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劇團攜《評論哈姆雷特》深圳首演

娛樂頭條 2118℃

南都訊 記者黃璐 2024年,波蘭“山羊之歌”劇團受邀上海國際藝術節、北京老舍戲劇節、會昌戲劇季多點“開花”;11月16至17日,這支波蘭隊伍將力攜繼《櫻桃園的肖像》《李爾之歌》王牌之作後,於2018年橫空出世的《評論哈姆雷特》將入選深圳濱海藝術中心特別策劃“第三屆灣區國際戲劇生活季”的特邀劇目,該作品贏得了格但斯克莎士比亞節第25屆金約里克獎“最佳音樂改編和歌唱技巧”榮譽。

引爆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劇團攜《評論哈姆雷特》深圳首演 - 陸劇吧

1小時的觀劇震撼,引發二刷熱潮

自“山羊之歌”劇團1996年成立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深刻的藝術內涵在歐洲享有盛譽。上周末,“山羊之歌”劇團攜《評論哈姆雷特》在上海站出色地完成本輪首演,並收穫了觀眾和評論家的高度讚譽。“真正的音樂戲劇,一場顛覆既往的表演,令人過目不忘。”“唱詞文本非常漂亮”“整個戲劇形式的開放性讓我覺得以往的觀劇經驗是匱乏的。”觀眾朋友表示。

引爆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劇團攜《評論哈姆雷特》深圳首演 - 陸劇吧

《評論哈姆雷特》演出總時長約60分鐘,全程無中場休息,以英語演出並配備中文字幕。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被賦予了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聲樂、形體動作及戲劇元素的完美融合,展現出人物複雜的情感衝突與思想掙扎。舞台上唯一的樂器——尼古赫帕琴,與人聲完美貼合,作為瑞典獨有的國寶級樂器,灣區的市民朋友將在演出現場有幸一起感受曾一度在歐洲消失過的罕見的瑞典珍寶,又被稱為“鍵盤小提琴”,也稱“viola d’amore a chiavi”。

主創隊伍功力深厚,強哲思內核

《評論哈姆雷特》是波蘭“山羊之歌”劇團對莎士比亞經典作品《哈姆雷特》的一次大膽而前衛的重新詮釋,深入挖掘了《哈姆雷特》的哲思內核。故事設定在《哈姆雷特》正劇之前的兩個月——老國王被謀殺的夜晚。劇中,老國王、王后、哈姆雷特等十餘位相關人物輪番登場,以其複雜、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核心,探索關於愛與仇恨、生存與毀滅等永恆的話題。

引爆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劇團攜《評論哈姆雷特》深圳首演 - 陸劇吧

主創班底也足見功底深厚,“山羊之歌”劇團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也是本劇的導演——格熱戈日·布拉爾。“我認為戲劇的核心是音樂,而非文本,”他曾表示,“戲劇源於音樂,隨後才發展為文本,而文本又是戲劇的簡化。西方戲劇最早起源於古希臘戲劇,古希臘人為了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會唱誦酒神讚美詩,悲劇和喜劇都是從這裡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對白,戲劇,情節之前首先出現的是音樂,節奏和聲音”。此外,《評論哈姆雷特》的編劇是自2016年起就開始為“山羊之歌”劇團創作戲劇和詩歌文本的人類學博士——阿麗夏·布拉爾。演出現場,觀眾將感受到來自她漂亮而極富詩意的超強文本。

打破固有觀劇經驗,超前衛戲劇表達

阿卡貝拉、瑞典國寶樂器、古樸歌隊、肢體語言等多位演員撇去華麗的舞台和服飾,以和充滿想象力和高超審美的敘事方式相輔相成的表演和極簡主義解構的舞台呈現方式體現了對莎士比亞戲劇精神內核的深刻演繹,11月16日至17日的兩場演出中,觀眾將感受到劇組滿滿的誠意與野心。這部作品,我們或許會有新的思考,源自古希臘的悲愴內核,融入莎士比亞的人文哲思,以聲樂、形體動作及戲劇元素,代表着劇團對古希臘悲劇傳統的繼承:對儀式感的追求,演員們肅穆莊重的表演狀態,以及對類似於古希臘劇作中  “歌隊”的功能展現,都使他們的作品呈現出超然別緻的氣質,也代表着對傳統戲劇根源的回歸。

2024年11月16日20:00及17日15:00,波蘭“山羊之歌” 劇團攜音樂戲劇《評論哈姆雷特》將在灣區首次亮相,吸引眾多環周邊城市的市民朋友前來跨城追戲,這部作品的到來將為深圳注入新的藝術能量,不失為一次國際交流的文藝盛事。

圖片為深圳濱海藝術中心提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