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軟件AIGC功能測試,誰是趁手的創作工具?

隨着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有不少創作者利用 AI 工具參與協助文案撰寫、圖片繪製、視頻拍攝、視頻和圖片後期等工作,AI 技術為各行各業的創作者賦能已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除了國際上各種 AI 軟件應用之外,國內的各家大廠也都在積極探索 AI 技術,進行產品迭代。在大廠的技術加持下,目前有許多創作工具搭載了 AI 創作功能,以期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為創作者減負。

單從剪輯軟件上來說,百度的產品度加就是新一代的 AI 原生創作者工具,擁有搭載 AI 熱詞熱點追蹤、AI 成片、AI 數字人等功能,幫助各種類型的創作者完成視頻創作,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特別是 AI 數字人功能,為不擅出鏡的創作者提供了可靠工具。

字節旗下的剪輯軟件剪映也搭載了相似的功能,幫助創作者優化視頻製作流程,提高內容創作效率。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這些創作工具究竟表現如何?哪一個在 AI 創作上表現更優秀?哪一個的原生剪輯功能更加強大?

克勞銳帶來了一份剪輯軟件的 AI 功能使用測評,在實際測評中帶你了解。

AI 生成文字 +AI 成片 PK

首先要測試的是 AI 生成文案(智能優化文案)和一鍵成片功能。

從擁有 AI 功能的視頻創作工具角度看,AI 文案是 AI 成片的前置能力,用戶先通過 AI 文案輸出視頻腳本,再通過一鍵成片功能轉化為視頻,因此我們將兩個關聯的功能放在一起進行測評。

克勞銳選取了三個不同領域的話題進行測試,分別是生活類、時事類、娛樂類話題,來看看度加和剪映的表現如何。

第一個測試的是生活類話題,“幾點睡覺算熬夜”,這個話題難度較低,主要測試的是兩者的表達結構是否完整,內容輸出是否具有邏輯性。

先來看度加生成的文案,度加整個文案生成的過程大概需要 20-30 秒,文案表達完整,邏輯也很清晰。文案可以根據視頻提取和鏈接提取進行一鍵導入,再通過 AI 進行優化和改寫。

對於“幾點睡算熬夜”這個話題的核心,度加給出了正面答案,度加這段文案還有一些亮點,針對視頻給出參考標題和人性化的結尾問候語。整體來說,文案的質量不錯,作為視頻腳本可用性較高。

圖源度加

接着來看剪映生成的文案,剪映生成文案時間在 1 分鐘內,一次可生成多條文案。文案可以根據頭條鏈接提取。

圖源剪映

剪映生成的文案邏輯性和完整性略顯不足,缺少了對熬夜的定義、危害和相關建議,提到了睡眠的作用和助眠方法。對問題核心沒有給出正面回答,文案可用性有限。

然後到對比成片效果的環節。

使用度加的一鍵成片功能,花費時間一分鐘,生成了長度在一分鐘左右,素材完整、有配音和字幕的視頻。

具體來看,度加的視頻素材匹配性較強,“超過 12 點睡覺竟然算熬夜”配上了時鐘指向 12 點的畫面。視頻素材和腳本的相關性高,度加很好地領會到創作者的實際需求,成片直出效果較好。

剪映的一鍵成片功能花費時間在 1 分 20 秒左右,生成了 1 分 22 秒的視頻。剪映的成片中素材比較豐富,大部分素材為圖片素材,晚上睡眠時間相關處配上了“周末睡懶覺”的圖片素材。

第一回合,度加在文案邏輯性、完整度,視頻素材匹配度上表現較好,剪映的成片中素材匹配性中等。

第二個話題為時事類話題“冬季流感高發,該如何預防”,這個話題難度有一定提升,考察 AI 能否根據熱點信息生成文案。

度加生成的文案表現穩定,分析了流感的成因、癥狀、預防措施和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度加的過程中可以自由調整和預設文案的類型、觀點,再使用 AI 優化調整文案,整體使用感較好。

圖源度加

剪映的文案在這次表現比上一個好,邏輯清晰,結構完整,文案可用。

圖源剪映

一鍵生成視頻的對比中,兩者的差別在於視頻素材的使用上。度加生成的視頻約 57 秒,全程採用視頻素材,共使用視頻素材 13 個。

剪映生成的視頻約 1 分 23 秒,共使用素材 16 個,視頻素材 7 個,素材與文字腳本匹配性較好。不過素材有出現前後不連貫的現象,全程使用漫畫、攝影素材的剪映在結尾插入了一條現實中醫院的視頻素材。視頻直出效果中等,成片經過人工進行素材替換後可用。

第二回合,二者文案都可用,度加一鍵成片功能中使用的視頻素材使用較豐富,剪映使用圖片素材較多,比較依賴人工調整。

第三個話題為娛樂類熱點話題“ GQ2023 盛典開啟,半個娛樂圈齊聚浙江小鎮”,這個話題的難度更上一級,比較考驗綜合能力,考驗文案能力和生成視頻功能的素材匹配性。

文案上,度加生成的文案信息點基本準確,有針對每個明星進行具體討論,文案整體可用。

圖源度加

剪映生成的文案信息點存在少許不準確的部分,整體文案風格比較活潑和口語化。

圖源剪映

視頻生成效果對比,度加表現不錯,能根據關鍵詞進行匹配,一鍵生成功能還有娛樂號的後期包裝,視頻可用性強。

剪映還是使用較多圖片素材,AI 直出視頻比較依賴創作者進行調整。

第三回合,度加直出的視頻後期包裝有娛樂號質感,素材匹配性好,剪映的原生素材、模板豐富。

整體來說,剪映的 AI 生成文字和一鍵成片功能具備一定參考性,成片直出效果中等,整體比較依賴人工進行調整。

而度加的 AI 文字生成功能可用性較高,視頻直出效果優秀。度加 AI 成片功能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素材匹配度、豐富性以及生成效率上。

不難發現,度加在追熱點的表現上表現得相當優秀,熱點事件信號能快速捕捉,一鍵生成文案能抓住信息點,視頻素材具有時效性,能為創作者節省精力。基於以上這些優勢,度加能幫助創作者快速成片,賦能全流程 AI 創作,是一款更適合 AI 原生創作者的創作工具。

試試數字人

緊接着要測試的是數字人生成功能,AI 數字人在這兩年應用較為廣泛,不少內容平台和直播電商平台的都出現了數字人的身影。

克勞銳將通過生活類和時事類兩個話題來測試數字人的擬真度、模板豐富度和自由度。

第一個話題為生活類話題“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度加生成的 AI 數字人功能目前上線了 10 個形象,數字人的形象、聲音、年齡、背景各異,按照背景模板的場景可區分為較為嚴肅的工作場景和相對休閑的生活類場景。

圖源度加 APP

我們還是先通過 AI 生成文字,再根據文案生成數字人口播視頻。

度加的數字人生成視頻的背景模板不可修改,每一個數字人形象都可以先預覽,選擇數字人形象之後,再輸入文案即可生成數字人視頻,視頻自動渲染大概需要 1-3 分鐘,之後就可以開始調整視頻素材和數字人素材。

可以從度加生成的數字人視頻中觀察到,度加數字人視頻的嘴型、手勢變化、眨眼,還有講解過程中頭部的運動都比較自然,擬真度較高。在視頻生成後,添加文字標題、選取字幕樣式、視頻包裝模板之後即可輸出。

在體驗過程中,克勞銳發現度加正面向全網招募具備原創內容生產能力的創作者,進行定製數字人合作,用戶填寫調查問卷,證明自己的生產創作力後即可報名參與。

在個人定製數字人的同時,度加還為頭部 KOL 定製數字人,如度加與秒懂百科攜手推出的紀連海數字人。紀連海老師曾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清朝名臣的故事,數字人紀連海生動自然,語言表達抑揚頓挫,具有個人特色。

度加通過數字人定製功能,滿足創作者不露臉進行口播的需求,還能幫助部分創作者嘗試新的內容創作模式,提高內容生產效率。

剪映的數字人生成功能有一定自由度,有 4 個人物 15 個模板,支持更換數字人景別、背景,也支持在一個視頻中使用多個數字人形象。

在使用過程中,剪映的數字人靜態形象有時存在黑邊,與背景融合效果中等,其次是會出現 AI 成片時長與數字人口播時長不匹配的現象,比較依賴人工進行調整。

為了視頻效果觀感流暢經過人工剪輯

第二個測試話題為時事話題“故宮今天起 3 天門票已約滿”。

度加的數字人在動作擬真度上表現穩定。度加可以在生成數字人視頻後進行一鍵包裝,操作便捷。

度加還能根據文本內容自動匹配素材,在“故宮門票約滿”這個視頻中,度加就在文案提及“故宮雪景”時匹配了一張故宮雪景的圖片素材。

另外,克勞銳還觀察到,度加正在為更多垂類的優質創作者提供 AI 數字人支持,服務更廣泛的用戶消費群體。

鄭州中原報業集團正觀新聞《黃河評論》主編 評論員王攀

剪映生成的數字人擁有美顏、變速、特效動畫等多種功能,有一定可自定義修改的空間。

未經人工剪輯效果

整體來說剪映的數字人擬真程度中等,在操作過程中擁有一定的自由度。

而度加的數字人形象更加自然擬真,功能操作簡單,降低創作門檻。整體來說,度加的功能更加簡便隨心。

據克勞銳了解,度加剪輯 App 還對少量創作者內測開放了數字人素材匹配和語音驅動數字人生成兩種功能,期待幫助創作者們更高效地實現內容創作。

度加通過語言大模型對口播文案進行語義理解和素材匹配,可以自動推薦出適合視頻文案的素材,只要幾分鐘,就能生成高品質的視頻內容。創作者還可以通過語音進行數字人模型驅動,在各種場景下都能快捷高效地進行內容生產。

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幾個案例的對比,不難發現,每一個搭載 AIGC 功能的產品都擁有不同的定位和差異化優勢。

剪映長於“剪輯”,剪輯功能專業、模板齊全,是全能的剪輯工具。而度加則更擅長 AIGC 創作,在 AI 生成文案、AI 生成視頻、數字人三個功能上都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更適合 AI 原生創作者在平台內“一鍵式完成”內容製作。

通過測評,克勞銳感受到此類產品在 AIGC 的能力迭代和產品功能進化上日新月異。通過實測對比,克勞銳認為上述這些產品都做到了為創作者賦能,幫助人們實現“降本增效”。

AI 技術的進步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創作者,改變內容創作的方式、內容呈現的形式和邊界。隨着 AI 能力的拓展和對創作方式的影響,利用 AI 能力開拓視頻創作新玩法,將會是每個內容創作者面臨的新趨勢。而在 AI 賦能生產工具、實現生產工具進步的當下,我們始終對未來保持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