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娛樂頭條 3301℃

一次偶然,韋怡一家發現,擺滿公公房間的快遞盒裡,全都是老人購買的“古董”。

韋怡的公公今年70歲,是一名退休教師,2023年11月開始,他沉迷於視頻直播售賣的“古董”。5個月的時間,老人為買“古董”,總共花費了6萬多元。韋怡多方尋找專家進行鑒定,才發現這些從直播間購買的“古董”其實是現代工藝品,並不能像主播推銷時說的多倍增值。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售賣“古董”的直播間里,主播們會通過劇情演繹的方式進行售賣,並聲稱只要買下這款“藏品”,後續可以升值數倍,被高價回收,但關於“藏品”的具體信息往往沒有詳細介紹。

而“回收”也是一波新的收割。7月8日晚,一售賣“假古董”的賬號主動私信記者,聲稱只要轉賬2490元,便有人上門簽合同,高價回收任何“藏品”,“兩天後有人去你家(回)收。”有受害者表示,並不會真的有人上門回收,這又是一筆被騙去的錢。

在社交平台上,這類專門售賣“古董”,收割中老年人的直播間並不鮮見。今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瀋陽康平縣公安局打掉了一個犯罪團伙,該團伙利用網絡直播售賣假古董實施詐騙。同月,微信公眾號“嘉興公安”也發文稱,嘉興市公安局正在偵查一起直播間售賣翡翠原石的騙局,一位“洪阿姨”上套後陸續購買了43塊“原石”。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認為,這些店家的行為已經涉及虛假宣傳,屬於詐騙行為,更碰觸到了網絡內容安全底線問題,不利於直播經濟的良性循環。

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 陸劇吧

老人聽信直播間的推銷,認為買下的這些“藏品”終有一天會被回收,從而實現增值。受訪者供圖

“傳家寶”是假古董

今年四月,韋怡發現公公晝夜顛倒,白天精神總是不太好。經過詢問,才得知他深陷“高價回收古董”的套路中。

老人將存款都搭了進去,又借了親戚朋友的錢購買。為此,全家上陣勸阻,各種方法都用上了,老人仍然不肯收手,他聽信直播間的推銷,認為買下的這些“藏品”終有一天會被回收,從而實現增值。大兒子氣得要砸碎這些“假古董”,小女兒則指責韋怡一家人沒有看護好老人。

“子女說是假的,老人不相信,專家說是假的,興許能說服他。”為了結束家裡的爭吵,韋怡決定帶公公去鑒寶。

她先是在抖音平台私信了陝西省珠寶玉石行業協會的一位會員,請他直播時幫忙鑒定,又連線了不少鑒寶博主,得到的說法,均是“假的”。有鑒寶博主勸老人,“別把養老錢用在這些贗品上。”

但韋怡的公公還是不肯相信。5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舉行了一場民間收藏文物鑒定的公益服務活動,韋怡得知消息後,立馬帶公公去了現場。經博物館的四名專家聯合鑒定,公公的這些“藏品”均為現代工藝品,拿去的字畫甚至是電腦打印的。此時,老人才終於相信這不是古董,但他依舊堅信這些東西有升值空間,未來的某一天會被高價回收。

韋怡公公的遭遇並非孤例。新京報記者以“直播間古董”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台進行檢索,發現有32條相關案例。這些投訴開始於2022年,涉及金額由千元到萬元不等,這些消費者大多都聽信了直播間的暗示——有巨大的收藏升值價值,最後多由短視頻平台介入協商解決。

2024年5月,微信公眾號“嘉興公安”發文稱,秀洲的“洪阿姨”前不久刷到了一個賣擺件的直播間,後來又開始售賣翡翠原石,5000元一塊,主播稱購買之後會有“緬甸王子”前來收購,出價高達80萬元至200萬元,為此,洪阿姨在直播間陸續購買了43塊原石。

同月,有媒體報道,瀋陽康平縣公安局打掉了一個犯罪團伙,該團伙通過塑造熱愛公益的老闆形象,在直播間售賣假工藝品,甚至捏造“海外古董需要粉絲幫忙帶回家”的騙局,目前該團伙因涉嫌詐騙犯罪,已被刑事拘留。

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 陸劇吧

韋怡公公在直播間購買的“假古董”。受訪者供圖

邊演邊賣,收割老年人

“為什麼這次拍賣會輪到咱們的頭上了?這就是天意!”視頻里,主播一邊展示玉石擺件,一邊向“爹媽們”推銷,“因為咱們要找齊108位疾苦之人,幫他們脫離疾苦。咱們請的是財神,請到以後想不想把手中的藏品給變賣了?剛剛一個畫賣了八十萬,一個原石賣了兩百多萬。”

陳霏的母親今年60歲,從去年起,她關注的部分賬號就以這類劇情演繹的方式直播賣貨。有時主播稱售賣的“收藏品”是原主人拿來抵債的,包括玉器、錢幣、青銅器、銀飾、酒、硃砂等,售價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主播表示,這些“藏品”有很高的升值空間,請粉絲買下暫代保存,後期會去各地開巡展會,上門找粉絲高價回收。

陳霏的母親想到“古董”後期被高價回收,就能給女兒減輕一點房貸壓力,她便在直播間零零散散買了數萬元的“藏品”。

韋怡說,這就是這類賣“假古董”專用的話術。有些主播還會打造富豪千金、非遺傳承人等形象,說自己的“藏品”沒地方放,希望直播間的叔叔阿姨能幫忙守護“古董”,事後會以超過市場價20%的價格回收,或者參加線下拍賣會,將藏品高價拍出。此外,也可以放進博物館裡收租金,每日租金幾百元或者一千多元。在韋怡提供的視頻中,該主播介紹藏品時稱:“擁有它,你家多少口人的一輩子都可以完全躺平。”

為了自圓其說,一些主播還會發布在拍賣會、展銷會現場的視頻。賬號為“張律 自強不息”的主播發布過一條坐在豪車裡與外國人對話的視頻,幾個西裝革履的人圍坐開會,主持人手持一份寫有“國際易寶展覽中心”項目的文件,並表示“當這個項目完成,就是所有人分一杯羹的時候。”“這個中心的作用,就是讓叔叔阿姨們快速得償所願。”不過,新京報記者通過公開渠道並未查找到上述展覽中心的相關內容。

而另一主播“二牛.砥礪前行(小助理)”則發布多條巡展會視頻,在視頻中展示鑒定藏品“老票金磚、金卡”“文武財神”的過程,並聲稱“直接增值50,最終競拍成功”,但至於是50萬還是50%,視頻里沒有解釋。

在這條視頻的評論里,有多人評論稱他為騙子,要求退款,表示買下東西後就再也沒有音信。而在另一條“如果有藏品需要出售的,抓緊時間聯繫我報名”的視頻底下,不少用戶在評論中直接曬出自己購買的“藏品”。

為留住直播間的觀眾,主播還會時不時上架一些“福利品”,“十幾元二十幾元,吸引一批人留下,烘托一下氣氛,再結合藏品回收能賣幾百萬幾千萬的話術,老人久而久之就相信了。”韋怡說,公公深信這套話術,想給子女們留下傳家寶。

為了更好地收割老年人,“爹媽們”成為這類主播們的口頭禪,陳霏說,主播還會加老人的微信,假意關心老人,卻又鼓動他們不要聽子女的話。

並不存在的“天價藏品”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自6月底以來,仍有售賣“古董”的直播間在短視頻平台開播。被媒體曝光後,主播們在帶貨時表現得較為謹慎,他們鮮少直接宣稱售賣的是古董,而是反覆強調其精美與回收價值。

7月9日晚,視頻賬號“天龍御瓷5號”中主播正在帶貨,除了展示“寶物”,他還拿出手機展示保利公司的拍賣信息,聲稱當年高價拍賣的貨物,在這裡以千元、萬元便可買到。22時許,主播展示了一件紫釉浮雕鎏金福筒尊。該瓷器為紫羅蘭色,瓷器表面雕刻着八邊形花卉紋路。主播介紹,這件物品展現了雕刻藝術的巔峰,雕刻時只要錯了一筆,整個瓷器全部得報廢,目前全世界保存完整的只有這一件。製作者花了八年將這件“重器”設計、燒制出來。

主播聲稱,這件紫釉福筒尊於2014年3月18日拍出了15億的天價。“這件珍惜藏品,今天9999給大家上鏈接!”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升值空間,主播並未直接回答,只暗示說有。而當記者問及年代等問題,主播則說,“這裡不能說,什麼年代你們自己都懂,或者買了拿回去看,有七天鑒賞期,買回去自己看什麼年代。”

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 陸劇吧

主播展示了一件紫釉浮雕鎏金福筒尊。該瓷器為紫羅蘭色,瓷器表面雕刻着八邊形花卉紋路。直播截圖

新京報記者查詢拍賣公司官網,發現2014年該司公布的所有拍賣文物中,不存在直播時售賣的該件瓷器。也沒有查詢到該公司在2014年3月18日舉行了拍賣活動。此外,該司曾於2022年9月17日發表聲明稱,“近日,我公司發現有某些視頻平台個人賬號及微信個人賬號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假冒、盜用‘保利’字號發布有關公司拍賣、徵集之行為”,聲明提到,未經官方公眾號或官方網站發布的活動、行程、廣告及聯絡信息,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不予認可。

記者查詢直播間店鋪客服的企業微信信息,發現該客服屬於“昌南新區培磊百貨商行(個體工商戶)”,地址位於景德鎮,經營範圍為“茶具銷售,日用陶瓷製品銷售,新型陶瓷材料銷售”等,不涉及文物、古董銷售經營。

6月29日下午,視頻賬號“高山流水”的直播間內有909名觀眾,主播正在售賣一尊標價為2970元的金佛,他在詳情頁介紹,“藝術工藝品,非金質”,但直播時卻隻字不提,反而不斷暗示其可以升值。記者私信詢問時,客服則表示要聽主播講解。

評論區里,有人說主播是騙子,主播看到後表示:“不要聽信讒言,你們現在對我進行的傷害,就是跟我所有叔叔阿姨們為敵。你們可以傷害我,但是我請求你們不要對我的叔叔阿姨們造成困擾。”

據新京報記者觀察,這些主播往往有多個類似名稱的賬號,經常同步開播,但賬號後方均沒有呈現公司名稱,都是以直播間購物和微信、支付寶轉賬的形式付款。

收到貨之後,主播們便杳無音信。若是“爹媽們”問起高價回收,主播們則要求再支付一筆費用。有受害者表示,這又是一筆被騙去的錢。蔣密的母親就是這樣被騙走4800元。他說,一位自稱“陳會長”的人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在群內收款,表示這樣就能有人上門去高價回收“藏品”。然而當收款完成,群立馬就被解散了,也沒有人上門回收過“藏品”。“陳會長”還以群里有壞人搞破壞為由,私信讓老人們刪掉聊天記錄。

7月8日晚,名為“張律 自強不息”的主播主動私信記者,聲稱自己的直播間沒有古董了,現在向他支付2490元,“兩天後,就有人上門高價收購你以前買過的藏品,並且簽合同”。這筆錢的支付方式是微信轉賬或者支付寶,不提供任何憑證,等到交完錢後才有人上門簽合同。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他還轉來一張身份證照片,但畫質模糊,顯示名字為“張律”,但通過其轉賬信息可見,賬號最後一個字是“華”,他解釋稱這是公司賬號,但是具體是什麼公司,他並不說明。

他拒絕談論能增值的藏品是什麼,只說:“這個是買了賺錢,一個最低賺幾十萬。”

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 陸劇吧

兩位主播私信新京報記者花錢報名高價回收老物件活動。聊天截圖

受害者退貨維權難

今年五月,商家仍以博物館回收價值為誘餌,勸說想要退貨的韋怡,“我的意思是說您先退一部分,剩下的留着名額。”對方說,“秦總的青島博物館建成了,那這個(回收)名額就真的沒有了。”

韋怡堅持退款,然而訂單基本都超過了售後退回的時間,她只能根據訂單一筆一筆地私信商家,請求打開退貨退款渠道。有的店家同意退回部分藏品,拒絕全部退貨退款,有的店家則要求每單退款扣除10元到20元不等的手續費。為了早點追回錢款,韋怡只能妥協,“退款的時候發現已經有很多店家跑路了,我很怕拖延下去追不回來錢。”

商家發來的藏品大多貨不對板,韋怡得一件件核對買的藏品以及收到的藏品。“公公買得太多了,他不太記得住時間和樣式,得拍下藏品的照片發給客服,找客服幫忙確認。”有的藏品好不容易對上號了,但是包裝沒了,快遞員擔心藏品在路途破碎,又是一番溝通。韋怡維權的這一個月,下班時間都在和客服周旋以及寄快遞。

有的商家消失了,或者賬號名字幾經更改,難以辨認,韋怡只能找平台客服投訴。投訴需要有證據,韋怡將所有憑證都放上去,等平台審核通過,就迅速將快遞寄回。

因維權存在難度,韋怡、陳霏等人加入了一個名為“電商維權”的微信群。這個群組已經有112人,大多由受騙老人家屬組成,每當售賣“古董”類賬號開播,群內就會相互提醒,錄屏留證,平時也會交流探討維權經驗。

維權群里,劉楊的父親購買藏品的金額最大,達113萬。由於已經錯過了售後期限,劉楊私信直播間店鋪時也沒有得到回復,他找到官方平台持續投訴,還去12315投訴平台投訴了這些商家。截至7月3日,劉楊差不多追回了一百萬元左右。剩下的訂單,大多涉及已經消失的店家。

也有不少人沒有退款成功。陳霏私信直播助理要求退貨退款時,就被對方以沒有權限或者客服無權處理等多種理由拒絕。他們只能在平台上持續投訴,期望問題解決。

直播間劇本收割中老年人:真金白銀換假古董 - 陸劇吧

店鋪消失,無法退貨的訂單。受訪者供圖

“直播行業需法制化、規範化”

在維權之初,劉楊沒有報警,她從維權群里了解到,有家屬報警,但警方認為屬於交易糾紛。對此,上海博和漢商律師事務所律師謝海濤表示,若能向警方提交充分證據,證明直播間存在虛假宣傳或用高價回收話術誘導消費者購買,即可構成詐騙指控。

謝海濤說,如果賣方宣傳是古董,實際上就是普通的工藝品,無論是否承諾回購,都已經構成詐騙犯罪,把工藝品包裝成古董具備投資收藏價值,讓買方誤以為自己買的就是古董,進而完成支付,這就是虛構事實隱藏真相,讓他人誤以為真,進而交付財產,是典型的詐騙。“即便沒有宣傳產品是古董,但承諾會對產品進行回購,沒有回購過或設置各種障礙阻止回購,也構成詐騙犯罪。”

然而記者發現,在實際售賣過程中,這些直播間的主播們經常告知老人們,不可以拆封“藏品”,並表示拆封后價值將大打折扣,劉楊的父親收到郵寄來的藏品後就基本沒有拆封,這更讓消費者無法對“藏品”進行檢查和估價。

“受騙老人及家屬應該聯合起來報警。”謝海濤建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說,如果平台明確知道相關店鋪的違法行徑,或已經接到了相關投訴卻不處理,那麼平台也將承擔一部分的連帶責任。

新京報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以“直播間”“古董”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河北省饒陽縣人民法院出具的一份判決書顯示,2019年初郝某某通過短視頻平台進行直播售賣假銀元,並通過微信在直播間添加購買人員為微信好友,繼而將從古董市場購買的新工藝贗品冒充真銀元向對方展示,並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賣給對方,共騙取資金29000餘元。2020年6月30日,被告人郝某某被判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五千元。

2021年3月,山西省偏關縣人民法院也曾判決過一起詐騙案,2020年3月28日,兩名被告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直播間及微信聊天中聲稱自己的古董是春秋時期的老貨、保真。售賣銅鏡、木雕、玉壺、銅錢等“古董”,騙取金額18270元。經山西省博物院鑒定,上述物品均為非文物。

劉楊在受訪時表示,他認為平台監管不力是導致父親大量購買“藏品”的重要原因。

朱巍指出,這類詐騙行為直播間應承擔主要責任。即使直播間售賣的是真古董,涉及交易也可能會被定為非法經營罪或倒賣文物罪。但是以下幾種情況,平台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一是平台知道或應當知道這些直播間有可能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卻依舊不採取措施;二是店鋪售賣假貨,平台沒法提供售賣假貨的直播營運者的真實身份信息,此時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三是直播間在直播過程中買流量,平台有可能承擔廣告經營者的責任。

7月10日,新京報記者在相關短視頻平台提交了對上述賬號的舉報投訴,平台回應稱,“平台已收到你的投訴,將儘快完成審核,若確實存在違規的情況您的舉報將被通過。”

蔣密向平台發起投訴後,經平台查實該直播確有違規,且商家的保證金賬戶仍有餘額,便迅速開啟了退貨退款通道,但是對於那些早已消失、保證金賬戶已空的商家,平台並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也引發部分維權者對直播間內購物的安全性的擔憂。

朱巍認為,直播行業現已跨越初創期的野蠻生長,需要進入一個以法制化和規範化為核心的新階段。特別是在消費者權益保障領域,直播帶貨的規範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平台直播應建立起分級分類管理機制。”朱巍建議,分級可以按照直播間的銷售資質、信用等級做劃分,並且應該落實黑名單禁入制度,目前已經有平台在建設這種機制。其次線上線下需要統一管理,線上出了問題,不僅是要封號,還要同時去線下找到這個人,承擔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再次就是分類管理,比如說保健品、古董類售賣本身就有專門的規定,更應該納入其細分類別下嚴格監管。

當下,許多老年人主動投身於網絡經濟新業態的消費之中,社會也不斷呼籲網絡建設多一些適老服務,在此背景下,朱巍指出,為了防止老年人陷入權益糾紛,平台方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特別是在保健品、文玩等需要嚴格監管的領域,應主動向老年用戶發出提醒,加強資質監管與內容篩查。

(除朱巍、謝海濤外,其餘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汪暢 實習生 黃馨悅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李立軍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