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23年,年輕人流行起了一股“反向消費”的潮流。特種兵旅遊去爬泰山、武功山,去淄博吃燒烤,買衣服去奧萊的折扣店,這些都是“反向消費”的代表。
時間進入2024年,年輕人依然對“反向消費”情有獨鍾。這不,這段時間哈爾濱旅遊火了,一盤鍋包肉都要讓遊客吃出性價比。越來越多遊客堅持“不是國外游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
元旦三天的時間,哈爾濱因“寵粉”收穫了將近60億元的旅遊總收入,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4萬人次,全國各地飛往哈爾濱的航班都臨時增加了上十條。在某旅遊平台上,哈爾濱元旦的旅遊訂單增長了6倍,酒店訂單同比增長了17倍,冰雪團隊游產品訂單量更是暴漲79倍。
年輕人不僅在旅遊上“反向消費”,平常買東西也喜歡去折扣店。線下的奧萊,線上的唯品會,都湧入了大量年輕人。
奧萊元旦期間人滿為患,在長沙、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奧萊,迎來了一波客流量高峰。比如說位於長沙的友阿奧特萊斯,元旦假期前兩日客流突破了10萬人次,同比增長55%,銷售同比增長20%。
近期國貨潮牌成為了消費市場中“最靚的仔”,唯品會數據顯示,回力的銷量同比增長了88%,鴻星爾克增長了78%,匹克增長了87%,其中年輕人是國貨的消費主力,僅僅95後購買的國貨數量就同比增長了200%。
從根源上講,“反向消費”是年輕人回歸理性消費的選擇,“反向消費”不是不買貴的東西,而是大家抱着“可以買貴的,但是不能買貴了”的念頭,追求性價比和品質的平衡。
大家不再簡單地認為“貴就是好”,而是追求花小錢辦大事,用更低的成本,買到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
這也是近兩年“反向消費”興起的根本原因,年輕人在消費上不再盲目衝動,而是有自己的理解,並且不會因為外界的評論而改變。
再加上國產品牌的崛起,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有了關注自我體驗而非外部評價的消費自信。歸根結底,“反向消費”是一種消費觀念的升級,更是一種年輕人的“人間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