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城中之城》導演滕華濤:講的是金融,問的是人心

“《城中之城》既是物理概念,講述的是城市中金融之城裡的故事;同時,也代表着各行各業的都市人心裡的一座‘城’,圍城之中的人性之困。”滬產電視劇《城中之城》導演滕華濤說,“這部劇雖然是金融題材,但展現的是人性。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城中之城’,作出自己的選擇。”

在央視綜合頻道和愛奇藝播出的電視劇《城中之城》迎來大結局。該劇根據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2018年前後的金融改革為背景,講述了兩代金融人直面金融風暴、在職業底線與金錢利益之間不斷抉擇取捨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金融題材,滕華濤說自己還是被小說中的人物所吸引,在銀行工作的這兩代人代表了特定歷史時期中國金融的變化,這些人在變化中所處的困境和複雜的人性是他最想表達的。

從前,滕華濤拍《心居》《雙面膠》《王貴與安娜》《失戀33天》,通過家庭生活展現人性和時代的不同側面,而《城中之城》看似換了賽道,其實也不過是藉助金融的外殼,最終還是聚焦到“人”。“我們不是金融行業劇,更不是什麼商戰劇。那些商戰劇中動輒幾十億的鬥爭,看似驚心動魄,其實離觀眾很遠。我希望讓人物和觀眾建立聯繫,讓大家感受到人物的命運和複雜性。”滕華濤說,“銀行這個行業,離錢很近,也有權力決定錢被如何使用。有人維護金融秩序,有人破壞金融秩序。圍獵中,你是甘於被圍獵,還是勇於反圍獵?”這樣的問題不用專業門檻,拷問的是人心。

具體說來,劇中於和偉飾演的趙輝是全劇最複雜的人物,他既有一貫以來在事業上對“白襯衫不沾灰、不變黑”的堅守,也面臨女兒眼疾的巨額診療金的壓力,還有謝致遠等人無孔不入的圈套……“人在面對這些狀況時,一切不是非黑即白的。”滕華濤說,“趙輝的理想主義,在現實中妥協了,不斷開始變灰,直到逐漸滑向黑暗。他走的每一步都看似合理,但觀眾也知道,所謂的合理是不對的,是會讓白襯衫變灰、變黑的其中一步。人總是會心存僥倖,最終被拖下深淵。這種複雜性讓角色顯得更真實。”

這種“選擇”不僅存在於人到中年的趙輝身上,劇中的職場新人田曉慧也有這樣的困擾。“田曉慧面臨的是一個初入職場版、幼稚版的選擇題,她走錯第一小步的時候,或許沒有想過未來會一步步滑向更深的地方。”此外,劇中趙輝與陶無忌這對師徒,滕華濤讓兩人互成鏡像。趙輝看到陶無忌,像是看到年輕時的自己;陶無忌也一直理想化地認為,自己能夠成為未來的趙輝。

在金融圈中,除了謝致遠、吳顯龍的爾虞我詐之外,劇中的蘇見仁受到很多觀眾喜愛。“我們前期做了很多採訪,獲得了很多在2018年金融改革的背景下真實的案例,劇中謝致遠、吳顯龍就是資本反面人物的典型代表。”滕華濤說,“蘇見仁則相對簡單,他沒有那種對物質或權力的慾望,是一個挺純粹、對感情上有要求的人,觀眾會喜歡這樣的人物,也是因為很貼近自己。”

《城中之城》有很多上海的畫面。滕華濤說:“我很喜歡拍上海,把城市特點、人的特點呈現給全國觀眾。但《城中之城》的上海不一樣,那不只是狹義地拍攝上海這座城市,它更是象徵著一個金融中心。”的確如此。這部40集的電視劇,聚焦國家金融改革與發展,呈現了一個時代浪潮下金融行業的眾生相,給人以啟迪。(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