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又在河邊看到了中華鱉。”9月23日,家住恩陽河邊的恩陽區登科街道辦事處紅岩壩社區居民田清軍高興地說。經過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一度因生活污水污染排放導致水質變差的巴河、恩陽河重回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景象。多年不見的中華鱉回來了,恩陽河畔的居民時常能看到。
南江縣養生潭濕地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雨 攝
中華鱉的回歸,正是我市精準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成果。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十年,巴中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成就非凡。從城市小品到茫茫林海,從潺潺小溪到生態巴河,總有一個瞬間讓人眼前一亮。無論是光霧仙山、諾水洞天,還是無邊沃野、美麗鄉村,處處可見的“巴中藍”“巴中綠”讓城市“顏值”和生態“氣質”持續提升。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打造美麗中國老區樣板已成為全市上下自覺行動。以山為筆,以水為墨,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大美圖景正徐徐鋪展。
十年攻堅治污
環境質量歷史最優
秋日的陽光依舊明媚燦爛,走進巴州區津橋湖公園,明鏡般的湖水倒映着藍天白雲,放眼望去,一派綠意蔥蘢、生機盎然景象。經過系統治理,昔日的黑水溝已蝶變為遠近聞名的市民觀光打卡地。
森林環抱的巴城。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雨 攝
從一溝之變放眼全市,這十年,我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精準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一直保持良好以上,2021年巴中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測評全省綜合排名第五。日益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質、清麗的山川,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滄桑巨變。
天更藍了。十年來,全市聚焦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嚴控工業污染、露天焚燒、燃煤污染等“九大”行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氣污染宣戰。2021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95.6%,較2015年提升4.7%,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由33.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7.9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全部清零。2017年成功晉級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市。
水更清了。十年來,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推進巴河流域綜合治理,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有力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城市建成區5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1100餘條河流、824座水庫全部實現岸綠水清。2021年,全市6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全部提升至Ⅱ類標準,4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197個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面完成“劃、立、治”,6個在用縣級以上城市水源水質達標100%,191個鄉鎮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群眾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地更凈了。十年來,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對重點區域和行業分類分階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建成68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全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100%。強化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監管,健全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申報登記管理台賬800餘家,集中規範、安全處置涉疫醫療廢物135.6噸,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處理率達100%。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一城三區”整體推進餐廚垃圾油、水、渣分離,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
十年來,“川陝蘇區首府·秦巴生態名城”綠色生態美譽度持續提升,綠色發展後勁十足。
十年示範創建
“兩山”路徑加快轉化
今年1月,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命名首批省級生態縣的決定。其中,我市巴州區成功入選。至此,我市5縣區中4個已順利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成功數量及佔比位居全省首位。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年來,以全域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為抓手,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推動生態之綠邁向發展之綠,奮力實現後發趕超、振興發展,打造美麗中國老區樣板,努力讓“紅”的老區持續煥發“綠”的生機。
市委、市政府立足巴中市情和富集生態資源稟賦,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按照“黨政主導、縣區先導、全域推進”模式。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巴中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全市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
自2017年正式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以來。“全市5個縣區均成立了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組織領導機構,編製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規劃,全部通過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並按創建管理規程要求頒布實施,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轄區縣區創建規劃頒布實施全覆蓋的市州。”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
10月2日,雖是秋雨綿綿,位於平昌縣的駟馬水鄉景區依舊遊人如織,巴城居民李曉平帶上一家人早早來到景區遊玩。“這裡生態好、景緻好,每次來都讓人身心愉悅,我們一年要來好幾次。”李曉平說。
隨着山、水、鄉村的不斷融合,昔日默默無聞的小鄉鎮儼然成為平昌縣發展縣域旅遊的一張名片,也正是因為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才讓平昌縣這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不斷在“兩山”本底保護、轉化機制創新上下工夫,努力打造“兩山”轉化的“平昌模式”。
全域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的持續推進,荒山變景區、灘涂變公園的美麗景象隨處可見。全市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鄉鎮73個,省、市、縣(區)綠色生態家園13萬餘個。
一張張“燙金名片”,見證了我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如今,生態文明理念已經從“落地生根”到“根深蒂固”,成為全巴中人民的廣泛共識。
十年補短強弱
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巴中是渠江源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秦巴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對巴中而言,保護生態環境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十年來,巴中牢固樹立“上游意識”,持續深入整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大力實施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面築牢。
環境好不好,群眾感受最深。“問題整改好了,心情更舒坦了。”9月15日一大早,恩陽區柳林鎮罐子溝村村民陳玉清和老伴又到家門口轉路,看着不遠處經污水處理站處理後排出的汩汩清水,老兩口滿意地說。
“不達標排放堅決不移交不辦結!”在辦理群眾信訪投訴件“四川世紀景程科技有限公司中標恩陽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造的污水處理站設備不能正常運行且出水水質不能達到一級A標”問題整改中,恩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到信訪交辦件後,恩陽區迅速成立整改工作組,開展現場核查,制定整改方案,同時全覆蓋對該區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查調試,開展水質檢測,全力以赴推進整改,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以整改實效回應群眾關切。
“始終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以鮮明的態度、堅決的措施推動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取得顯著成效。”市生態環境局綜合科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以來,我市先後經歷8次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項督察及“回頭看”督察。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近年來,我市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集中力量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顯著增進了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生態環保督察、省長江經濟帶排查及常態化排查環境問題已整改1067項,完成率99.5%,其餘5項均達時序進度;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10項,已完成2項個性問題和1項共性問題整改,其餘7項共性問題序時推進;移交我市115件群眾信訪舉報件(較第一輪央督移交信訪件下降45%)已全部辦結,辦結率100%。
生態修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之前,每天要打撈十幾噸河道垃圾,大家都累得不行,自從對巴河進行全面治理以來,河道的漂浮垃圾越來越少,工作也變輕鬆了。”巴河河道清理人員許用德告訴記者,以前巴河兩岸十里不到就有數十個污水直排口,大老遠就能聞到一股臭味,現在污水直排口沒了,兩岸的環境越來越好,來河邊休閑的人越來越多。
十年來,巴中生態治理修復有效推進。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203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區、2618平方公里生態控制區納入空間規劃一級分區,初步構建起“一屏四區七廊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2017年以來,連續五年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綠盾行動”,完成40個自然保護地問題整改銷號。
如今,放眼巴中大地,森林覆蓋率已達63.18%,濕地保護率達100%,先後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氣候養生之都。建成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2個,雲豹、金雕、紅豆杉、珙桐等2650餘種野生動植物、98種道地藥材得到有效保護,“四川盆地北緣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庫”“秦巴山區天然葯庫”等美譽實至名歸。
綠水青山,巴山大地一片盎然。
十年實踐創新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當清晨的第一縷暖陽剛剛灑下,巴城迴風北路濱河路迎來了晨練的市民,漫步在健身步道上,欣賞着巴河兩岸的美麗景色;夜晚,華燈初上,望王山公園內市民絡繹不絕,行走在蔥鬱花木間,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如今漫步巴城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
紅色資源、綠色生態是最大的優勢。新時代的巴中兒女深知,不能守着綠水青山受窮,更不能端着金飯碗討飯,必須找到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吃上生態飯、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不僅是展示生態巴中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發展優勢,培育出新的發展動能,讓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並進。
利用綠色生態資源,做好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這篇大文章。做優綠色文章,做強生態經濟。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創新成立光霧山諾水河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踐行“兩山”理論示範區、國際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中國內陸養生福地。培育壯大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以綠色為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成型。
“去年11月,我市成功納入全省2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域試點城市之一,這為我們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分門別類開展綠色生態資源普查,做實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並用好綠色金融工具,有效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環委辦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去年12月,全國工行第四家、全省第一家綠色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巴中晏陽初大道支行已正式開業,已累計發放綠色科創貸、綠色環保貸、綠色種養貸等貸款近四千萬元。下一步,我市將持續用好南江黃羊貸、銀花貸、茶葉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擴大知名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量,同時對企業實行“碳增信”,撬動生態價值轉化為金融資本。
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綠色創建行動,全市累計創建綠色學校37所、綠色社區96個、綠色家庭230戶、節約型機關116個。
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實事來抓,全市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立足區域生態優勢謀篇布局經濟社會發展,確立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發展定位。
十年來,勵精圖治、革新除弊、建章立制、補短強弱,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建立,環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相繼印發巴中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任務清單》等系列文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生態環境法治走在前列,嚴格實行《黨政領導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在全國創新出台《生態環境保護述職檢視評議辦法》《巴中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不力約談實施辦法》。
環保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緊抓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政策機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逐年加大環保財政投入,不斷彌補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建成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11座,全市122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累計建成污水收集管網達1340公里,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5.64%。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建制鎮達90%以上。
放眼今日巴中,藍天白雲交相輝映,城鎮鄉村鳥語花香,河流湖泊碧波蕩漾,優美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新的征程,巴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向著美麗中國老區樣板不斷邁進。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編輯:唐卓然(實習) 責編:韓梅 審核:張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