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上春晚起爭執,雅俗共賞有何不可?

娛樂頭條 4014℃

“科目三”上春晚起爭執,雅俗共賞有何不可? - 陸劇吧

□陳奇 (井岡山大學)

近日,“多地春晚綵排出現科目三”引髮網友關注。其中傳播度最廣的視頻是趙本山弟子宋曉峰在安徽台錄製春晚小品時跳“科目三”舞蹈片段。此外,廣東、遼寧等省份的2024年春晚綵排花絮中也出現了“科目三”的身影。

扭胯搖花手,絲滑小連步,搭配“江湖一笑”配樂,“科目三”舞蹈自出圈以來便一直飽受爭議。如今隨着“科目三”登台多地春晚的消息傳來,網友更是爭論的不可開交。支持者表示雅俗共賞有何不可,反對者則直言土味舞蹈成何體統,甚至是調侃到“科目三上春晚就把電視砸了”。

作為一種發源於年輕群體之間的舞蹈,為何如今又遭到不少年輕人的抵制呢?一方面,很多年輕人將“科目三”與“精神小伙”和“社會搖”掛鈎,認為這種舞蹈“出身不正”。另一方面,不少年輕人認為“科目三”是名副其實的“老梗”“爛梗”,難登大雅之堂,甚至拿出社交平台上反對居多的投票結果來論證。與此同時,信息繭房的存在讓不少人只接收到和自己觀點相近的信息,於是更加篤定了絕大多數人反感“科目三”。

然而彼之砒霜吾之糖蜜,在你眼裡的俗不可耐,也可以是別人眼裡靈性活潑。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科目三”為很多中年人和小孩所喜聞樂見。此外,所謂的社交平台投票本就以年輕人為主,這樣的投票結果能代表廣大群眾嗎?再者,土不土那是個人審美評判,火不火卻是眾人有目共睹。在短視頻平台,“科目三”的播放量超過500億次。不僅如此,“科目三”更是火到了台灣,火到了海外,甚至火到了世界舞蹈大賽上。散落在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因為一支舞蹈分享着同樣的快樂,這樣的“科目三”有其價值所在。

誠然,不少年輕人抵制“科目三”上春晚的背後,其實折射出他們對如今春晚缺乏創新的不滿。很多人常說以前的春晚有什麼就火什麼,現在的春晚什麼火就演什麼。然而也應該看到,文藝創新絕非空中樓閣,而是需要紮根於生活,作為一種現象級的舞蹈,“科目三”顯然有理由作為春晚節目的創意來源。並且據當前透漏的綵排花絮可以看到,多地的“科目三”舞蹈並非照搬照抄,而是融入了當地的特色民俗文化,這樣既熟悉又陌生的“科目三”或許也值得一看。

春晚作為面向廣大群眾的晚會,雅俗共賞自然是其應有之義。當然,創作者也應該從不同的聲音中讀出觀眾的期待,實現引用和創新的平衡,努力尋求觀眾的最大公約數。但歸根結底,“科目三”的本質就是一種舞蹈,不必捧得過高,也不要貶的太低,對於它是否能夠正式登台春晚,我們不妨寬容視之。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