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寫
如果用關鍵詞來形容他的工作環境,可能是血腥;如果再用關鍵詞形容他的特質,那可能是勇敢、智慧和責任。在濟南市公安局天橋區分局的刑事科學技術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了這張神情專註、一臉正氣的面孔。
提起電視劇《大宋提刑官》,很多人腦海中都會立馬浮現出那個心思縝密、驗屍查案一絲不苟的主角——宋慈。11月16日,記者在天橋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看到了這一形象在現代的映照。
他叫劉傑,有人覺得他很“酷”,有人對他心生敬畏,還有人由於世俗觀念影響,覺得他很“晦氣”。當拿掉這些濾鏡與偏見,作為一名刑事科學技術人員的他,真實的工作日常是什麼樣的呢?
案件“旋渦”的中心
說起來,劉傑的故事也頗具“戲劇色彩”。他出生在醫學世家,從醫學院畢業後,本應遵循父母的規劃,和同學們一樣順理成章地進入醫院工作。可他,卻偏偏自作主張,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身邊同學都就業了,我又轉頭去報考了中國刑警學院法醫專業。”劉傑說,相比披白衣,當時的他更想穿警服。“因為打小就崇拜警察這個正義形象,算是給自己圓夢了。”
劉傑沒想到的是,2003年剛一入職,現實的反差卻給了當時躊躇滿志的他當頭一棒。法醫的工作環境不是整潔明亮的辦公室,而是布滿血跡、污穢不堪、散發惡臭的案發現場。更讓他難過的是,昔日的不少朋友,也因為他這份職業,迴避跟他握手,甚至刻意遠離,那種失落感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刑事技術現場勘驗、鑒定這份工作的責任之大也給當時的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份工作不僅僅是跟現場、傷者甚至屍體打交道,我們的每一個鑒定意見都決定着案件偵辦的走向,涉及多方利益,直接決定着當事人的命運。如果說一個案件是一個漩渦,那我們就是這個漩渦的中心。”從劉傑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會釀成彌天大錯。對於刑事技術人員來說,工作必須“零失誤”,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現實版的《洗冤集錄》
這種壓力,從劉傑舉出的兩件真實例子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幾年前,一名男子死在了着火的鄰居家中,火災蹊蹺,死者頭部和頸部也有着不同工具造成的傷痕。因為兩家之前有矛盾,死者家屬一口咬定是鄰居行兇殺人,而鄰居一家卻直呼冤枉。
這時,儘快查明案件事實是關鍵。由於救火,案發現場被嚴重破壞,但劉傑和同事們沒有氣餒,他們全方位、無死角地展開細緻勘驗,門框上的殘發、牆面上的濺血、煤氣罐上的痕迹……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成了他們還原真相的重要證據。經過縝密的分析,死者事發時的行動軌跡也逐漸浮現在劉傑的眼前。
“根據屍體傷口的特徵,現場遺留的痕迹,能夠確定是他本人自殘後實施的縱火。最終我們經過屍檢和走訪調查,也驗證了這一推論,從而排除了鄰居的犯罪嫌疑。”劉傑說,他至今仍然記得水落石出的那一刻,死者家屬平靜地認可了鑒定結果,鄰居一家如釋重負、號啕大哭……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何嘗不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治病救人”呢?
“為生者權,為逝者言。”劉傑說,這是他與每一位同事最具價值感的時刻。
前不久,一名女子來做傷情鑒定,聲稱大腿部的刀傷為男友所致,並準備將其告上法庭。劉傑查看傷口走向等特點,從專業角度分析確定,這些傷口為女子自己劃傷,從而拒絕了該女子的要求。“試想,如果我們看走了眼,那這個小夥子的人生也就毀了。”
昔日學徒已成師
聆聽劉傑講述的案例,記者彷彿直觀地看到了一起起案件的現場。
夏天,腐敗的屍體散發出惡臭味,旁人都躲得遠遠的,但刑事技術人員不僅要衝到跟前近距離觀察,還要上手觸摸每一個部位,以找到體表看不出的真實傷情;冬天,為了找到關鍵的證據,他們踏入刺骨冰冷的河水中,一寸寸摸索着河底……這份工作似乎沒有劉傑當初夢想中那般威風凜凜,卻一樣驚心動魄。
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氣,使得很少有人願意從事。如今,已經47歲的劉傑,作為公安隊伍中為數不多擁有臨床醫學和法醫學雙學位的警察,每年帶領團隊出具600餘份鑒定書,且做到了無一差池。當初那個追逐夢想的學生,已經成為刑事科學技術隊伍負責“老帶新”的師父。
“相比21年前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現在的技術手段可豐富多了。”劉傑回憶,20年前,生物檢材技術才剛剛應用,如今他們有更多高科技方法來輔助勘驗。技術不斷提升,但犯罪分子的反偵察能力也在提高,在這個“道”與“魔”反覆較量的過程中,劉傑和同事們從未停下腳步。(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王飛 陳彥傑)
編輯:高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