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鯤鵬擊浪》正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以及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熱播。日前,由湘潭大學、民進湖南省委會、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致敬偉人 共築青春夢”《鯤鵬擊浪》湘潭大學交流分享會在湘潭大學舉辦。《鯤鵬擊浪》劇組主創亦前往韶山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籃,參觀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和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活動現場,主演劉承林、米卓清等演唱《鯤鵬擊浪》主題曲《擊浪》。
湘潭是毛澤東的家鄉,是他求學、求知、成長、領導中國革命的起點。百年後的今天,《鯤鵬擊浪》劇組主創在湘潭大學與青年對話交流,既是重溫革命歷史,也是致敬偉人青春。談到《鯤鵬擊浪》大膽起用新人演員,總製片人高軍表示這部劇展現的是1918至1921年的歷史,毛澤東的年齡段是25至28歲:“飾演青年毛澤東的演員一定要後繼有人”。為此,《鯤鵬擊浪》的選角持續了半年時間,從全國範圍內的6000多名候選演員中,劇組數度推翻暫定人選,最終才確定如今這個以00後為主力的主演陣容。
談及創作歷程,總編劇馬繼紅表示從事電視劇創作30年,《鯤鵬擊浪》是最艱難的一次,創作歷時四年,四易其稿,是在歷史縫隙中挖掘礦藏。由於反映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書並不多,《毛澤東年譜》上記載的這段歷史只有區區6頁紙。為了完成劇本,馬繼紅找來陳獨秀、李大釗、楊昌濟、蔡元培、鄧中夏、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黃侃、黎錦熙等和毛澤東相關的人物傳記,讀了近100本,沿着毛澤東的生命足跡,從韶山到長沙、到北京,重走一遍他生活的道路,就這樣一邊讀書,一邊採風,最終完成了作品。
導演劉飈是湖南人,此次隨《鯤鵬擊浪》劇組回到家鄉,面對湘大學子,談話間鄉音滿滿,他表示:“我曾立志拍一部戲,講湖南人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講湖南人的青春、中國的青春。《鯤鵬擊浪》幫我實現了這個創作志向。”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