院,看看是不是個幽默電影。看罷影片,兩部作品確實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幽默包裹下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作品。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第二十條》觀影的整個過程是笑中帶淚的,這也符合導演張藝謀早期電影的基調——觀照社會底層人物。從《秋菊打官司》到《活着》再到《一個都不能少》,張導把一個個鮮活的底層人物用自己獨特的電影語言深深印刻在影迷心中,這一次也不例外。

影片呈現的三起案件,都圍繞着正當防衛的爭議而展開:務工人員王永強捅傷惡霸劉文經,其背後是王永強為給孩子治病向劉文經借高利貸,被劉文經多加侮辱,患有聽障的妻子郝秀萍被劉文經多次強姦,他將放貸者捅成重傷,放貸者最終死亡,他卻可能被判處死刑;高中生韓雨辰為阻止校園霸凌將霸凌者打傷,卻由於缺乏霸凌證據,面臨被立案拘留;公交司機張貴生為保護受到騷擾的女乘客,將騷擾者打傷,卻被判定為故意傷害。

三樁案件,除了都指向“正當防衛”這一條款,也都有未成年人“在場”——有受害者的聽障女兒、有阻止霸凌的高中生韓雨辰,還有一直鼓勵父親翻案的張貴生女兒。尤其是圍繞在檢察官韓明父子的雙線案情,父親的堅守正義是否能為兒子再次挺身而出伸張正義提供示範和引領,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片在釋法明理中暗藏着對下一代法治思想塑造與傳承的深遠意義。

【影評】“把手給我!”——從《第二十條》看法治思想的有效傳承 - 陸劇吧

“把手給我!”

這是在影片中,讓我落淚的一幕。王永強的妻子郝秀萍寧願去死也要守住自己和家人的清白,即使置未成年的女兒於不顧,也選擇去跳樓。在天台上,檢察官韓明對着郝秀萍大喊:把手給我!這伸出去的手,在我看來就是檢察官用人性的溫度把剛性的法理傳遞給老百姓,回應了每個觀眾內心樸素的情感,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公平正義本能的思考。

好人總是心懷善良,但善良的人有時會受委屈。法律應該維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社會秩序,這才能守護捨生取義和守望相助的底氣和血性,給是非以判決、給勇氣以嘉獎、給正義以底氣。

【影評】“把手給我!”——從《第二十條》看法治思想的有效傳承 - 陸劇吧

圍繞《第二十條》這部電影,網絡上湧現出豐富角度的影評,繼而引發社會各界的討論,在我朋友圈裡也不例外。我院的資深檢察官這樣寫道:“執法應最大限度地體現立法精神和本意,執法者首先應將自己當做是一個普通的人,然後去理解和執行法律。”

從於歡辱母殺人案到崑山龍哥反殺案,推動這第二十條真正適用不再沉睡的正是每一次的熱點案件的正當判決。用上帝視角去評判一次“打鬥過程”是簡單而容易的,但如果把自己代入當時的情境中,就會發現所謂的理性評判不符合熱血鮮活的實際。

回到文章開頭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該小說講述一個名叫湯姆·魯濱遜的年輕人,被人誣告犯了強姦罪後,只是因為是一個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陪審團給出湯姆有罪的結論。但在整個努力維護正義的過程中,律師芬奇為孩子們示範了一個正直的人“明明知道會失敗,還是會去做”的勇氣和對公平正義的執著。更重要的是他用言傳身教為孩子們指明了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的考慮問題。

【影評】“把手給我!”——從《第二十條》看法治思想的有效傳承 - 陸劇吧

從電影上映影響到每一個觀眾,到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的影評和討論,從電影出產到即將海外傳播,熱度肯定會隨着時間推移逐漸冷卻,但這些都不該是本片的終點。只有讓這些經典台詞中蘊含的良治善法理念傳承下去,把中華民族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優良基因傳承下去,才能讓法治理念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我們要把怎樣的一個世界交到下一代手裡。《第二十條》做了很好的回答。

審核:姚守國

文字:馬維欣

編輯:馬維欣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