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導演殷若昕:馬亮這個角色長在了王俊凱身上

目前,由《我的姐姐》導演殷若昕執導,王俊凱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野孩子》正在熱映。截至9月17日15時,該片票房已突破1.4億,暫列中秋檔票房榜第一名。

影片取材自“流浪兄弟”真實事件,聚焦“社會困境兒童”群體,引發不少觀眾的情感共鳴。近日,導演殷若昕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透露了影片拍攝的幕後故事。

導演殷若昕

以陪伴式的視角看待兄弟倆的經歷

《野孩子》的故事並不複雜:“小偷”哥哥馬亮(王俊凱 飾)遇見了無人照顧的“孤兒”弟弟軒軒(關子勰 飾),兩個被拋棄的“野孩子”相互取暖,在風雨中建立了自己的溫暖小家。

導演殷若昕繼《我的姐姐》之後延續小人物的人文關懷,聚焦邊緣未成年人的生存現狀,探討“生與養”的社會話題。有觀眾表示,影片拍得細膩動人,很好哭。

提起影片的拍攝初衷,導演殷若昕透露,早在2019年,她被央視《今日說法》報道的“流浪兄弟”新聞吸引,新聞報道中的哥哥叫馬亮,3歲那年媽媽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父親忙於生意,導致馬亮一直沒人管。初中輟學後,馬亮開始四處偷竊、流浪,並認識了跟他同病相憐的另一個“孤兒”軒軒。軒軒的父母未婚先孕,母親出走,父親在外打工。家裡只剩下以撿垃圾為生的爺爺,和癱瘓在床的奶奶。

馬亮和軒軒相遇,兩人達成“合作”關係:馬亮去偷竊,軒軒以兒童身份銷贓——馬亮把偷竊得到的錢用來給軒軒買衣服、零食、玩具。兩人逐漸產生了兄弟般的情感。

最後,馬亮被抓捕。他掩面哭泣,說不想見弟弟。但同時表示,他忘不了弟弟。這一幕看哭了無數網友。

導演殷若昕表示,當時看到這則新聞後很感動,兄弟倆在困境中經歷了很長時間,兩人之間的關係讓她產生興趣,“人與人之間陌生關係的鏈接讓我覺得很神奇,這兩個孩子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他們在一起如何分享自己的人生……”

電影《野孩子》的故事基本與新聞報道一致,甚至連兩位主角馬亮和軒軒的名字都沒有變。提及在電影中藝術性與真實性的關係,殷若昕直言,通過馬亮和軒軒的關係勾勒出了一個群像,延展到文叔(潘斌龍 飾)、大毛(陳永勝 飾)等人物,講述一個犯罪小團伙的故事,這是電影在敘事上的創新。

在真實性方面,以陪伴式、平視式的視角看待兄弟倆的經歷,希望呈現出角色內心的色彩以及情感的需求,“當他們快樂的時候,當他們走進陽光的時候,當他們共享美好食物的時候,以及打造自己小家的時候,他們是開心的。那麼當他們進入危險或者進入逼仄的陰暗角落,到最後沒有了家的時候,一切就是冷酷、陰暗的,暴力也會裹挾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危險。”

王俊凱具有很強的角色塑造能力

王俊凱此次飾演的馬亮讓觀眾印象深刻,他不僅造型顛覆,還有不少心理戲。

“馬亮他自己淋過雨,希望為軒軒撐把傘。”王俊凱這樣解讀馬亮對軒軒的情感,“當馬亮決定帶着弟弟一起生活時,把兩個人的生活打造得非常乾淨、體面,他希望軒軒有一個體面的童年。”王俊凱曾表示,自己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閱讀、劇組溝通和人物觀察後,融入了自己對角色的思考。拍攝前,導演會向王俊凱分享一些與影片相關的電影和書籍,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彼此的了解,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理解電影的角色。

有觀眾表示,王俊凱很適合演馬亮這個角色,“他會讓人相信有人即使身處泥潭也不會真正變壞。”在殷若昕看來,馬亮內心深處有一塊屬於他的明凈之地,這一塊是最向善、最陽光、最希望生活充滿秩序感和穩定感的地方。軒軒一點一點撬開了馬亮身上這部分,馬亮不讓軒軒偷東西,他和軒軒在一起的時候,會露出笑容,會有很歡樂的時刻。殷若昕表示,王俊凱身上不僅有陽光少年的特質,還能呈現馬亮這個角色在犯罪情況下的掙扎和壓抑,他身上的多面性,在塑造馬亮這個人物時可以被觀眾感知到。

殷若昕直言,王俊凱具有很強的角色塑造能力,“我跟他交流這個人物時,我覺得小凱是一個非常聰明,帶着沉着冷靜的演員,他做表演前積累工作的時候,對這個人物會想很多,會做很充分的準備,包括去體驗生活,去大街上觀察各種各樣的人,他這一部分理性的分析暴露到表演中的時候,會幫助他有秩序地做好分寸感的掌握。”

電影中,王俊凱有不少與小演員關子勰的對手戲。殷若昕透露,小演員拍戲的時候,王俊凱會一直陪在身邊,會觀察大家怎麼和小演員溝通。

有一個細節是馬亮教弟弟要繫緊鞋帶,結尾時馬亮自己的鞋帶卻鬆開了,在馬亮發現鞋帶鬆開後,不僅沒有系鞋帶,甚至用手撥鬆了本就鬆散的鞋帶。導演透露,這個想法是王俊凱自己提出的主意,王俊凱解釋,他覺得馬亮從一開始習慣性地逃跑,到這次不再逃避,用散掉的鞋帶來具象化內心的感受。他最後在陽光下停了下來,寓意他希望迎接光明。在殷若昕看來,馬亮這個角色已經長在王俊凱身上了。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