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主張︱銀髮微短劇爆火,情感需求背後的市場亂象

娛樂頭條 2761℃

今年國慶檔,影視業迎來了一股“新勢力”。

與以往電影主導國慶檔的局面不同,微短劇憑藉一系列涵蓋歷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主旋律題材的作品,強勢進軍國慶檔,旨在精品化趨勢下,進一步打入主流市場。部分短劇在上線不足24小時之內,其播放量便迅速攀升至千萬級別。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短視頻的迅速崛起,微短劇憑藉其體量小、時長短、節奏快的優勢,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眾多“瑪麗蘇”、青春校園、現實題材的爽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成功“引爆”視聽市場。

同時,微短劇的變現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從最初的小程序短劇充值變現,發展到現在的iap(應用內廣告變現)、iaa(應用內購買)以及端原生三種模式並存。

8月29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微短劇用戶規模已佔網民整體的52.4%。根據相關統計,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較2022年增長267.65%,預計2024年將超過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劇的熱度不僅限於年輕觀眾,還逐步滲透到中老年市場。“好熟悉的劇情,好陌生的年齡。”從平民草根到千萬富豪,從婆媳紛爭到復仇重生......一系列以中老年為主角、專為中老年觀眾打造的微短劇,如《團寵老媽惹不起》、《閃婚後五十歲霸道總裁狂寵我》等作品,在下半年強勢崛起,並在多個平台排行榜上“霸榜”。

新消費主張︱銀髮微短劇爆火,情感需求背後的市場亂象 - 陸劇吧

中老年劇何以圍獵銀髮市場?記者注意到,這些細分垂直的中老年短劇涵蓋了閃婚霸總、黃昏戀情、婆媳矛盾、逆襲打臉、兒女不孝等話題,各自擁有廣闊的市場。同時,男頻和女頻的“分流”在中老年短劇上也得到了延續。

以女頻類《閃婚老伴是豪門》為例,該劇講述了58歲的農村婦女石小秀在人生低谷時遇到62歲的霸道總裁雷志遠,從而走上開掛人生的故事。而男頻類短劇,如《代駕老爹巔峰歸來》,則在親情之外加入了男性偏好的戰場等元素。

新消費主張︱銀髮微短劇爆火,情感需求背後的市場亂象 - 陸劇吧

中老年劇市場加速擴容的背後,反映出“銀髮經濟”下的廣闊藍海。根據《2023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697萬人,佔總人口的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1676萬人,佔總人口的15.4%。

為什麼有的中老年人會沉迷短劇?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費的升級,中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娛樂方式,而是更加渴望看到反映自己生活和情感的高質量作品。這一趨勢為中老年劇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中老年人一直是付費市場的主力受眾。因為相較於年輕人,他們的娛樂替代品更少,空閑時間更多,更願意為短劇付費。”十月初五影視公司編劇張靜思表示。

這批被市場看見的“隱形富豪”正憑藉著強大的消費力,不斷推動短劇市場湧現出上億流量的新頂流。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表明,2023年我國銀髮經濟市場規模約為7萬億元,佔gdp比重約6%。預計到203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7%。

眼下仍是中老年短劇火爆的窗口期。根據questmobile 2023年底發布的數據,微短劇應用用戶中31-45歲佔比為32.4%,46歲以上佔比為37.3%。到了2024年3月,頭部短劇類app的用戶畫像顯示,30歲以下人群佔比降至24.4%,而46歲以上人群佔比增至39.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老年短劇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要做出掙錢的“爆款”卻也並非那麼簡單。“投流是外部公司在做。”《閃婚老伴是豪門》背後的製作公司聽花島表示,該劇是自今年春節以來收入最高的短劇,小程序充值金額3000萬元,端原生收入200萬元,加上投流分成、後續紅果app分賬等,預計公司總收入600萬元。

同質化嚴重是其中一個痛點。《閃婚五十歲》背後出品方天橋短劇公司員工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閃婚五十歲》是公司出品的一部大爆款,最後充值金額為一千多萬。《閃婚五十歲》爆火後,公司以同樣的題材拍過多部中老年短劇,試圖複製爆款神話。同樣的劇本不同劇組拍攝,不過最後效果都沒有《閃婚五十歲》火,反響一般。

原因之一還在於高昂的投流成本。所謂“投流”,即引導用戶從廣告跳轉到小程序界面,對微短劇進行觀看和付費。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在小程序微短劇這個領域,大部分成本都花在投流上,普遍能達到80%,達到90%的也不少。

與此同時,短劇市場業內亂收費、虛假宣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數據顯示,黑貓投訴平台上1600餘條投訴,都是圍繞亂收費、引導消費、惡意扣款、虛假宣傳、難以提現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短劇市場龐大,也符合當下快節奏消費人群的需求,但是短劇製作方製作的粗製濫造的短劇過多,互相抄襲導致同質化內容過多,一些精品短劇也被淹沒其中,讓短劇賽道變窄,失色,很多觀眾也會給短劇賽道貼上“低質”“庸俗”的標籤。“短劇賽道要想長遠發展,不光要提升製作質量,還要在內容上多創新。”

眼下,中老年短劇市場仍處於火爆的窗口期。但未來能否持續繁榮,還需看短劇製作方能否在質量和創新上不斷突破。

瀟湘晨報記者李軒子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