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娛樂頭條 6359℃

文作者:滄海

看完《抓娃娃》,升起一個巨大的問號:這就是是一部喜劇or悲劇?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開家長會的上午去看了電影《抓娃娃》,上一次沈騰馬麗在一起合作,印象深刻的還是《我和我的家鄉》的拼盤電影,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都在告訴我這次含“騰”量極高的電影,會讓我從頭笑到尾。

故事內容很簡單,但是我有一個疑問,這是一個喜劇嗎?

電影敘述的故事和現在的好多二胎家長的選擇一樣,當大號練廢了,選擇從頭開始練,求的是夢想成真,甭管這夢想是孩子的,還是父母的。

所有出生於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父母,我們跟着世界的變化創造了好多從無到有的物品,例如電腦,例如手機。網絡傳播是快速並且是多元化的,沒有網絡之前,只知道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優秀只是鳳毛麟角,網上衝浪之後,看到了太多成功的人和別人家的故事,打開的大門裡充滿了焦慮。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我們這一代算不算得上改變世界的人,可能還需要後論,但是我們這一代絕對稱得上為自己的家族復興的一代。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了家庭跨越了一個姓氏上的階層。尤其是經歷了整個國家對於生育政策的倡導,對於大多數只有一個後代,尤為看重。都說七十年代生人沒時間焦慮,但是唯獨對於自己孩子的未來缺乏安全感,怕給的不夠,怕給的太多,怕給的不對。

去看《抓娃娃》其實是沒抱有太大希望,只是希望電影能看就行,事實上也對得起“能看”這兩個字,一部喜劇片沒有用痒痒撓撓你,就已經很成功了。

故事開言直敘,老馬和前妻生的孩子,作為一個家庭未來的一號選手,在家長的眼裡是個廢柴型的少爺,不可能守住老馬創下的基業。老馬再婚生的二兒子,從名字上就很能說明問題——馬繼業,從出生就帶了繼承家業的屬性。七八十年代的父母大部分都是苦出身,為了擺脫苦,努力加持自身能力,大部分通過自身能力實現跨越階層的人都具備刻苦、自律。在這代人中實現家族性跨越階層的渠道,最主要的有兩種,一個是學習,一個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即使是後者也一直都認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認為讀書最能改變命運。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老馬正是在這個思想因素的影響下,決定偽造了一個貧困需要自強的《馬繼業的世界》。脫下了名牌服飾,拋棄了豪華別墅,用自己的童年的破爛房子,給老二偽造了看似破爛的皮囊。馬繼業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別有用心的教育之中,繼業接班人計劃團隊的成員包圍在繼業的周圍,鄰居談論文學名著、奧數幾何。還有晚上為繼業入睡時彈奏鋼琴的“叔叔”,看似沒文化,在做一個家政工作的繼業媽媽春蘭,對鋼琴曲的作者、曲風和演奏技巧朗朗上口。可能在老馬看來,需要的就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環境會改變一個人,這絕對是老馬的想法。吃的當然就更不能含糊,海參剁碎,蝦子變形,粗茶淡飯也只是形式而已。

在老馬不遺餘力的偽造困難的時候,馬繼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方向——運動員,長跑運動員。當教練找到家裡的時候,老馬看似興高采烈的答應了,雖然老馬制定的接班人計劃中,繼業應該就讀到清北大學的,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要繼承家業的。老馬告訴繼業,想不想將來僱人幫你掙錢啊,清北工商管理就能讓別人幫你掙錢。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口頭答應了馬繼業想做長跑運動員的理想,私下裡老馬偽造了馬繼業的x光片,通過假醫生,真員工的口,告訴兒子,腿有問題,孩子不是能做運動員的材料。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馬繼業終於要實現老馬的願望,可偽造的世界怎麼可能永遠裝作真實。扮演已經故去的繼業奶奶的李老師,躺不住了。在一次捨棄裝成癱瘓病人的輪椅時,馬繼業看到了正在打籃球的奶奶,頓時繼業的世界崩塌了。奶奶莫名其妙的快速去世和悲痛欲絕的漏洞百出死而復生的葬禮,也沒能阻止繼業對於自己生活的懷疑,懷疑它是否真實。老馬用大量金錢和時間堆砌的世界已經鬆動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馬繼業在一次次懷疑中,用放棄高考,用學到的偽造技能,偽造了一次綁架,成功逃出了父母以“愛”為名,建立的牢籠,也發現了楚門外面的世界。結尾當然是理想和開放的,理想的是繼業通過高分考上了體育學校,成為了一名運動員,開放的是,當你看到了一個運動員在比賽中途,離開賽道,去撿許多空塑料瓶,想哪去換錢,你會覺得他不會成為接棒人嗎?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看完了整部電影,我有一個疑問,這是一個喜劇或是一個悲劇?喜劇是演員想告訴我們的。悲劇的話,以愛之名的所有作為就是一個家家在上演的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悲情大戲。

說到教育,其實就是一個違背人性的偽命題。它要求人勤奮,要求人自律,要求人在生活中以苦行僧似得要求自己上進。再說到理想,一個孩子的自由之理想重要,還是孩子父母為孩子規劃的理想現實。最後還要說到當代中國父母對於跨越階層的執着和當代年輕人面臨壓力的逃避,這之間的矛盾非常巨大。

都說:作為老師的家長見過最調皮的孩子,但是作為醫生的家長則見過最後悔的家長。當然這只是極端的學生,但是也有極端的家長。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清北夢,我見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說,長大了他要去軍事科學院,當一名軍事科學家。他的家長就把這句話放到了心裡,刻在了自己的骨骼之上。每當孩子上課溜號,回到家做作業慢點時候,他媽媽就會說,你不是想當軍事科學家嗎?我問過她,這是你的理想還是孩子的理想?她說我的理想就是幫助孩子實現他的理想。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其實,孩子的理想是為你父母說的。孩子是一個純粹與世故的複雜體,看似稚嫩的想法後面,都有一個討好的目的,孩子知道父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什麼。那個家長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之中,口中的習慣用語就是,來不及了,三年級就晚了,四年級還趕趟兒嗎?我不敢說這個孩子的未來如何,我能篤定的是孩子的心理狀態一定是壓抑和無奈的。孩子媽媽無數次的問我,你說我的想法有錯嗎?我錯了嗎?實話說,我無言以對。

好的教育是什麼,這是全世界都在苦苦思索的一個命題。中國家長放大了這個命題的維度,也維護了這個命題的解法。那就是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賽道,再說的準確一點就是,讀書改變的命運是高雅的,是中國式的高貴的虛偽的優雅。我們今天願意說給他人聽的話是,活在當下。當下中是在無時無刻不在仰望上一個階層,觀摩,艷羨,渴望,妒忌。

看完《抓娃娃》,沒搞明白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 - 陸劇吧

人到中年,為人父母后,所有的提升自身,很少只是單純的為了自己,有錯嗎?沒錯吧,也許!但是至少能說不夠愛自己。不夠愛自己,就一定會愛別人嗎?未必!最起碼這是一種以道德為名,捆綁的愛。

很多人都會問,最合理的教育是什麼?今天單位的狗狗把門口的沙發尿了,小朋友問我怎麼辦,我說你可以晾晾,也可以刷一下。她說晾完了還有味怎麼辦,洗又太累了,我同樣也無以回答。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現問題,現在是發現問題的人多,會解決能解決問題的人少。電影不能給我一個好的教育究竟是什麼,但是我有我的答案。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