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楊錦英
“9.9元買個安心。”“出門三件套:口罩綠碼隔離險。”近來,全國疫情多點散發,許多市民因疫情防控要求,需要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隨着隔離風險的提升,“新冠隔離險”(以下簡稱“隔離險”)也躋身網紅險種之列。
新冠隔離險,指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新型保險,投保人如在保期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被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可因此享受津貼補助。
9.9元一份的隔離險真的能買到心安嗎?極目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買保險容易,真正要拿到賠付卻存在種種限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鬍宏兵提醒,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保險時應閱讀保險條款,進行選擇性的購買。
部分隔離險投保存在限制
記者查閱發現,市面上的隔離險種類不算多,自2021年年中逐漸興起以來,眾安、平安、眾惠、現代財險、太平財險、泰康在線等保險公司推出了相關產品。
此類保險往往同時保障新冠肺炎身故、確診、隔離以及意外傷害等情況,平均月費從4.9元到數十元不等。點開頁面,“月交9.9元起保障高達100萬元”“集中隔離津貼每日最高500元”等宣傳語十分吸睛。
某隔離險投保須知節選
但點開各個保險的《投保須知》仔細研究,才發現天下沒有“躺着賺錢”的好事。
雖然標着“新冠隔離津貼”,但是大部分隔離險只賠付強制集中隔離的情況,只有現代財險“愛無憂”意外保險、眾安“抗疫安心保”、眾安“愛無憂防疫保障”等3款產品同時提供居家隔離保障。
同時,幾乎所有的隔離險都在《投保須知》中說明,以下情況不負責賠償:在投保前已確診或疑似感染的;已收到通知要求隔離的;境外地區(含港澳台)入境要求被隔離的。
有的保險還規定了投保人的職業和年齡,如現代財險“愛無憂意外險”不承保家庭主婦/夫、離退休人員等,被保險人年齡段需為30天至65歲。
除了此類硬性條件,部分用戶遇到了因地域而無法購買隔離險的情況。家住上海的賀女士1月14日下單了一份保險,但隨後詢問客服卻被告知需要退保——原因是上海已經出現中高風險地區,即使賀女士所處的是低風險地區,也不能投保。
賀女士感到十分疑惑:合同中的確規定,投保前處於中高風險地區無法賠付,但上海這麼大,自己處於低風險地區,也沒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怎麼就不能投保呢?經過再三磋商,對方的理賠員才回復稱,可以投保,如屬於保險責任將理賠。
資深保險經紀人孫雅傑對記者透露,這可能是由於保險公司採取了風險控制。例如某省份有疫情發生,可能將按投保人身份證前6位校驗到市進行風控,被風控用戶無法投保,需要待此地區為低風險再進行投保嘗試。
買了隔離險卻可能無法理賠
即使成功購買上了隔離險,也有可能無法理賠,與保險金失之交臂。
大學生小於1月16日從北京返鄉,由於學校所在地突然變成了中風險地區,社區通知他到酒店進行集中隔離。巧的是,當天上午,他剛剛購買了一份39元的隔離險。但由於保險下單後有7天的等待期,小於無法申請賠付。
小於購買的隔離險
事實上,即使過了等待期才被隔離,小於也無法理賠——返鄉探親所導致的隔離已被列入不少隔離險的非保障範圍。而且他購買的這份保險只保障密接者或次密接者的集中隔離,曾到過中高風險的情況不在保障範圍內。
另一些隔離險的理賠範圍更為狹窄。2021年11月,帆女士從上海到三亞旅遊,出發前上海無疫情,但為了以防萬一,她還是購買了一款50元的“新冠隔離津貼險”,保單顯示,該津貼在集中隔離期間每天賠付1000元,最高賠付16天。
到海南的第二天,帆女士就收到集中隔離通知——上海新增一例本地確診病例,所有上海遊客被緊急強制隔離。
帆女士致電保險公司客服,卻發現自己無法獲得理賠,原因是保險條款中稱,必須與確診者乘坐同一運營交通工具(火車、飛機等)才能賠付。
“購買前我以為,只要符合合同中任意一條條款即可賠付,沒想到是要全部符合才生效。”帆女士表示,“教訓就是之後如果購買,要提前致電問清楚。”
保險公司用低廉保費和高回報率打動了消費者的心,賠付的種種限制條件卻被隱藏在《保障詳情》和《投保須知》中,不仔細閱讀發現不了。
還有一些保險玩文字模糊的遊戲——“與罹患法定傳染病的患者密切接觸,或因暴露於法定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環境”,這一條件乍一看十分寬泛,但一問客服,人家的意思是“只保密接和次密接”。
這也就導致不少消費者對理賠條件不甚了解,購入保險時興緻勃勃,理賠時卻各種碰釘子。不少平台上都出現隔離險相關的投訴單,多為投保後發現無法理賠或退保的情況。孫雅傑告訴記者,隔離險的賠付率不是很高,賠付的成功案例有,不是特別多。
專家:購買前請仔細閱讀保險條款
除了保費低廉、潛在回報高的誘惑之外,吸引消費者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推廣營銷。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是被朋友圈或小紅書上的軟廣吸引投保的。
已經購買隔離險的賀女士表示,過去一年收到的隔離險推廣挺多的,這次遇到疫情之後才產生了購買慾望。“前一陣差點就到靜安逛街,還是覺得後怕吧,擔心下次也許沒這麼幸運,所以就買了。”賀女士認為,不能單純地將隔離險當作“躺賺神器”或“智商稅”,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就好。
有不少成功理賠的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經歷:有人因身處高風險地區被集中隔離,有人因和確診者乘坐同一班地鐵被集中隔離,均理賠成功。
小紅書上的成功案例分享
徐女士向記者分享,自己因與確診患者接觸過,在酒店集中隔離了9天,憑藉隔離通知書、結束隔離證明、健康碼紅碼等資料,成功賠付了4000多元。
孫雅傑介紹,隔離險也會有“旺季”或者“淡季”之分,疫情擴散嚴重的時候,投保的人群明顯增加。為了規避風險,同時也是在低廉保費和商業營銷的吸引下,不少消費者還是會選擇購入隔離險。
對於“隔離險”等應疫情而生的保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鬍宏兵教授認為,保險公司在追求盈利目標之外,還需要履行它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保險公司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開發相應的產品,是一個值得鼓勵的行為。但在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如何更科學地擬定保險條款、更科學地設計費率,也是保險公司應當考慮的問題。
部分新冠隔離險是否存在條款過於“苛刻”的問題?胡宏兵認為,保險產品的開發有其一定的規則,條款設計需要遵守監管規定,但總體來看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保險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選擇性的購買。但保險公司同樣也有主動、如實告知的義務,盡量使消費者能夠清晰地知道保險產品的責任範圍是什麼,在什麼條件下可以獲得賠償,以免出現保險糾紛。
同時胡宏兵提醒,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保險時應持慎重態度,對於保險條款建議仔細閱讀,弄清楚這個保險到底保障什麼,保險公司承擔怎樣的保險責任,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來源: 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