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胎”關於春晚的視頻
代月麗視頻截圖
陳志偉和劉昊
除夕前夕,網上興起了一股製作“押題春晚”視頻的熱潮。許多博主和up主早早開始用誇張、娛樂的自創方式模擬“春晚”,猜測今年可能被春晚選中的網絡熱梗。許多視頻單個播放量超過1000萬。
除了“押題”,年輕人還剪輯“自製春晚”節目,引得一眾網友點贊。在年輕人圍繞春晚主題“自娛自樂”的背後,年輕博主們表示,此舉是想表達對春晚高質量語言節目的期待,希望舞台上有更多接地氣的演繹和時代性註腳。
網絡熱潮
“押題”春晚成一大樂趣
“我叫白雲,我叫黑土,我71,我75,我屬雞,我屬虎”。1999年春晚,宋丹丹和趙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經典台詞,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小品主角的名字“白雲”“黑土”都一度成為網絡“熱詞”,很快由春晚舞台傳播到網絡空間,再被廣泛流傳。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一些網絡熱梗反向出現在了春晚的舞台上。比如,吐槽岳雲鵬和搭檔孫越2023年春晚所穿的服裝像“雙開門冰箱”,就是經典例子。
隨着這股熱潮蔓延,今年,押哪些網絡熱梗會被春晚採用,成了年輕人的一大樂趣。
此外,博主們還生產出了春晚小品的“創作公式”:“順口溜+誤會+網絡熱詞+共鳴點+矛盾解除+煽情+一起包餃子。”
“兒子今年28,至今還沒成家,今年要是還光棍,休想再進這個家。”這是博主“青島大姨張大霞”創作的“押題”小品。在小品里,扮演父親的演員邊演邊跳,中間還穿插着“哈基米”“恐龍抗狼”等網絡熱詞。
博主“雙高胎”創作的《今年春晚,你一定會看到……》系列小品也使用了這樣的公式。“大年三十不放假,兒子加班真尷尬,方案報表全不落,我看他這是找罵……”為了和兒子溝通沒有代溝,父親提前學了一些網絡熱梗——“i人”“家人們誰懂啊”“顯眼包”。可兒子大年三十還沒放假,父母決定去兒子單位和大家一起包餃子。
網友原創
提煉“節目公式”自製小品
1998年出生的高超和高越是賬號“雙高胎”的主理人。這對雙胞胎組合是在短視頻平台上最早製作2024年春晚“押題”小品的創作者。目前,他們的賬號已經更新了45期與春晚小品有關的原創短視頻。
作為專業喜劇演員,高超高越兄弟倆平時的工作重心其實是線下演出。最初,拍視頻是想吐槽春晚那些“不太好笑”的梗,沒想到粉絲們天天催更,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雙高胎”關於春晚的視頻,基本都採用經典的“節目公式”。比較有趣的設計是一句“好了”,這是打斷一切的“特殊”技能。
“這是我們刻意設計的。”高越解釋稱,“因為很多小品都是前面吵架,吵完架後突然就和解了,然後又發生了誤會,‘好了’可以讓所有的矛盾都解除。”
在高越看來,大家都喜歡調侃,這算是“雙高胎”的標誌性設計。
網絡上,“雙高胎”兄弟的《包餃砸》小品也被廣泛模仿,兩人只抑揚頓挫地說一句“餃子餃子餃餃子”的台詞,就踱至舞台中央,開始向觀眾拜年。
緊接着,兩人開始爭論,待情緒到達頂點後,“餃子”聲又隨着煽情的背景音樂轉為哭腔,最終矛盾化解,三人做出“包餃子”的動作,利落地收束、結尾。
中國傳媒大學2021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郭政廷,看到“雙高胎”的視頻後深有感觸。
他和室友特地找到了表演用的中國風服裝,又用暖壺作為道具,精心抓了個髮型後才正式開拍。
一條沒有台詞的小品《啊哦誒》就這樣誕生了。
“一句詞沒有,但理解起來毫無障礙。”網友表示,這套公式的精髓是固定的情緒流程,不需要具體的語言,哪怕全程台詞只是虛擬詞,視頻里的主人公也能完整演繹一個小品。
“整個視頻拍了八九次,到最後嗓子啞得已經有些音喊不上去了。”因為全程沒有一句話,只能用音量、聲調來體現小品劇情的走向。
兩個人邊拍邊改、不斷磨合完成了拍攝,目前這條視頻收穫了近300萬的播放量。
在看完各大博主的押題視頻後,網友們感嘆:“5g網就是快,春晚節目提前看。”
過“導演癮”
喜歡春晚才想“靠近春晚”
除了“押題”語言類節目,還有博主做起了整體節目策劃,從主持人的配置,到開場歌手、小品演員的搭配,出場順序等,一一規劃。
博主們紛紛過起“導演癮”,而“春晚導演,已經是汗流浹背了”這一話題,則迅速登上熱搜榜單。
正向“押題”不過癮,博主們還搞起了“反押題”。
博主代月麗(@叫我麗姐)拍攝的視頻《汗流浹背吧,導演》,演繹的就是春晚節目組刷到“押題”視頻後的反應。“家人們誰懂啊,這屆網友也太狠,押題押得是真准,眼看已經沒劇本,他們要還這麼損,我這導演的位置都坐不穩……”視頻里,導演組“汗流浹背”的狀態被演繹得惟妙惟肖,獲得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還有網友評論,“這麼多押春晚的博主,只有姐姐的表演尷尬得最像。”
“押小品的題材廣泛傳播,很多網友都在討論春晚導演的狀態,來個‘反押題’當作小品的內容,就是想讓網友們感覺‘出其不意’。”代月麗介紹說,今年出了9期春晚“押題”的視頻,她沒找任何搭檔,一人分飾多角。
和一些博主吐槽玩梗不同的是,代月麗特別喜歡春晚,所以才想“靠近春晚”。
代月麗說,自己的靈感來源於平時所看的新聞、熱點事件等,像二胎三胎都是今年比較流行的話題,還有年輕人相親、外賣、保安之類基層的生活等。“可能也是每年春晚上出現比較多的,大家可能會比較有共鳴的點。”代月麗說。
“90後”的劉慶是江蘇沭陽一名大學生村官,也是一位up主。他不當演員也不想出鏡,但是想當“導演”。於是,他通過剪輯的方式,剪出了《起猛了,我竟然看到了2024年春晚》《2024地球春晚修改整合版》等多個視頻,並給“本屆春晚”定了主題:“龍行天下,世界一家”。
經典熟悉的背景音樂、喜氣洋洋的滿屏紅色。當時間轉軸指向2024年,後面的視頻則是用《愛我中華》《神話》《朋友》等歌曲搭配各類明星演唱會的畫面,劉慶親手為網友們製作了一場純diy版“春晚”。
創作心路
不斷挖掘自己才能吸引粉絲
2023年開始,陳志偉和劉昊模仿着趙本山出演的小品《大忽悠》,在走廊拍下了他們第一條押題春晚小品視頻。
陳志偉和劉昊的工作是編劇,平時工作忙,每天只能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將一些不成形的點子變成一條條視頻。
“我倆想了一個創作模式,就是往年有哪些經典小品,可以把當下的熱點放進去。”陳志偉調侃,“就是老壺裝新酒。”不過,兩人的所有小品都沒有紙質化的腳本,草稿全部藏在心裡頭。
“我們不算‘押題’春晚,是致敬春晚。”陳志偉一直很喜歡趙本山的春晚小品。“小時候看不太懂,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笑。”10歲的時候,陳志偉看了趙本山和范偉演的“防忽悠諮詢熱線”,一下子就愛上了。
劉昊家有一盒2000年春晚的錄像帶,“我從小就看春晚,印象最深的就是趙本山的小品,比如《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等。”
其實,陳志偉和劉昊曾參與過央視春晚、北京台春晚和浙江台春晚部分語言類節目的創作。
對於網友們的吐槽,他們非常理解,“也是大家情緒的宣洩。並不是現在的春晚沒以前好看,而是觀眾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大家的要求更高了。”
“創作出好作品太難了,我們做短視頻也一樣。不費心思,原地踏步,視頻肯定就不好看。只有不斷挖掘自己,才能吸引住粉絲。”陳志偉說。
北京舞蹈學院大四學生蘇可芯已經是b站知名的搞笑up主,擅長模仿表演的她,2022年一個人分別扮演了主持人、演員等不同角色,出演一場屬於自己的“春晚”。
為了製作視頻,她看完了近些年的全部春晚,特意找了些具有共性的設計。
雖然只是演幾個節目,整個視頻也只有3分多鐘,但追求完美的可芯拍了整整一天,再加上後期製作,基本花費了一周的時間。
“我是每年都會看春晚的,因為跟我的專業相關,會比較關注舞蹈類節目。其實做一個好作品已經很難了,一個晚會讓所有人滿意不太可能。”蘇可芯說。
致敬頂流
“希望春晚越來越好”
自1983年開辦至今,春晚已逾40個年頭。對中國人來說,它已經不只是一場晚會,更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認同,化身為大家共同的記憶符號。
如今,春晚不再是人們除夕跨年時唯一的消遣,很多家庭把它當成了“背景音”。但代月麗從小到大都是春晚的死忠粉,“我看春晚應該是刻在骨子裡的。從記事起每一年都會完整地把春晚看完,如果沒看完的話,第二天也會看回放。”
代月麗說,小時候過除夕等到春晚一開始,各種瓜子花生零食之類的都準備好,大家都圍坐一起,期待着精彩的節目。“春晚已經是一個集體記憶的重要錨點,承載着年復一年的美好祝願,其實調侃春晚也是希望春晚越來越好。”
每年春晚結束後,網民的反映都不盡相同。劉慶認為,春晚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他拿語言類節目舉例,2023年的兔年春晚,小品《坑》辛辣諷刺,契合社會熱點,形象刻畫了一位不敢管、不想管的“躺平式幹部”,作品的深度、厚度以及帶來的思考都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肯定。
從事舞蹈教育專業的蘇可芯也認為,春晚還是有很多高品質輸出。比如,2023年歌舞類節目《只此青綠》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回顧名畫《千里江山圖》,重現大宋美學,讓全國觀眾有了沉浸式的“賞畫”體驗,從中也看到創作者對品質的追求。
“自己拍‘押題’春晚的視頻,不是諷刺春晚。”作為視頻博主,郭政廷認為,“春晚押題”是給粉絲看的,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流量,如果不夠搞笑,不夠迎合觀眾的胃口,就沒有流量,所以目的性比較強,“但春晚本身就是頂流,而且是面向全球華人的。”郭政廷解釋說。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眾多網友們表達了自己眼中的春晚。
一位網友總結稱,對於春晚,無論是吐槽還是建議,都可以窺見觀眾們對“年味”的留戀,“在除夕這個闔家團聚的難得閑暇,我們對春晚的要求並不多。希望講好每個普通人的故事,艱辛與喜悅能被看見,日常生活的溫馨場景能被複現,希望能夠驕傲地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分子,得到最真摯的新年祝願。”
文/本報記者朱健勇實習生呂舒昳宋鋮婧
統籌/林艷張彬
供圖/受訪者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