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映電影《荒野機器人》原著:愛是如何誕生的?

娛樂頭條 6382℃
熱映電影《荒野機器人》原著:愛是如何誕生的? - 陸劇吧

《荒島機器人》(美)

彼得·布朗 接力出版社

“在荒蕪之地,機器與生命共舞,愛與程序相搏。”正在上映的動畫電影《荒野機器人》講述了一個機器人蘿絲如何在荒島上養育一隻小灰雁,並把他培養成為大雁領隊的故事。影片改編自彼得·布朗的同名暢銷書(中文圖書譯為《荒島機器人》,電影中的小灰雁在書中是一隻小野鵝)。

《荒島機器人》是彼得·布朗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起初,他在本子里畫了一個樹上的機器人,這個場景成了創作的靈感。之後他開始深入研究有關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生態學、動物行為的知識,這進一步激發了他創作一個關於機器人在荒野生存的故事的想法。他花了幾年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荒島機器人》及其系列圖書大受歡迎,在全球銷量超過340萬冊,版權輸出至30個國家和地區。

這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作品,某種程度上,機器人蘿絲的故事可以象徵母愛的誕生: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陰差陽錯成了一位母親,然後如何履行自己的母職。

蘿絲原本是生產線上製造出來的一個標準型號機器人。在一次海上貨運中,她乘坐的輪船發生了事故,蘿絲被海浪衝到一個荒島上,而其他機器人都成為碎片。一群海獺無意中觸動了蘿絲身上的啟動開關,蘿絲被激活了。之後蘿絲撿到一隻野鵝蛋,並孵出了小野鵝,小野鵝把機器人當成媽媽緊追不捨。而機器人原本被定義好的程序也被打破,一機一鵝之間展開了一段關乎愛的故事。

對機器人來說,要完成的是一個程序或者一個命令,剛開始,機器人只會非常機械地去執行任務。但是逐漸地,兩者之間產生了情感依戀。“再沒有比蘿絲更細心的媽媽了,她總是在他身邊,時刻準備回答兒子的問題,或者和他玩,或者哄他睡覺,或者把他從危險邊緣救回來。她的計算機大腦塞滿了各種育兒建議,再加上她自己的經驗教訓,機器人逐漸成了一個很棒的媽媽。”

如果說機器的程序代表理性的一面,那麼其他野生動物的繁衍、殺戮等本能又何嘗不是一種大自然的程序。無論是機械地或者出於本能去完成做父母的職責,都不是真正的愛。我覺得電影中有一段改動非常好,看到小灰雁逐漸長大,將要離巢而去,機器人媽媽也感到依依不捨。這時電影里有一段經典的台詞,狐狸說孩子總有一天要學會獨立,機器人說那就盡量讓他在家附近獨立。狐狸說:“好像媽媽都是這樣,擔心孩子受傷、總想保護,可是孩子終究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天地。”無論多麼不舍,但是為了有利於小灰雁的成長,必須要讓他在秋天追趕上遷徙的大部隊。世間的愛常常是為了相聚,而只有親子的愛是為了坦然的別離。

這部科幻作品的設定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書中的小野鵝(電影中的小灰雁)為什麼會把機器人當成媽媽?是因為小野鵝孵出來之後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就是機器人,所以就會不停地追隨機器人。這裡的創作靈感應該是來自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最早是由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提出的,他發現在一些動物生命的早期、特定的敏感階段,最早看到的移動的物體會讓它產生不可逆的學習行為。比如剛孵出的小野鵝、小灰雁,第一眼看到的是鵝媽媽或者大雁媽媽,就會緊追不捨,如果看到的是人類,也會跟隨其後。

印刻效應有三個特點:第一是發生在特定的敏感時期;第二具有不可逆轉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第三,印刻的對象不一定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或者同類,只要是在特定時間出現了合適的客體就會追隨。因此在教育學上要善用印刻效應,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

比如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如語言的發展期、秩序的敏感期等等,要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和豐富的刺激,多跟孩子交流,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情。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能夠很好地引導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同時,可以通過表揚、激勵去強化孩子的進步和良好的行為,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當然也要對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早期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溫暖安全的環境、積極正面的互動,都能鼓勵孩子去自由探索並煥發學習的激情。就像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這首詩中所寫的: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就會變成他的一部分。或者是早開的紫丁香,還有那青草,那絢麗的朝霞,那紅色白色的苜蓿草,還有池中好奇的魚兒,以及那美麗的迷人的湖水,還有池中的水草優雅地搖曳着。所有的這一切都成了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詩歌用形象的方式強調了孩子在成長中最初接觸到的事物對其產生的深遠影響,也啟示我們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因為他們會被他們得到的愛、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所塑造。

《荒島機器人》的中文版出版方接力出版社總經理、資深總編輯白冰認為,這部作品“不只是機器人蘿絲成為媽媽的故事,裡邊還有冒險,有科幻,有情感,有母愛,有自然與科技的衝突,也有人工智能時代的道德倫理思辨,有很多的獨特的教育理念,每個人都會從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評價說:“書中主角機器人蘿絲在荒島上展現出的思考能力、悲憫精神以及正義感,使得它超越了機器的範疇,更接近於人類。”

《荒島機器人》是一個科幻故事,內核思考的還是愛的誕生、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與技術的關係。雖然今天機器人還沒有自主意識和情感互動,只能嚴格遵循程序,但是啟迪我們,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如何才能不被機器取代,以及人之為人的意義何在。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是區別於機器的能力,那就是獨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憫人的情懷、海納百川的大愛……這都是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李崢嶸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