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視評丨音樂節被取消的“不可抗力”是否真的不可抗?

娛樂頭條 4535℃

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今年,音樂節“退燒”來得有點猛烈。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到5月期間,全國各地已官宣的音樂節多達50多場,而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整理,其中至少有近10個音樂節宣布延期乃至取消,佔比將近五分之一,其中不少是“一次性”音樂節,但也不乏老牌音樂節。近年來,音樂節呈現擴圈態勢,從小眾走向大眾,但今年音樂節的舉辦走勢卻反其道而行之,而官方公布的原因多為“不可抗力”。

極目視評丨音樂節被取消的“不可抗力”是否真的不可抗? - 陸劇吧

音樂節現場(網絡截圖)

“不可抗力”是一種法律術語,原指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通常包括地震等自然災害與一些突發的社會異常事件。但卻在近期的音樂節頻頻出現,幾乎是統一說辭。他們遇到的“不可抗力”到底是什麼?有分析認為,嘉賓陣容重複率高、統籌倉促、管理混亂,再加上擺爛式的售後服務,高票價與低體驗,如此一來,儘管線下演出數量激增,但並沒有讓行業往正向發展,反而攪渾了市場,讓觀眾頻頻吐槽。

可見,官方所謂的“不可抗力”,無非是音樂節臨時取消的一種說辭。如果大操大辦卻質量不過關,只會拿“不可抗力”來掩蓋慘淡。這種落荒而逃、出爾反爾,是對樂迷與觀眾的不負責任,也是對音樂節文化的褻瀆。

音樂節“取消潮”,也揭露了戶外音樂節行業正面臨的困難。在競爭激烈的音樂節市場,僅靠臨時搭台、七拼八湊,邀請幾位有粉絲基礎的藝人,已不再能夠支撐起自身的發展。音樂節本質上是一場文化盛宴,不能被當做快速“圈錢”的工具,要想長期發展還是要找准自身特色定位“小火慢燉”,向文化內涵挖潛。“不可抗力”固然會及時止損,但主辦方也應當清楚,推動音樂節文化迭代升級,才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密碼。

(來源:極目新聞)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