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開工,民進黨敢喊“疼”嗎?

台積電設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廠計劃在12月上旬舉行移機典禮,包括該公司員工、台當局官員及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企業高管在內的300人團隊將前往出席。

台媒評論稱,供應鏈企業赴美的背後是大批台灣半導體精英們今後將赴美工作,台灣人才或被進一步掏空。與此同時,有美國媒體披露,台積電將在鳳凰城加蓋一座採用3納米先進制程的新廠(正在籌建的廠房,據知情人士透露已由5納米改為4納米製程生產)。

新消息雖在不久後被台積電回應“尚未確定”,但被稱作“護島神山”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著技術、人才被迫雙雙抽空的窘境,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民進黨真的在乎嗎?

美國挖台灣牆角食髓知味,民進黨當局在明面上大氣不敢喘。而私下裡,他們不可能不知,技術人才流失對於產業日趨單一的台灣是何等的切膚之痛。里子與面子表現出的巨大落差,源自民進黨當局在政治上對美國的緊迫需要,卻也只能充當棋子。

長期“倚美”加上島內選舉在即,面對美國組建的“芯片四方聯盟”意圖,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甘願將引以為傲的核心技術雙手捧上。毋庸置疑,島內產業界的主流觀點是希望台積電及其核心技術留在島內,才是有利於台灣安全、更利於長遠發展的選擇。民進黨當局的立場遭內外夾擊。

早在2020年,台積電將先進制程技術向美國轉移的消息就引起島內人士的廣泛擔憂。該企業至少在美投資了120億美元,占該企業一年資本支出的三分之一,為美國帶來1600個高科技專業的就業機會。初期赴美設廠,台積電將投入逾600名台灣人力,涵蓋工程師和主管,這意味着台積電將把一大部分產業聚落搬去美國。

資料圖:台積電正在美國建設的5納米工廠。圖片來源:CNBC

台積電對台灣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令外界疑慮的是,一旦涉及這個企業的最核心科技轉移美國,台灣最引以為自豪的全球半導體領頭羊地位可能不保。有評論稱,民進黨當局連台積電都保護不了,竟還敢侈言幫全球建立半導體供應鏈?

在經濟產業上的“奪子之痛”,台灣卻只能躲進被窩偷哭。台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美花9日在回應民意代表關於台灣半導體人才外流、高等學府為美國培養人才等的質詢時,輕描淡寫地說道,台企國際布局“是很正常現象”

島內網友懷疑,這樣的表態是真不在意、還是壓根不在乎?“常規操作”“正常現象”“過去也有類似情況”……近乎一致的說辭成為當局面對質疑時的統一答案,屢次發言都顯得異常尷尬。

競爭力喪失是更大憂慮

與大張旗鼓赴美設廠形成鮮明對比,台積電在台灣島內是另一番景象。據台媒報道,原定在高雄建造的7納米新廠被台積電宣布計劃暫緩。有分析認為,高精密產業轉移只是開始,台積電“可能會完全向美國傾斜”。

產業轉移的趨勢被認為是兩方面的原因使然,美國的威逼利誘是其一,台灣自身的人才斷檔也不能忽視

全球半導體產業近年高歌猛進,為搶佔市場,台灣企業加快擴產腳步並大手筆招募員工。台灣求職網站“104人力銀行”的資料顯示,9月全站工作機會多達101萬個,其中電子資訊、軟件和半導體等科技人才缺口最大、達18.9萬個。

但台灣正處於大學退場、基礎教育不重視理科、高教人才外流、少子化日益凸顯等危機之中。這股擴招浪潮的背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嚴重的後續人才培育不足問題。

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認為,半導體產業尤其是中高階層所需的人才,需要具備紮實的數理知識和訓練,才有專業能力進行高等技術的實作與創新;台灣的相關人才池卻在不斷縮小,這對於半導體企業來說是硬傷。

島內半導體產業人才招募面臨前所未有壓力。近日報道指出,被稱為台灣“硅谷”的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企業也開始給員工放“無薪假”。該園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淑珠說,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供需嚴重失衡。

此外,與過去不同,島內半導體企業的人才流動率日漸高企,優質後進人才卻不能及時補充。台灣半導體企業的員工斷檔幾乎在所難免。

台灣產業界對此的反思早已開始,他們最憂心的是人才隱憂終將導致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競爭力不再,關鍵對手後來者居上。一旦如此,寶島喪失的將不僅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話事能力,其外向型經濟的防風險係數也會雪上加霜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