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沁予 編輯 | 范志輝
最近,華語樂壇讓一個“媽生鼻”給盤活了。
網紅秦新宇在鼻子整容失敗且溝通維權無果後,無奈之下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維權之路——創作了這首時長僅38秒的歌曲《還我媽生鼻》,不僅登上了抖音娛樂榜top1,反哺到流媒體平台,在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都有不錯的播放數據。
在巨大關注下,發歌維權竟然成功了。7月28日,秦新宇發布視頻,經過幾個月的不斷維權,即將要得到一個公平的結果。並稱這件事情已經超出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呼籲大家勿再玩梗。
不過對歌不對人,《還我媽生鼻》為什麼能夠在全網掀起熱潮?在引人發笑後,還能給市場帶來什麼思考?
梗是好笑的,歌是難聽的
事情還得從一周前說起。7月19日,秦新宇抖音賬號發布視頻,其本人站在一家名為“歐雅醫療美容”的門頭前,語氣浮誇的講述自己的整容翻車經歷。7月24日,秦新宇抖音賬號“新宇(格格巫版)”發布歌曲《還我媽生鼻》維權。
這首歌旋律簡單洗腦,38秒里前面一半是伴奏,歌詞極度口語化,僅有6句詞,封面則是秦新宇本人整容失敗後雙眼通紅的照片。不過,傳播效果卻很好,在qq音樂有超過6000人同時在聽,僅僅5天已經突破100萬播放量,在網易雲音樂也有上萬收藏。
在事件逐漸發酵的過程中,這首作品隨還在音樂平台上催生了不少衍生版本,例如《還我媽生鼻》(事情經過版)、《還我媽生鼻》(說唱版)《不還媽生鼻》(醫院回應版)等等,還有一首蹭流量“回應曲”《不還媽生鼻(那咋了)》登上了飆升榜第2位。
這些歌大部分遵循“口水歌”的常規製作模式,缺乏旋律上的亮點和情感上的動態,唯有吃“鼻血饅頭”蹭流量的目的明確,聽多了總會給人一種來自21世紀網絡環境的浮躁氣息。
隨着作品熱度直線攀升,秦新宇還自創手勢舞,引發眾多舞蹈社團及個人對《還我媽生鼻》進行魔改二創。更離譜的是,部分愛豆粉絲也加入了這場維權行動,為那些因公司整形手術失敗而受害的偶像發聲。有網友直言:“建議hybe藝人按需演唱”。
歐雅醫療美容不僅成為了粉絲為愛豆維權的背景板,也成為了網友“整活”的打卡聖地。
截止至7月29日,這首歌上線的第四天在音樂平台上有着高達93%的完播率,在qq音樂上的評論數已超過13000條,而去年大熱海內外的fifty fifty熱單《cupid》在qq音樂上的評論數也不過14000多條。
按照5天100萬播放的熱度,分到的版稅都夠秦新宇再整一次鼻子了。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還我媽生鼻》梗是好笑的,歌是難聽的,核是空洞的。這對於認真寫歌、一年賺幾塊錢版稅的音樂人來說,暴擊傷害更是疊滿的。
不難看出,無論是創作者還是網紅,在過度追求流量和商業化的同時,正在忽視音樂創作的深度和藝術性,這種工業化的功能性音樂也無形中侵蝕着聽眾的審美。
《還我媽生鼻》缺乏“媽生感”
今年6月,midia research的創始人mark mulligan提出了“tiktok-core”這一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在短視頻平台上迅速崛起的音樂內容。
這類型的音樂遵循流量為先的創作邏輯,且受到短視頻平台展示內容時長限制,往往更傾向於採用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注意力的元素,例如節奏明快的卡點音樂、以及多以流行為主的和弦構成等。
mark mulligan指出,隨着數字世界的不斷演進,音樂的本質也在隨之變化。
在2010年代,藝術家們努力創作在spotify上具有吸引力的音樂,包括精心製作的專輯介紹和精美的封面設計。然而,2020年代的音樂則更多地以情感驅動,反映對周圍環境的回應。
流媒體平台成為了主流音樂的聚集地,而社交網絡則成為了粉絲和創作者經濟的精神家園。
其中,短視頻對音樂產業的主要影響是其“病毒式”的傳播效應。例如,mae stephens的熱門歌曲《if we ever broke up》因在短視頻平台上爆火出圈,而在spotify上獲得了3.12億次播放,並被評為tiktok 2023年的“突破性藝術家”之一。
這種成功也促使一些藝術家、網紅,遵循更適宜在短視頻平台流行的作品結構範式,創作旋律和歌詞易於記憶的歌曲。但值得注意的是,mae stephens的新專輯並未達到五十萬次的收聽量。
與此同時,短視頻也在塑造着當下的音樂文化和產業模式。音樂產業價值鏈上的每個參與者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作用,無論是縮短歌曲時長、增加社交屬性、改變版稅制度,還是追隨病毒式流行趨勢,這些微小的變化共同產生了宏觀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在短視頻時代,利用“快餐梗”和“耳蟲效應”,再套用上當下潦草的音樂創作套路,任何人都可以迅速貼上“音樂人”的標籤。
隨着音樂製作工具的普及,任何人都能輕鬆參與音樂創作,他們可以利用現成的beat、使用手機完成錄音,甚至隨意在平台上快速調節節奏、編輯歌曲的變速版,並將作品與其他內容一同上傳至社交媒體。
不過,越來越難爆的爆款歌曲,已然讓這個玩法顯現出了疲態。
要想真正製造流行,不僅是鼻子,音樂也需要“媽生感”來維持生命周期。
在八卦談資與流行公式的雙重流量加持下產生的熱歌,無非也只是一種帶着狗坨子、耍把式風格的音樂小品。當音樂作品拋棄創作邏輯和內在藝術性,其也只能歸類為一段音頻,缺失了作為音樂作品本身的生命力與內核。
打個比方,這類功能性歌曲,就像前陣子很火的明星爆改,千篇一律且缺乏原生美感,也荼毒着受眾的審美,其堪比曇花的作品生命周期,只能在修修補補的熱度里勉強維持。
整活作品註定low嗎?
那麼,整活寫的歌是不是註定就low呢?其實不然。
2016年,由金承志創作詞曲,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演繹的《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火遍全網。這首歌的靈感源自2012年的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主人公因朋友張士超忘記帶鑰匙而被鎖在門外,通過電話尋找鑰匙的故事。
這首作品巧妙地融合了多種音樂元素,包括卡祖笛等非常規樂器,使其成為一首在神曲外衣下蘊含嚴肅音樂特質的好作品,從中看到了音樂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和創作手法的演變。
創作者金承志曾經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古典和搞笑兩者並不衝突。他認為,人是豐富的,人格也是豐富的。藝術創作與趣味不可分,古代文人其實都有一顆奇怪的玩心。不能說是策略,更多是自然的流露。高雅與低俗不可分割,都是對當代的表達。
“我們確實在做一定程度的降低欣賞門檻,比如用一種更貼近現代生活的歌詞引起聽眾的共鳴,讓更多人接觸“合唱”、’古典樂’。”
類似喜劇敘事形式的作品也有很多。比如2021年,卦者靈風作詞、作曲、編曲並演唱的《陽光開朗大男孩》以吐槽劇本殺中全程陪跑的角色為題材,歌曲結尾的一句歌詞“我付完款出門去,卻仍困在遊戲里”,讓無數有過“打本”經歷的聽眾瞬間共情,甚至真實到讓人笑不出來。
這首歌自然而然地跨進遊戲圈。在遊戲《三國殺》里,玩家們總是忍不住給嚴肅的武將換上鬼畜的開心表情,再加上遊戲內角色設定、技能與歌曲描述毫無違和感,因此《陽光開朗大男孩》成了遊戲《三國殺》里徐盛的外號,並衍生出眾多二創爆火視頻。
而在《陽光開朗大男孩》作者的自述中,卦者靈風坦言當時這首歌只是基於他個人體驗劇本殺時的真實感受,並沒有想過這首歌會火,並且希望觀眾能夠更多關心他的其他作品。
相比學院派的“玩梗”作品,抖音音樂人王搏的“野路子”作品,比如《尿床記》、《閨蜜和敵蜜》在創作方式上與《還我媽生鼻》更為相近,都是簡單洗腦的旋律,都看似是“玩梗“。
而兩者的不同點,王搏曾在一次採訪中給出了答案:“發布作品出來只是想帶給大家快樂,可能有一些人會覺得這種歌沒什麼營養,甚至可能會說是口水歌,但它確確實實取材於我們生活中最切身、最實際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我始終相信,最平凡簡單的題材蘊含著人們最原始共通的情感。”
不難看出,不論是《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陽光開朗大男孩》等帶有吐槽、整活、喜劇色彩的作品,還是取材於日常生活、草根文化的《尿床記》,都與僅有38秒的《還我媽生鼻》在歌曲質量、創作理念和情感內核上存在顯著差異。
哪怕是聽感上再遜一籌的抽象鼻祖《我的滑板鞋》,在情感上也傳達了一種簡單、純粹的快樂和滿足感。即使最初帶有嘲諷心態的聽眾,也能在多年後在歌曲中找到共鳴。
但《還我媽生鼻》則是是另一種抽象的“圈內”文化,代表着當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狀態,更多激發出了聽眾的吃瓜心態,是無法割裂開背景故事去理解的輕佻的音樂小品。
結語
音樂創作是包容的,但不等於是沒有底線的。
近年來,網感、粉絲、運營等概念幾乎已經成為一名音樂創作者的必修課。在這方面,短視頻網紅們在平台的多年侵染下無疑是佼佼者。音樂的多樣化使之能有上不封頂,向下兼容的特性,人們幾乎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任何情感與故事。
但不管是是山野小調,還是新流派,都應該是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借用音樂的形式進行傳播。這也意味着,即使是為了諷刺或者所謂喜感等相對小眾的訴求,也可以通過設計創作,用音樂的方式進行藝術化的表達。
遺憾的是,拋開《還我媽生鼻》的維權屬性後,除了給腰部音樂人帶來又一個商業成功案例外,也沒什麼可借鑒的了。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