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的創新融合是今年春晚的一大亮點,大到流光溢彩的舞美設計,小到相聲場面桌上那一方小小的桌圍子,都能看到別具韻味的中國傳統紋樣。創意節目《年錦》更是巧妙地把傳統紋樣融合到歌舞、服裝、舞美、特效中,盡顯傳承了千百年的紋樣之美。
在今年的總台春晚舞台上,創意節目《年錦》亮點頗多。
四位演唱者分別身着漢代莊重大氣的深衣、唐代富貴華麗的襦裙、宋代簡潔柔美的背子和明代端莊典雅的襖裙,並以每套服飾的衣、裙、領邊、袖口上不同時期的典型紋樣,演繹着歷朝歷代的流行經典。
通過漢代服飾上的山巒、雲氣等取自自然的紋樣,唐代衣服上的翔鳳紋、瑞獅紋等鳥獸紋樣,宋代服飾中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紋樣,以及明代葫蘆、燈籠等寓意吉祥的紋樣,觀眾領略到不同朝代的審美意趣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圖案紋樣誕生的時候它就是民眾的藝術,那些千百年來延續下來,至今還在這個生活周遭處處出現的東西,就是最經典的東西,我們也希望用最驚艷的視覺語言,還有文藝表演來把它給呈現出來。
作為《年錦》節目的服裝設計,中國服飾史學者陳詩宇雖然有着豐富的古代服飾研究和復原經驗,也曾多次參與大型節目、影視劇相關工作,但《年錦》對他來說,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創作初期,他首先從規模龐大的中國傳統紋樣素材庫中挑選出300多種紋樣,經過反覆研究比對,最終確定以25種紋樣作為設計參考。緊接着,在工藝上有着嚴苛標準的他,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覓最高技藝水平的傳統印染、織綉非遺單位展開合作。
服飾史學者、古代服飾復原指導 陳詩宇:這一塊就是漢代東漢時期的紋樣,它叫長樂民光,把文字給它織上去了。
服飾史學者、古代服飾復原指導 陳詩宇:這塊面料就是明代人過年的時候很喜歡用的一個面料,當然我們原型也是來自在這個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這一塊面料它講究不是在於它的材質,是它的花型,這裡有個葫蘆,這裡有一個如意雲頭,那這個就是吉祥如意。
而舞台上,精選自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傳統紋樣通過上百塊led屏幕展現出來,與表演交相呼應。
為了進行科學而嚴謹的呈現,春晚導演組邀請了敦煌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研究專家常沙娜先生擔任藝術顧問,並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崔冬暉擔任紋樣設計。知名建築設計師崔冬暉是常沙娜先生的兒子,曾在2023年擔綱總台春晚美術顧問。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 崔冬暉:導演組給我們強調了幾個點,我們一定要從廣袤的、豐富的人民生活當中,尋找重要的圖案,把這些圖案梳理出來,總結出來,這個工作我們大概做了一個多月。
經過對紋樣發展歷史的研究與梳理,崔冬暉團隊和導演組共同選定了漢、唐、宋、明這4個圖案發展繁盛且特色各異的標誌性朝代。
敦煌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研究專家 常沙娜:傳統紋樣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厚度,感受到感性的溫情,更可以通過現代設計的形式體現本民族的文化品格。
從博物館文物原型,到圖案提取,到繪製電子設計圖,再到常沙娜先生逐一手繪修改,歷經3個月,無數次打磨後,創意節目《年錦》中各個朝代的主視覺圖案一一敲定。
蘊含著美好祝福和民間智慧的紋樣在自成一格之外,還經過藝術設計與縝密排布,集合成一幅寓意幸福繁榮的《年錦圖》。
圖案有了,如何在舞台上呈現,並與服裝上的紋樣進行有機結合?是導演組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將創意轉化成視效的工作主要由封毅負責,這已經是他第十二年擔當總台春晚的ar虛擬技術工作。
ar製作負責人 封毅:如何讓它能夠顯得更加真實,而且它怎麼樣才能在真實的同時,也能跟真正的空間環境,包括舞美進行一個很好融合,我們去進行了一些攻克。
為了讓紋樣呈現得生動、立體,技術團隊採用虛擬技術模擬四個朝代的代表性傳統工藝材質,對紋樣進行二次創作。經過一連串的攻堅戰,一個個紙面上紋樣,以ar的形式,幻化成漢代的漆器、唐代的絲綢、宋代的玉、明代的琺琅彩,在舞台上營造出一個寫意的空間,與服裝、音樂、表演融為一體。
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於蕾:我們其實想告訴大家,這就是千百年來的創造,而且我們至今還在用我們用這些最美好的圖案來詮釋着我們的生活,寄託着我們對於生活最美好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