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圖片
“我國奶業正面臨2008年以來最大的挑戰。”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奶業大會上,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於康震直言不諱。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李勝利分享了一組調研數據稱,2023年生鮮乳量過剩超過200萬噸,行業虧損面超過80%。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是連續5年保持營收凈利雙位數增長的新希望乳業(證券簡稱“新乳業”),也沒能實現增長目標,且資產負債率高居a股乳業榜首。
李勝利建議乳業奶業可以向生豬行業學習去產能,而新希望乳業脫胎於新希望,後者是正是頭部養豬企業。
更有意思的是,新希望乳業最近增選李巍為第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董事會戰略與發展委員會委員,今年72歲的李巍正是中國前首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配偶,後者也是新希望乳業的共同實際控制人。
李巍走到台前,無疑在向外界釋放信號,面對行業困境和負債高企,站在背後的劉永好家族真的坐不住了。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1、未達目標
2023年,由於原奶價格不斷下降,飼料成本高位運行,國內奶企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困境。
農業農村部公布的信息顯示,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從2021年末高點4.38元/公斤,下降至2024年2月的3.63元/公斤。
寒意傳遞至上市公司業績。choice數據顯示,申萬三級行業-乳品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在去年歸母凈利潤錄得下滑;有8家扣非凈利潤出現下滑,佔比近半。
作為百億級企業,新希望乳業的成績單算是可圈可點。
2023年,新希望乳業實現營業收入為109.87億元,較2022年的100.06億元增長9.80%;歸母凈利潤為4.31億元,較2022年的3.61億元增長19.27%;扣非後凈利潤為4.65億元,同比增長57.86%。
上市以來,新希望乳業已連續第5年保持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
不過,營收和凈利雙增的新希望乳業,並沒有達到此前定下的目標。
2020年,新希望乳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67.49億元、2.71億元,該公司彼時提出至2023年度合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與2020年相比均不低於95%。據此測算,2023年新希望乳業的營收、凈利潤的目標分別為131.61億元和5.28億元。
但顯然,新希望乳業在2023年的業績沒能達到上述目標。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也在2024年投資者大會上直言:“其實去年的業績增長對我們來說還遠遠不夠,但相對而言還算可以。”
增長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業務模式。
新希望乳業的核心產品是巴氏鮮奶,通過深挖有機鮮牛乳市場,並逐漸輻射到風味乳、常溫奶領域,既實現短期內依靠產品亮點迅速搶佔市場,也避免了直接在常溫奶賽道與伊利、蒙牛兩大乳企短兵相接。
但由於“鮮活有機乳”對原料、倉儲、物流有着更為嚴苛的硬性要求,新希望乳業的營業成本也十分顯著。報告期內,該公司液體乳及乳製品製造業的營業成本高達70.03億元,同比增長7.08%,光是運輸費用就花費了7.27億元。
高額的成本壓縮了盈利空間。2021-2023年,新希望乳業的凈利率都不足4%;2021年和2022年甚至比不上行業中位數。
新希望乳業判斷這波原料奶下行周期會相對較長,席剛表示“重要的是保持好戰略定力,在行業低谷時比同行表現更好”,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加快下游消費復蘇,。
除了熬過去,新希望乳業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2、負債率第一
想要熬過周期,新希望乳業還有更大的挑戰在於負債高企,這是多年來的老難題了。
早在2015-2017年,新希望乳業的規模還遠沒有今天如此龐大,營收不足50億元,凈利不到3億元,資產負債率就已經達到70%左右。
彼時新希望乳業解釋稱,公司融資渠道相較於一般上市公司還較為單一,資產負債結構中向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銀行的短期借款及其他應付款較多,使得負債佔比較高。
上市後,新希望乳業的高負債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2019-2023年,公司資產負債率一路走高突破70%,尤其從2021年起,新希望乳業的資產負債率連續三年在行業中高居榜首。
長期維持高負債率或與新希望乳業的擴張戰略相關。作為一家區域乳企,新希望乳業希望通過“買買買”的併購方式布局全國。
“在產品層面,新希望乳業會進行戰略性的資源整合,去滿足不同的需要。”席剛曾提到,新希望為了加速發展不斷去併購企業,就需要不斷增加融資。
“資金是很好的槓桿,所以這個槓桿負債的加大,也是槓桿在增加,其實是在助推我們高速發展。我覺得,負債稍微高一點,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對企業風險也是可控的。”席剛表示。
回過頭看,新希望乳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併購史。新希望集團在決心將旗下業務拆分,單獨入局乳業後,就制定了“收購、整合(品牌、資源)、聯動、全國(市場)、前三甲”的擴張戰略,此後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收購了杭州雙峰、河北天香等乳企,為全國化經營打下基石。
2019年至2021年1月,新希望乳業累計投資30多億元,以收購、戰略投資等形式,先後入駐現代牧業、福州澳牛、寧夏寰美、綜合牧業、新澳牧業等多家乳業公司,並在西北、華中、華東等多個地區市場完成了布局。
目前,新希望乳業旗下擁有66家控股子公司、15個主要乳品品牌、16家乳製品加工廠,以及13個自有牧場。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一方面是自身資產負債率高企;另一方面則是體量龐大、分部廣泛的子公司,使新希望乳業面臨著產能管控難題。
根據財報,2023年16家子公司的實際產能為118.06萬噸,僅為154.85萬噸設計產能的76.24%,僅有6家子公司達到了設計產能要求。
負債高企下,新希望乳業開始改變戰略焦點。2023年5月,新希望乳業發布全新五年戰略規劃,稱其將堅持以“內生增長為主,併購為輔”。席剛在會上表示,該公司計劃推動規模複合年均雙位數增長,並將負債率降低10個百分點。
3、釋放信號
新希望乳業敢把戰略焦點由“買買買”慢慢轉為“內生增長”,主要是多年布局下,更具增長動力的低溫業務已經具備一定優勢。
2022年,新希望乳業低溫產品的全國市佔率已超過10%。低溫業務是行業公認的高增長領域,權威機構預計,今後三年,低溫奶的複合增長率還將達到10.5%,遠高於常溫奶的4.9%。
前景雖好,但行業的高速增長卻一頭撞上了消費降級的宏觀之牆。
新希望乳業官方銷售渠道顯示:“24小時鮮牛乳”售價5.5元/190ml、“24小時黃金營養乳”售價6.5元/200ml、“24小時鉑金全優乳”7.5元/200ml、“24小時限定娟姍乳”售價9.9元/200ml。
這些價格甚至不用作橫向對比,僅憑生活常識就能意識到絕不便宜。然而,消費市場呈現出來的信號是另一番景象——性價比越來越重要。
歷來昂貴的嬰幼兒奶粉市場也在降價。
飛鶴財報顯示,2023下半年營收98億元,同比下滑15.8%;歸母凈利潤16.9億元,同比下滑36.9%。主要原因就是行業價格戰壓力傳導下的產品降價。
澳優財報也顯示,加大佳貝艾特“悠裝”品牌的折扣促銷力度,是導致毛利率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行業大規模追求性價比的趨勢下,新希望乳業最高去到9.9元/200ml的產品定價,能否殺出一條血路,並不好說。
性價比越來越重要同時,低溫業務的競爭也開始激烈。隨着低溫冷凍技術的升級和國內物流效率的提升,新希望乳業保有的“新鮮優勢”正在不斷被全國性大型乳企威脅。
根據歐睿數據,2022年中國低溫奶前三大公司分別為光明乳業、蒙牛乳業和新希望乳業,其中新希望乳業的市場佔有率雖與排名第二的蒙牛乳業差距不大,但僅是光明乳業市佔率的二分之一。
事實上,低溫奶行業早已走過品類教育期,目前市場內巨頭林立。但與全國性大型乳企相比,新希望乳業始終存在知名度上的差異,尤其在定價不低的基礎上,已經建立的優勢恐怕並不牢固。
此外,新希望乳業還遭遇監管處罰。4月19日,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財政局的一份處罰通知,揭露了當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被層層轉包的情況。其中涉及的安徽新希望白帝乳業有限公司,是由新希望乳業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最終被臨泉縣財政局罰款19.1086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10萬元。
種種危險的局面,可能是72歲的劉永好夫人李巍走向前台的直接原因。今年3月以來,李巍一改過往低調作風,獲任新希望服務的非執行董事,頻頻走訪新希望服務在各地的在管項目;僅僅3個月後,李巍又當選新希望乳業的非獨立董事,所釋放的信號再明顯不不過了。
能否在競爭越發激烈、性價比稱王的市場把低溫業務推上一個新台階,從而突破低凈利、高負債的困境,可能是李巍進入董事會後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也將成為外界觀察劉永好家族動向的一個窗口。
參考資料:
創業最前線《“買買買”節奏放緩,新希望乳業卷向低溫奶》
貝多財經《新希望乳業成績不達標:大肆併購負債纍纍,席剛壓力不小》
乳業時報《新希望乳業,“豪賭”消費升級》
東海證券《新希望乳業(002946):“鮮戰略”致勝正當時,繼往開來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