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馬面裙去看國風劇!話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吸引年輕觀眾“盛裝”出席

娛樂頭條 8271℃

一縷墜胡聲肅殺悠揚,千年古畫竟暗藏詭船謎案,隨着張擇端拾起台口的梅船,屏幕逐漸升起,時間倒回北宋宣和三年,傳世之作被遮掩的真相也即將現世。國風懸疑舞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端午假日起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不少青年觀眾穿着馬面裙前往觀看這部國風劇。

穿馬面裙去看國風劇!話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吸引年輕觀眾“盛裝”出席 - 陸劇吧

該劇選取原著小說中的“梅船案”與“八子案”,將北宋士子間的貌合神離揭露無遺。故事始於八位北宋摯交文人間因“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關於“新舊黨爭”的精彩辯論。宋制漢服、文人雅集、詩文相和,琴、棋、書、畫、茶、酒、香匯聚一堂,一派古風古韻躍然舞台之上。為了更好地為觀眾呈現這個簡而不失其華的朝代,劇組在音樂、服裝、禮儀、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下了功夫。

勤研習 再創新

舞台上看似信手拈來的日常雅趣,卻是演員歷經三個月密集培訓的成果。導演王駿曄分享創作過程時提到:“挑選演員時,就囊獲了好幾位本身就有才藝的青年演員,他們或會寫書法或有戲曲、武術功底,進組後還特地邀請了不同領域的老師,教演員宋朝禮儀、練習當時的儀態,精進書法琴技,學習點茶打香印。”於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創作的可能性也在不斷生髮。例如,雅集伴奏的一曲《春啟》,便是演員從零開始練習,至今能在舞台上現場演奏的古琴曲。全劇音樂方面也選用簫、古箏、琵琶等傳統樂器進行創作,利用其獨特音色來表達特定的情緒和氣氛,打造了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音樂氛圍。

穿馬面裙去看國風劇!話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吸引年輕觀眾“盛裝”出席 - 陸劇吧

臨近中場,劇情轉折。汴京汴河上,兩艘大船忽然相撞,漫天梅花飄下,一艘大船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憑空消失,另一艘船艙內出現二十餘具屍體,多為中毒而亡,甚為離奇,就此,探案三人組悉數登場,懸案劇情從而展開。案件中大船憑空消失的障眼法在舞台上完整還原成為該劇另一大亮點。舞台整體的基本構造來源於中國建築木作的樑柱結構,所有舞台物件都由木質材料通過不斷重組產生,不同形制、不同體量的木料縱橫相交、層層疊疊,構成一張巨大的迷網。

宋美學 新表達

宋代的文化與藝術表現出了更為純粹的中國風格,淡泊秀麗中透出精緻典雅,舞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服飾就奉宋代書畫為美學圭臬,儘可能復刻宋朝服飾、面料的制式,細節輔以手繪紋樣與手工縫製。例如,女性角色身着的“抹胸+褙子”就是宋朝女性最典型、最時興的裝束,劇中開封府左軍巡使顧震服飾使用的錦緞則不同於文人角色身上的粗麻。色彩則以低飽和度的藍、綠、灰、棕等顏色表達宋人衣袍素雅、返璞歸真的審美情趣。

穿馬面裙去看國風劇!話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吸引年輕觀眾“盛裝”出席 - 陸劇吧

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冶文彪歷時十年寫成這部長篇巨著,該作以名畫為切入點,又從名畫中帶出故事,將畫卷中824個人物逐一賦予故事,試圖挖掘隱藏在畫卷背後的驚世陰謀。話劇中心演員賀坪、郭林、何易等領銜出演的該劇將上演至23日。如果說“好看”是觀眾對人物演繹或劇情故事的肯定,那對劇中文化的抽絲剝繭和對技藝的追根溯源,表現了內心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渴望。

近年來,古風、國風成為舞台乃至社會熱點,是華人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更是年輕人與時俱進的個性表達。此前,大熱話劇《紅樓夢》《西遊》等一系列根據中國經典名著改編的作品也掀起了一股國風舞台潮流。

春節期間,馬面裙就成為走親訪友的“禮服”。隨後,年輕人就在傳統節日里開始穿戴傳統服飾,進而把這股潮流帶入了觀劇體驗。(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