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兒有官方章,蠻好的,你快去敲!就是排隊排到樓上的那個。”
“我已經集了200多個章了。”
“敲章一開始就停不下來!”
要問今年上海書展最熱門的活動是什麼,“集章”是不少人的答案。如果說,去年上海書展是集章“元年”,帶來印章試水的出版社對讀者的熱情始料未及,到了今年,幾乎每家展位都配備了花式印章。
在社交媒體以“上海書展”為關鍵詞搜索,不少分享帖與集章有關,還有很多“集章推薦路線”攻略。也有人傳送經驗,“喜歡集章的話,就直接沖吧。不要看攻略,到了現場一家一家去問,網上的哪個攻略都不全。”
蓋章的讀者 施晨露攝
今年上海書展有了官方集章“護照”,不少出版社除了社章,還將暢銷書、新書元素融入印章設計。一般來說,關注社交媒體賬號或滿足一定消費額,就有蓋章“資格”。“看到哪個櫃檯擠滿人頭,一定是蓋章區。”記者在現場聽到,有讀者互相交流“這個展位好像只有書”。沒有章,成了少數。
老讀者也喜歡蓋章。施晨露攝
蓋章蓋到沒墨、手軟,是很多“掌印人”的寫照。“我們的免費章已經蓋壞了。”記者見到新華先鋒出版公司發行部工作人員趙先生時,他戴着小蜜蜂,一邊吆喝宣傳展位上的9.9元經典名著,一邊忙着給讀者的一本本“護照”蓋章,“任意消費就可以蓋。”
對不少出版社而言,集章“引流”是重點。蓋章展台大多面向場館通道,五彩的樣章吸引更多人走進展位。
蔚為大觀的樣章。施晨露攝
海南出版社的蘇東坡系列章就成功引來客流。系列章以蘇東坡生活過的16座城市為靈感,融入當地特色風物或建築元素。海南出版社華南區域發行經理梁女士告訴記者,即使需要花229元購買《蘇東坡大傳》這本書並排隊近30分鐘才蓋得上章,還是有很多讀者願意買單。不少排隊等待蓋章的讀者表示,的確是因為印章精美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小朋友吵着要這個章,我覺得讓她了解一下蘇東坡也挺好。那就敲個章,買本書吧。”隊伍中的王女士說。
海南出版社的編輯向讀者介紹蘇東坡系列章。趙亦婷攝
“剛剛有個小男孩要媽媽幫他買本《時間簡史》,他一定要蓋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輯肖小蕾告訴記者,“集章活動主要還是促進消費,而且這些書確實適合小讀者。”
買了《時間簡史》的男孩正在蓋章。趙亦婷攝
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展區,唐詩宋詞、寫作類教輔被擺放蓋章展台旁,不用消費,只要關注出版社的微信公眾號或抖音賬號就能敲章。編輯王燕翎認為,這樣的設計在“引流”上還是比較成功的,“小朋友在敲章時,父母可能就會翻看一下旁邊的書。”
蓋章的讀者 趙亦婷攝
除了為消費“引流”,把關注社交媒體賬號作為蓋章最低門檻,也是對出版社品牌理念的宣傳。“我們社的宗旨是做思想文化的擺渡者。章上有兩個人在跳舞,在東西方之間擺渡,這是設計的來源。”中央編譯出版社發行部主任劉向華告訴記者,他們還將暢銷書封面或內頁插圖、經典文段設計成印章,已經帶着這十幾個章在全國各地參加過不少書展,包括北京圖書訂貨會、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希望精美的印章可以成為讀者看見出版社的一個窗口。關注這幾個社交媒體賬號,可以經常看到新書信息。”
如果說強化品牌、促進消費,是出版社“卷”印章的目的,對拿着集章本的參觀者來說,為何集章,“記憶”是一個關鍵詞。很多排隊蓋章的參觀者原本就有集章習慣,記者隨機調查,因為章好看而留個紀念,是排隊者解釋集章原因的高頻答案。被問及某個章的由來,很多人可以清晰回憶起在當時當地遇到的人和事。一直有集章習慣的張女士說,她把集章當成留存與家人共同記憶的方式,厚厚的集章本上還蓋着帶孩子旅遊,在各地公園裡蓋的印章。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龍生九子”系列章。趙亦婷攝
隊伍那麼長,非得在現場排隊蓋嗎?“親手把章蓋出來,並且知道這個章的背景,底蘊是什麼,才是對章背後文化的更好宣傳。”剛退休的謝女士說,她受女兒影響“入坑”集章一年多,希望通過印章了解更多文化。“女兒很喜歡把文博展覽門票、印章與導覽卡冊等整理收納在一起,同時記錄下遊覽心得。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也被她說服來一起集章了。”
謝女士展示集章愛好者女兒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分享。趙亦婷攝
謝女士說,她只蓋“自己發現的有意義的章”,她覺得,有的集章者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曬章”得到關注而集章的,“只要章但不關注章的內涵,那就失去了蓋章的意義。”
集章帶來流量不假,其蘊含的文化理念亦值得欣賞。不過,要保持新鮮感,可能還要想更多辦法。去年以12個作家章讓讀者擠破頭的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創品牌七海製造局,今年退出了現場蓋章行列,以“海上書展”為理念,給讀者已經蓋好章的“船票”。
明年,蓋章會繼續“卷”出天際,還是有所“降溫”?“大多數人蓋章還是覺得好玩,還有人會受現場氛圍影響加入集章隊伍,屬於頭腦一熱的場景。”資深章友王先生說,當蓋章條件變多,規則變複雜,集章的樂趣也會減少,“可能大家都要想想是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