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幻影視創新發展,首屆中國(象山)北緯30°科幻電影周開幕

娛樂頭條 9494℃

流浪地球》《三體》等出圈後,科幻影視作品將如何拍攝?ai技術的不斷發展,又會給科幻影視創作帶來什麼便利?

9月20日晚,以“ai共生時代,擁抱青年與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象山)北緯30°科幻電影周在象山開幕。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何夕,《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苟利軍、林育智以及著名導演王紅衛、田裡、張吃魚、張小北等深入探討未來科幻影視創作的核心、與科學的關係以及如何用科學讓幻想成為銀幕上的真實體驗。

探索科幻影視創新發展,首屆中國(象山)北緯30°科幻電影周開幕 - 陸劇吧

開幕式上,《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回憶,早在2014年,他第一次看《星際穿越》時,便感受到科學與藝術完美融合的震撼體驗,此後他也作為《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親身參與科幻電影的創作中。在他看來,科幻電影不僅是對未來的想象,更是科學精神與人類情感的交融。作為科學顧問,他希望在科學的基礎上兼顧情節的新奇,用科學的嚴謹性為幻想賦予更多可能性。

探索科幻影視創新發展,首屆中國(象山)北緯30°科幻電影周開幕 - 陸劇吧

《流浪地球》另一位科學顧問,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認為,科學家在科幻影視創作中的作用,就是讓藝術家在科學真實的基礎上開展充分的藝術想象。科學家更多是“打輔助”,目的就是要讓處在“c位”的導演更出彩。

他也提到,中國科幻影視作品應該要百花齊放,題材不止於航空及宇宙,可以結合分子生物學、二維材料、深海生命等前沿科研領域,呈現科幻故事。

據悉,此次科幻電影周包括科幻展映、科幻大師班、科幻電影創投會和榮譽盛典等各項活動。象山影視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內知名影視基地,象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資源為科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希望以科幻電影周為契機,推動科幻電影和影視科技融合共同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曾琦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