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唱家母子從雪山踏歌而來

娛樂頭條 1448℃

  中新社昆明2月10日電 題:藏族歌唱家母子從雪山踏歌而來

  作者 繆超 時文枝

  “山在等你喲,水在等你喲,路旁的花兒迎風擺,請你留下來......”10日,甲辰龍年春節、藏曆木龍新年。著名藏族歌手、國家一級演員扎西頓珠登上2024年雲南省春節文藝晚會,傾情獻唱全新改編的雲南經典民族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這首歌是根據“阿詩瑪故鄉”昆明石林彝族撒尼民歌及素材創作的一首多聲部合唱曲,歌唱彝族的美好生活,以及對遠方客人的盛情邀約,自1953年傳唱至今。

藏族歌唱家母子從雪山踏歌而來 - 陸劇吧

圖為1月26日,扎西頓珠參加2024年雲南省春節文藝晚會綵排。 (主辦方供圖)

  為何由藏族歌手演唱彝族風格歌曲?扎西頓珠告訴記者,雲南有26個民族,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媽媽曾說,用好歌曲增強團結,用好聲音凝聚力量,一直是雲南音樂工作者創作和歌唱的原則。”

  扎西頓珠的媽媽是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宗庸卓瑪。1964年,宗庸卓瑪出生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最偏僻的地方羊拉鄉,那是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腹地,平均海拔約4000米,境內雪山縱列、峽谷深切,村落與房舍如氂牛般散落峭壁之上。

  高寒荒涼,交通閉塞,但這裡的人們喜歡唱歌,上山唱歌,下山唱歌,放羊唱歌,他們用高亢質樸的歌聲與荒涼對抗。從小,聖潔的雪山泉水滋養着宗庸卓瑪的歌喉,奶奶和母親的歌聲令她耳濡目染,她學會上百首世代傳唱的藏族民歌。

  11歲時,宗庸卓瑪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德欽縣城報考文工隊。從羊拉鄉的村子步行去縣城,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整整走了5天山路。

  16歲那年,宗庸卓瑪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在上海,宗庸卓瑪系統學習到音樂理論和科學唱法。扎西頓珠說,“媽媽畢業時,也曾想過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但她的老師王品素提醒:你是雲南這片土地培養的,要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為父老鄉親演唱。離開了這片土地,你就會沒了根。”

  回到雲南,宗庸卓瑪以家鄉為題材,創作演唱《故鄉的哈達》《梅里雪山的女兒》《山谷的迴響》等60多首清澈嘹亮、宛轉悠揚的歌曲,從雪山飛出,在高原傳開,唱響華夏大地,唱遍五湖四海,被國外評論家譽為“當今藏族金嗓子”。

  1987年,扎西頓珠出生在雲南昆明,自幼受母親影響,他對音樂表現出濃厚興趣。從6歲學習鋼琴、豎笛、薩克斯等西洋樂器,也練習竹笛、葫蘆絲、巴烏等中國民族樂器。“媽媽教導,音樂要融合中西,博採眾長。”

  長大後,扎西頓珠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畢業於音樂劇系。尋着母親的腳步,他回到家鄉雲南,致力於通過現代、時尚的方式演繹傳統民族音樂。多年來,這個外表帥氣、歌喉獨特的青年歌手,時刻不忘傳承民族音樂,原創歌曲《陽光》《川藏路》《天堂的門口》《歸去來》等民歌佔據他作品中的很大比重。

  如今,隨着藏族歌手年輕化程度越來越高,hi-pop以及純藏語rapper為藏音樂注入了新風格、新力量。除《北京的金山上》《山谷的回聲》等經典作品外,民謠、說唱等形式的藏族歌曲不斷豐富。

  “音樂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而東西方、各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碰撞,不僅讓藏族音樂綻放出更加艷麗的光芒,也讓藏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扎西頓珠說,在昆明石林的彝族村莊,人們愛唱《北京的金山上》《卓瑪》《高原紅》等藏族歌曲,在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們跳的廣場舞里有藏族弦子,有傈僳族和納西族的情歌,也有彝族的敬酒歌……

  身為年輕一代的藏族歌手,扎西頓珠希望通過歌聲串聯雲嶺大地上一個個文化繁榮的閃光點,展現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圖景。(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