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娛樂頭條 3032℃

文|凝媽悟語

電影《第二十條》是有淚、有笑、又有信息量的電影,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幫助非常大。

作為一個家長,首當其衝關注的是電影中涉及到的校園霸凌問題。

教導主任張主任的兒子張科夥同其他幾個同學霸凌同學,其育兒水平有待商榷,但是他在張科被打時的做法卻非常值得借鑒。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張主任發現兒子被韓雨辰打得鼻骨斷裂,甚是心疼,但他卻異常冷靜。他沒有怒氣沖沖地找對方家長和孩子理論,也沒有給學校製造壓力,而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向學校反映了情況,由學校領導找家長,避免了和對方的直接衝突。

第二,直接報警處理,通過正常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法律意識非常強。

第三,即使知道對方家長是檢察官,和警方是相關部門,他也毫不通融,堅決不撤訴,堅持秉公處理,立場非常堅定,可見他崇尚的是清正廉潔。

在警方協調下,雙方家長見面時,張主任的表現又可謂教科書級別:

►►►他情緒穩定,心平氣和地和對方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態度,一般不會引起沒必要的糾紛。

►►►也沒有提出特別過分的要求,訴求只有一個,就是“當面道歉!”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因為,他雖然是教導主任,但並非明察秋毫,並不知道兒子張科對其他同學實施了霸凌,打他的孩子是見義勇為。他被告知兒子霸凌同學後,當即表示查實後會承擔全部責任。當學校查實的確是兒子霸凌同學後,他立即撤銷起訴,還韓雨辰清白,接受處罰。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茂娟卻用自己的不理智換來了不該有的牢獄之災,本來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卻把自己推向了對立面。

李茂娟看到兒子韓雨辰被打,完全沉不住氣。她知道是張科打擊報復,找了幾個小混混把兒子打了,就火冒三丈。

正巧有機會見到張科爸爸張主任,她火急火燎地趕過去,在酒桌上直接發飆,摔碎了酒杯、不斷用言語刺激,用離婚的字眼戳痛張主任的傷疤,情緒激動處,竟然和張主任扭打在一起,導致張主任摔傷骨折。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張主任依然堅持自己的一貫做法,沒有私下處理,而是訴諸法律,直接起訴李茂娟,導致李茂娟被拘留一周,在心理上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後悔莫及。

由此看來,張主任雖然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本人在法律意識、良好情緒、態度堅決、心口如一這方面做出了良好示範。張主任處理校園霸凌的方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堪稱教科書級,很有一套,值得借鑒。

同時,結合其他電影情節,我們在處理校園霸凌問題時,可以採取更為合理的方法,保護孩子的同時保護自己: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1)走法律途徑

如果孩子被打,不要試圖私下處理。避免意氣用事,以泄私憤的方式,把小事變成大事,把正義變成罪過。

在電影中,李茂娟就做出了不好的示範。

在現實中,曾經有孩子爸爸為了伸張正義或者報仇雪恨,直接以暴制暴,把欺負人的孩子打傷、打死,給自己帶來了更為嚴重的牢獄之災,讓孩子的後半生無依無靠,更是得不償失。

正確做法應該是直接報警處理,走正規途徑為孩子討回公道。這樣的方式,可以保全自己和孩子,並讓孩子能在更長時間內得到保護。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2)守住底線,堅持原則

在處理校園霸凌問題時,可能會因為複雜的人情關係,讓自己進退兩難。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不要心慈手軟,為了一點個人利益,就輕易放棄底線,一切按規章行事,才能保平安。

在電影中,如果韓明給張主任送了茅台以求其撤銷起訴,作為檢察官就是違背了紀律,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就結束了,孩子的未來也見不到曙光。

如果張主任因為懼怕檢察官或者對方是警察親屬,而不予追究,自己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侵害,也無法為人師表。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3)和孩子共情

看到有孩子說,自己被校園霸凌9年,一直不敢告訴父母或老師,他覺得自己是錯的一方,內心非常痛苦。

這是很多被霸凌孩子的真實寫照,他們害怕說出來大人不相信、害怕被批評、害怕被欺負得更厲害。

事實上,如果一直不說,就會被當軟柿子捏,只能被長期欺負、被更惡劣的欺負,永無出頭之日。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當孩子告知我們被欺負時,一定要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理解,父母是可以依賴的人,孩子才會及時袒露心扉,才會避免後續的被欺負。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4)做為旁觀者要用更理智的方式制止霸凌

很多孩子血氣方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時候魯莽的行為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陷入一個更難處理的境地。

就像韓雨辰,看不慣同學被欺負,直接把打人者張科打了,雖然是見義勇為,但是給別人造成了傷害,就意味着可能要承擔責任。

更為理智的方式是,看到別人被欺負,自己不要冒然以暴制暴,而是及時留下證據,或者找到讓霸凌者害怕的人來制止,才能將壞人繩之以法,避免後續的霸凌行為。

像張科在學校是小霸王霸凌同學,但是在爸爸面前卻是乖孩子,說明很聽大人的話,如果能找到爸爸或者老師前來,問題就能得到更圓滿的解決。

電影《第二十條》:兒子被同學打斷鼻骨,爸爸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 陸劇吧

寫在最後:校園霸凌是存續時間很久的問題,有隱性也有顯性,被欺負的孩子不願意承認、看到的孩子不願意站出來指認,處理起來非常困難,主要是因為人們總是慣性地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處理,而不習慣用法律等更穩妥的方式維護正義。看完電影《第二十條》,應該就能找到更好的答案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