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UGG老棉鞋,如何成為辣妹冬天裡的一把火?

原創:嘴嘴

來源:Vista氫商業


UGG又把丑鞋整出了新的高度。

要麼底子加厚厚厚厚,新版矮子樂冠軍沒有mini雪地靴很難讓人信服;要麼勾一圈毛線邊,不知道的還以為把我奶奶壓箱底的棉拖鞋偷了出來。



這兩款在9月上線的雪地靴,不知怎麼地,就成了潮人們的最愛。


以肯豆、Hailey、GiGi的姐妹團為代表,塔個白襪子、配個瑜伽褲,恨不得天天就這麼穿着進健身房,就街拍圖中出現的頻繁程度來看,真的讓人很擔心,會不會把這2雙丑鞋磨出火星兒。


Insgream 眾多網紅們自然不能落後,彷彿這個秋天誰沒擁有UGG的新款丑鞋,就會被開除潮人籍貫。


當然,好勝的中國女孩們更不能輸。實際上,她們更拼,為了長高這5厘米,甚至放棄了一年一度的淘寶300減50,只為全款提貨這雙僅在線下門店有售的厚底奶奶鞋


所以醜陋且昂貴的UGG到底有啥魔力,為什麼能讓現在的年輕人如此痴迷?


連名字都意味着丑


為了把一雙丑鞋穿美,需要做多少努力?


單看UGG新出的2款厚底奶奶鞋,它們就可以出現在如今流行的任何穿搭趨勢中。


運動風。腳上的鞋多美並不重要,但一定要小眾且價格昂貴,搭配上Lululemon的瑜伽褲,不僅能在金錢上甩掉一火車精打細算的雙11女孩,還能暗戳戳地標榜自己的審美,簡直是直戳中產年輕人的心窩子。



學院風。上身穿着寬大的重工棒球服,下身穿着拖地的洗白牛仔褲,再整個UGG厚底奶奶鞋和外星人墨鏡,美式慵懶和韓國東大門的潮人隔海而望,竟達成了驚人的默契,走在街上彷彿在說,“我超酷,快看我”。


圖源小紅書賬號@CHI177


美式復古風。光着腿,套上白襪子,再搭配一個小短裙和漏腰短毛衣,今秋版Y2K辣妹又有了新的搭配。


圖源小紅書賬號@CHI177


以及不好好穿衣服風,和潮人們冬天不出門或者不怕凍風。


但是,無論潮人們再怎麼追捧,也不能否認,UGG是真的丑,或者不這麼刻薄地說,至少不夠優雅。每次看到它,總讓人想起《哈利波特》里多比,UGG和他的鞋竟然有些巧妙的相似。



就算在UGG剛剛火起來的千禧年,人們也並不掩飾對UGG的譴責。2003年,《獨立報》說,“UGG 並不性感,除非你是大腳太太,或者是打算獨自穿越南極洲的大腳先生。”(這裡沒有任何對大腳的歧視)


2015年,講究穿着打扮的英國倫敦吹響了“反抗第一槍”,在倫敦東部 Brick Lane 的一家咖啡店直接禁止穿UGG的人進入,這家咖啡店把UGG叫做“土到掉渣的長筒靴”。


而回到最初,在UGG誕生之初,這3個字母的組合,本就意味丑


1920年左右,澳大利亞的剪羊毛工人為了給腳部保暖,直接從身邊取材,把小羊皮修剪成了一雙粗糙的鞋。因為外觀笨拙,工人們直接稱它為“Shearers' Ugly Boots”,翻譯過來就是剪羊毛工人的醜陋靴子,後來簡稱為“UGG Boots”



而那時候的UGG,在發音上,也不是直接以英文字母的形式叫出來,而是讀作“Ah Ger”;在品牌上,甚至也談不上是一個品牌,只是整塊羊皮做成靴子,是一種雪地靴的統稱,或者說,只是一種靴子類型。


在百年前,位於南半球的人們會關注到這種鞋,僅僅是因為它保暖性突出,因此,UGG從那時起被澳洲空軍拿來做專用軍靴


而現在我們所談及的雪地靴,往往指的是美國品牌UGG australia”。


該品牌的創始人布萊恩·史密斯(Brian Smith)在著作《品牌的誕生:釋放你的創業激情和靈魂》指出,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此類圓頭棕色靴子在澳大利亞已經非常常見,人們只需要花12美元就可以在加油站買到。



和誕生之初一樣,這時候的UGG流行還是因為功能性。在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的 Broulee 海灘上,年輕男女們衝浪之後穿上它們,僅需10分鐘,腳就會變得乾燥。


在衝浪者中流行的UGG


1979年,這位來自澳大利亞的青年把UGG帶到美國,並創建了UGG australia品牌。最初,他試圖這款鞋賣掉鞋店,卻不斷碰壁,“在加州賣羊皮?你瘋了”。


因此,即使是品牌成立之初,UGG的目標用戶還是那些喜愛運動的年輕人們。直到 80 年代中期,UGG還只是一個小眾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加州的怪癖


UGG的第一個突破在1994年,當時美國的全國性大報《今日美國》發表了一張帕梅拉·安德森 (Pamela Anderson) 在海灘救護隊 (Baywatch) 片場的照片,她穿着標準的紅色泳衣和一雙UGG 靴子。


Pamela Anderson


因為這張照片,人們才開始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種丑鞋。


同年 10 月,《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介紹UGG的短文,稱它們為當時“美國西海岸流行的鞋類”。至此,UGG 開啟了一統丑鞋天下的時代


因為緊接着在1995年,史密斯就把公司股份賣給了做戶外運動的Deckers(德克斯)公司,Deckers在100多個國家註冊了UGG商標,其它含有“UGG”字樣的品牌不得進入Deckers公司註冊國的市場。


這樣的做法既霸道又聰明,Deckers搶佔了市場先機,同時惹怒了澳大利亞的製造商們,畢竟,一個美國人憑什麼把原產國的權利都拿走呢?


於是,這群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製造商們聯合成立了UGG雪地靴協會,聲稱澳洲才是UGG的原產國,應該將UGG變成通用名稱,並把Deckers告上法庭。


雖然結果只有澳大利亞的法院判決UGG為通用名稱,但是這場跨越大洋的鬧劇很快就傳播開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突然知道,“哦,原來冬天的靴子還能長這樣”,並且好奇,為了一雙丑鞋就吵成這樣,值嗎?


不過,至此,UGG還沒有火到被時尚圈和潮人們注意到


打破“服美役”


加拿大記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T.Gladwell)在其著作《引爆點》(Tipping Point)中介紹了如何使產品變成潮流的三種方法:個別人物法則、附着力因素及環境威力法則


不知道Deckers公司的高管有沒有看過這本書,但巧合的是,正是遵循了格拉德威爾提出的這一路徑,UGG實現了從“史上最丑”到“史上最潮”的驚人逆轉


進入千禧年以後,或許是吃到了帕梅拉·安德森照片的甜頭,Deckers公司開始意識到好萊塢明星們超凡的影響力,因此,從那時起,UGG開啟了明星策略,開始向明星贈送雪地靴,讓UGG頻繁出現在大眾的視線當中,也就是“個別人物法則”,充分發揮好萊塢名人的文化效應。


雖然這樣的做法放到現在並不新潮,畢竟,願意給GIGI超模姐妹團送鞋的品牌方可能真的可以排隊到法國巴黎,而她們天天在街拍上露出厚底奶奶鞋,一定是品牌方贈送的。



但是在20年前,Deckers公司還是收到了很好的反饋。


當時,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 收到鞋後,不僅直接上腳,還在美國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節目「奧普拉脫口秀」的“Favorite Things”單元上隆重介紹了 UGG。


奧普拉脫口秀對UGG的推薦


在溫弗瑞的熱情兜售下,UGG迅速走紅。很快,這股來自好萊塢的潮流風氣就席捲了全世界,Paris Hilton、Kate Moss、Oprah Winfrey 等名人紛紛踩着經典款式 Classic Boot 出街,使得 UGG 不僅成為娛樂圈的“腳下新星”,還直接走進了千萬普通女孩的鞋櫃,那些最初嫌棄它丑的女孩們也開始購入。


2003年,這對外表普通的皮毛一體靴子開始出現在米蘭和紐約時裝周上,成功撬開時尚圈的大門。UGG更因嬰兒藍和嬰兒粉兩個新顏色雪地靴,直接被行業權威雜誌 Footwear News評為2003年年度品牌。


UGG副總裁兼創意總監莉亞·拉森(Leah Larson)認為,UGG能在2003突然爆火,也與當時的女性穿着自由主義的發展有關,“好像突然間,女孩們就被允許可以穿睡衣和拖鞋出門了。


那一年,UGG的銷售額直接上升至2500 萬美元(拉森認為實際上接近 4000 萬美元),“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接到名人的訂購電話。莎拉·傑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要求我們為她製作一雙紅寶石顏色的雪地靴,然後她在《慾望都市》中穿着它們,和Big吵架。”



此後,好萊塢明星們對UGG的熱愛更加狂熱。正如今天的Insgream不搞一穿厚底奶奶鞋就被開除潮籍一樣,那時候的明星沒有一雙UGG,估計會被認為不夠紅。


於是,2004年,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在拍攝 2004 年的電影《撫養海倫》時穿着自己定製的UGG;同年,西耶娜·米勒 (Sienna Miller) 在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上也以一雙UGG亮相。


與此同時,UGG還玩起了飢餓營銷,與美國大型連鎖百貨公司Nordstrom聯手,宣布每戶美國家庭只允許在Nordstrom購買4雙UGG,想買嗎?你要來趕緊排隊。


引導話題,“誰在穿UGG”、“UGG該怎麼穿”等等,利用小報、雜誌,把穿着UGG的名人照片瘋狂傳播,不斷向大眾洗腦,UGG是美的,更是潮的,不信嗎?你看看那些好萊塢明星。



在這樣的營銷操作下,UGG 在 2002 - 2005 年期間的複合增長率高達 65.5%,完成了品牌的首次逆襲。同時,UGG開始不斷開發新的款式和穿搭場景,力圖擴展品牌多樣化。2002年,UGG產品種類僅為 50 種,2007 年增加到了 125 種,往後的幾年當中,同樣保持着每年 20% 的增長率。


很快,這股來自西方的潮流就吹向了亞洲,並在中國時尚圈掀起一股獨特的潮流風氣。UGG女裝系列的全球營銷總監尼克斯·愛立信認為,那時候的UGG在亞洲代表着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穿着UGG代表你有地位、有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身份象徵。”


因此,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消費者們瘋狂的湧向美國檀香山的UGG商店,助力該門店成為UGG全球銷售額最高的商店。


不過,UGG 與中國的關係,不僅僅只有熙熙攘攘的潮人們


作為世界知名的製造大國,中國能拿下UGG的代工並不奇怪。雖然UGG australia是美國品牌,材質是澳大利亞的羊皮毛,但其大部分成品還是Made in China,都來自河南孟州的代工廠。


義烏為代表的中國中小工廠,很快就把UGG的價格打了下來,使得外觀相似度99.999%的類UGG雪地靴,瞬間以低廉的價格走了中國大地,打底褲配雪地靴、西裝配雪地靴成為一代人的潮流記憶


在中國,UGG有眾多相似度極高的平價替代款


但在2012年前後,假貨的泛濫以及過度曝光令UGG品牌力大幅下滑,雪地靴一度被Zara、H&M等以追逐潮流為主的快時尚品牌踢出設計開發產品名單,消費者的喜好也向馬丁靴、騎士靴等產品轉移。


消費者不喜歡這款丑鞋了


直到2021年,UGG 重振江湖,推出的 2021 全新春夏毛絨涼鞋系列,毛絨材質還加入了鮮艷的色彩與斑點、扎染等潮流元素,瞬間獲得了國內外眾多明星的上腳,這似乎再現了當年的明星效應。



在夏天穿毛拖鞋,在冬天穿洞洞鞋,UGG拉着Cross在反季穿搭里殺出一條血路,當然,兩者也都丑得相當。


衛報》認為,UGG就像牛仔褲一樣,都違背了時尚圈正常引力定律。


那為什麼UGG可以打破時尚定律,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長久潮品?


Deckers洞察戰略發展總監安德斯·伯格斯特羅姆(Anders Bergstrom)對此的解釋是,Deckers試圖打破靴子的單一印象,而希望UGG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人們談起UGG的時候,可以聯想到奢華的溫暖和舒適,UGG不僅僅是一雙鞋子,還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


這也許就是UGG的粉絲如此迷戀它的原因:UGG打破了時尚屆那些苛刻的規則。


職場女性不是一定要穿着那些擠到腳趾頭都變形的高跟鞋,也不是非要畫著全妝才是最合適的職場禮儀。


或許是從開始接受UGG的舒適感開始,坐在格子間的白領女性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坦坦蕩蕩不再“服美役”。


當然審美永遠是自由和自主的。


無論是最開始羊毛工人腳上的“Shearers' Ugly Boots”,還是備受潮人們追捧的厚底奶奶鞋,都有人喜歡有人討論。


畢竟直到今日,UGG的產品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依舊處於兩個極端,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它們,也有消費者曾發誓永遠不會穿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