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丟作業風波背後 熱搜困於“網傳”

娛樂頭條 4272℃

秦朗丟作業風波背後 熱搜困於“網傳” - 陸劇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熊出墨請注意

萬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

兩本小學生寒假作業,千萬級網紅隔空喊話,冒認外甥的假舅舅,查無此人的西場小學……本是一部劇情老套的連續劇,卻在網紅、媒體、平台的助推之下持續發酵、幾度翻轉,霸佔社會輿論制高點多日。

喧囂退去,央視網給“秦朗巴黎丟寒假作業”定了性——新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指一種具有煽動性的、格調不高的新聞類型,通常不具備較大的社會價值,純粹是對大眾趣味的無底線迎合。一些內容膚淺卻有煽動性、博人眼球的“新聞”,則被稱為“新黃色新聞”。

近年來,類似的事件頻有發生。只有事後看着滿屏的微博熱搜,大眾才後知後覺,自己好像又成了play的一環。

秦朗丟作業風波背後 熱搜困於“網傳” - 陸劇吧

本次風波亦是如此,從網傳到澄清,先傳謠再闢謠,自相矛盾的熱搜話題輪番上陣,全民注意力隨着熱搜風向左右橫跳。無論是擺拍的始作俑者,還是蹭流量的媒體和平台,大家都在這場流量鬧劇中賺足熱度。

真相,反倒是最無人在意。

這不免引人深思,到底是誰在批量製造熱搜?

新聞失真,信任危機頻發

共青團中央此前發博提醒大眾警惕謠言背後的流量生意:“蹭熱度挑起對立,借輿論販賣焦慮,先造謠再闢謠,流量熱度吃到飽”。

該套路極為常見,且屢試不爽。

秦朗丟寒假作業事件中,原帖博主作用千萬粉絲,自然深諳爆款邏輯。隨後自稱秦朗舅舅、秦朗老師的賬號聞風而動,為了蹭流量而擺拍欺騙大眾。自稱是舅舅的網友,在面對質疑時甚至直言是“蹭流量的”,歡迎大家“舉報”。

到這裡,事情已經完全變味。

隨着劇情推進而來的,則是一條又一條的熱搜。從最開始的“一年八班秦朗”到“有關部門介入調查秦朗丟寒假作業事件”,從“舅舅買試卷送丟寒假作業秦朗”到“秦朗舅舅賬號被禁”,謠言和闢謠雙重信息聚於熱搜。

經過幾番折騰,如今事件已經迎來圓滿大結局,但是圍觀群眾的質疑卻沒能解開,許多網友認為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擺拍。

事實上,類似的信任危機已經爆發過多次。

近日,一則“遊客花3萬元包遊艇從三亞突圍到湛江”的新聞上了熱搜,後經證實根本沒有這條航線,網友發帖只是為了博流量。再往前,“乳腺外科醫生家中搜出一點五億”“貴州搶親”“長期喝咖啡會導致皮質醇過高”等等未經證實的話題都曾登上熱搜。

仔細梳理不難發現,此類熱搜事件的共性一是多為“網傳”,二是話題本身迎合大眾興趣。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容易引人熱血上頭的網傳內容,是天生的熱搜體質。以網傳作為信源,不加證偽地空降熱搜,先把流量吸引進來,即便後續事件出現反轉,又能以否認網傳達成熱搜閉環。

這正是澎湃新聞在評論秦朗巴黎丟作業事件中強調的:“現有的媒介生態其實也在鼓勵這種創作。”

秦朗丟作業風波背後 熱搜困於“網傳” - 陸劇吧

再舉個例子。此前“乳腺外科醫生家中搜出一點五億”話題登上熱搜,話題共計在榜80分鐘,微博數據顯示話題閱讀量高達8048.2萬。該話題主持人“頭條新聞”,為新浪新聞旗下官方賬號。

僅在幾個小時之後,闢謠熱搜上榜,#網傳乳腺外科醫生搜出1.5億不實#話題閱讀達6899萬,話題在榜時長為182分鐘。新浪新聞官微帶闢謠話題發博,表示“嚴重失實”。

試問,類似“網傳”內容成為熱搜常駐,謠言屢次登頂輿論高點,信任二字又從何談起?

人為干預,批量製造的熱搜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流量為王時代,製造“新黃色新聞”,傳謠再闢謠的熱搜閉環,背後的利顯而易見。

秦朗巴黎丟作業事件,平台就靠着熱搜贏了不止一次流量。如果劇情跌宕起伏,效果還能再翻倍。比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女生地鐵偷拍烏龍事件,相關話題連續二十多次登上熱搜,反反覆復牽動社會情緒,微博流量高峰一次接着一次。

收割流量、引導輿論的利益導向之下,類似秦朗巴黎丟作業的魔幻事件才屢禁不止。

一方面,在新聞生產的源頭,低成本、低價值、低意義、高流量收益的“新聞”在被批量製造。在傳播和發酵環節,上述“新聞”又恰是熱搜偏愛的內容。

隨着自媒體興起,每個人手中都握有麥克風,新聞生產的門檻被大大降低。疊加平台的流量分發,很多被推送到公眾眼前的“新聞”都是雞毛蒜皮的日常小事,甚至是擺拍痕迹嚴重的假新聞。

有分析指出平台推薦此類內容其實也是應對競爭、爭奪用戶注意力的慣用手段,“如果只是單條謠言上了熱搜,尚可理解為一時疏忽。類似風波經常發生,就很難再被視為偶然。”

另一方面,圍繞熱搜機制其實一直存在“民意還是生意”的爭議,人為干預熱搜的漏洞也反覆曝光。

以全網重要輿論入口微博為例,上榜規則顯示,熱搜算法機制會根據搜索量、發博量、互動量、閱讀量等數據指標,每分鐘計算一次所有熱詞的綜合熱度,取前50名展示。微博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微博對熱搜的人為干預屬於事後審核模式,比如對於謠言上榜內容做下榜處理,對引戰、謾罵等內容進行調控。

簡而言之,微博熱搜存在人為干預,目的在於讓熱搜榜單變更好,更真實地反映社會情緒。

而在實際運營中,人為干預卻不止這一個維度。以買賣熱搜的灰產為例,熊出墨從某家營銷服務商得到了熱搜沖榜的報價:“基礎費模式總共是4.5萬,包上模式成功的話10萬,具體要看需求、資料,正常都是能上的。”

服務商提供的熱搜沖榜報價表

據介紹,沖榜原理也很簡單,通過操控媒體藍v、kol、素人等各類賬號共同發布同一話題,短時間內集聚流量,大概4到5個小時的發酵就把話題送上熱搜。而且,不僅是微博熱搜總榜,其他榜單同樣可以沖榜。以北京同城熱搜榜為例,沖榜價格為1.2萬。

該服務商表示:“官方廣告位要大幾十萬,輪播的,還有廣告標誌,第三方沖榜可以偽裝成正常的熱搜話題,還更划算。”

此外,“紫光閣地溝油”的經典事故,《逆水寒》手游“給錢就上熱搜,不給錢封號”的控訴,諸多案例其實都指向同一條信息:無論於明於暗,熱搜上榜機制似乎都存在可操作空間。

多種干擾因素疊加,熱搜榜單的輿論指向如何與社會真實輿論保持一致?內容真實性又該如何保證?

風波背後,“把關人”失職

傳播學奠基人盧因提出,群體傳播中存在“把關人”,只有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和群體規範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後來“把關人”的概念引入新聞傳播領域,明確新聞活動不是“有聞必錄”,而是要經過篩選、過濾、把關。

誰是當下傳播秩序中的“把關人”?結合一場場輿論風波來看,媒體和平台責無旁貸。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新聞傳播活動不同於傳統,把關人的範圍也有擴充,自媒體、社交平台、內容平台和監管部門都有把關人的職責。平台把關又是重中之重,因為熱搜是社會熱門話題的集中地,但是‘新黃色新聞’和謠言的泛濫已經證明了平台的失職。”

秦朗丟作業風波背後 熱搜困於“網傳” - 陸劇吧

監管部門的多次處罰,也直接指明了平台在監督、審核、分發等環節的失職。

2023年10月份,上海網信辦針對熱搜謠言約談新浪上海,並明確指出新浪對開設的熱搜話題以及發布轉載的信息真實性承擔主體責任,不得通過虛假話題、“蹭熱點”“標題黨”等方式傳播炒作不實信息。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