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曝製作特輯 高品質抗戰劇驚艷"秋交會"

電視劇快訊 1169℃

11月13日報道 今晚19:30,大型衛國戰爭電視劇《河山》將在北京衛視繼續熱播。該劇由王新軍執導,秦海璐監製,苗萌擔任總製片人,王新軍、秦海璐、韓立、王文綺領銜主演。該劇於今日公布一支製作特輯,將該劇對劇集品質進行精心打磨的歷程娓娓道來,也滿足了許多觀眾對劇集製作過程的好奇心,引發關注與熱議。

在昨日舉行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中,《河山》作為北京市廣電局的年度重點影視項目,同樣以精良的製作質感驚艷亮相。總製片人苗萌、導演王新軍、藝術總監秦海璐等主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前期準備到拍攝製作,《河山》之所以在打磨品質方面全力以赴,本質上就是出於禮讚英雄、致敬歷史的初心,希望能夠幫助當下觀眾走近那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並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

《河山》曝製作特輯 高品質抗戰劇驚艷'秋交會' - 陸劇吧

精良製作助力觀眾走近英雄

王新軍秦海璐秋交會共憶“匠心”與“初心”

昨日舉行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秋季)上,《河山》在主打紅色歷史題材的“開天闢地”環節中驚艷亮相。在現場播放的片段中,激烈的戰場交鋒、鮮活的關中風情,以及軍民齊心、共同奮戰的情感,都為現場觀眾留下強烈印象,收穫熱烈掌聲。

在接受採訪時,導演王新軍毫不掩飾自己對高品質故事的執着追求。他表示,自己曾兩次到過劇中主要呈現的戰場實地,走遍了劇中出現的每一個場景。王新軍還透露,《河山》為了真實還原歷史空間和歷史氣氛,不得不前往一些條件格外艱苦的偏遠地區,以便最大程度規避現代科技文明留下的印記:“有的拍攝場地甚至沒有合適的道路,需要我們自己修路才能到達。”

作為《河山》的藝術總監,同時也是領銜主演之一的秦海璐則用一組數字來說明該劇為了雕琢品質所付出的心血:“《河山》劇組為了達到拍攝效果,拍攝期間修路長度達30公里,挖戰壕4公里。常駐劇組的工作人員大約有700人,拍攝期間一共經歷過19次轉場,每次至少要輾轉300公里,沒有誤過一天通告。”

在精益求精的製作“匠心”背後,則是《河山》主創們致敬歷史、致敬英雄的創作“初心”。正如該劇總製片人苗萌所言,《河山》的創作初衷,就是禮讚英雄,讓當下的觀眾走近英雄,從英雄身上獲得力量。劇組用心打磨劇集品質,就是為了讓英雄的精神與觀眾的審美更加貼近。

《河山》曝製作特輯 高品質抗戰劇驚艷'秋交會' - 陸劇吧

抗戰劇品質回歸

精良細節呈現抗戰年代風雲

《河山》一劇播出至今,憑藉對戰爭、社會生活和人物內心的寫實描繪,獲得《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點贊,以及觀眾的廣泛好評: “這才是戰爭題材應有的高級感!”“從大氣勢到小細節都非常真實!”正如該劇導演王新軍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抗戰戲本來應該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投心血和精力的一種題材。《河山》通過匠心灌注,實現的其實是向“抗戰劇本應具有的品質”的一次回歸。

在該劇今日發布的製作特輯中,首次公布了大量製作細節,展現出《河山》主創在還原真實歷史、打造劇集品質方面時的全力以赴:在設計劇中人物的服裝風格時,要避免過於鮮艷和精緻,而是以樸素內斂為底色;人物的配槍和裝備要儘可能“做舊”,這樣才與人物資深軍人的身份相符合;群眾演員更是要接受專業訓練,從站立、行走,到持槍、衝鋒,都要在最短時間內接近並達到職業軍人的形態和氣質。更加可貴的是,該劇對侵略軍的戰鬥力同樣是寫實呈現:不論是空中優勢還是炮火優勢,還是將火炮拆分運輸所帶來的快速行軍,都遵循歷史原貌,獲得觀眾認可:“只有真實展現敵人的強大,才能凸顯出抗戰英雄們的英勇無畏和勝利的來之不易,好評!”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真正的戰爭!”

導演王新軍在製作特輯中表示,除了戰場上的硝煙和拼殺之外,還希望拍出一種“文化感”,從而更加貼近真實、貼近觀眾。為此,劇中包含了大量真實的社會生活細節,從肉夾饃、臊子面等特色麵食,到傳統節日時的習俗,再到普通百姓的服飾和民居,都透露着濃濃的西北文化氣息。正是這些極具特色的細節,讓不少觀眾表示“即便在戰爭戲之外,故事也是同樣有看頭!”“越是生動地展現百姓的安寧生活,就越展示出英雄們保家衛國的可貴!”

在今晚播出的劇情中,面對前指關於游擊縱隊出擊敵後的命令,衛大河與高曉山“冤家路窄”,將再度搭檔擔任先頭部隊。兩人性格不僅完全相反,對帶兵打仗的理解也完全不同。面臨敵後戰場完全不同的條件,兩人能否默契配合,成為故事的重要看點。

(責任編輯:尹麗麗_NK3689)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