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端妃這個封號起源於她受皇帝之託給華妃端去了那碗墮胎藥,故名端妃。
可我更願意將端妃的稱號理解為“善良、正派、耿直而低調。”
端妃本性絕對不壞,不然為何就連華妃那樣的人都願意毫無警惕地喝下她送來的那碗湯藥呢?
舉個例子,我們信任某個人,必然是通過日日觀察了解了這個人的性子才願意交付我們對其的信任,所以在端妃不涉及任何利益關係,不參與宮斗,先前與任何人都不樹敵這一點來講,以惡意來揣度她實在偏頗了一些。
但即便是再好的人,你日日折磨她,也不免會生出恨意。
端妃與華妃便是如此。
端妃雖表面上位列妃位,卻並不受尊敬。華妃為了整她,偌大的延慶殿不讓內務府派宮人進去服侍,每天只給發餿的食物,每月的例銀還只參照答應的例份給。華妃管理後宮的一大樂趣,就是看着端妃痛苦。
華妃失去孩子,氣急之下,灌了端妃一碗紅花湯,不僅讓端妃沒了生育的能力,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差。當端妃病重之時,華妃還禁止太醫院的大夫過去給她醫治,就是要她活着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然而造成這一切結果的始作俑者——皇帝,卻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切發生,只偶爾因着一點點歉疚的心思前去敷衍探望,漠視她常年受華妃壓迫的境況。
身為後宮之主的皇后,也對這一切選擇了漠視。
端妃心中怎能不恨?
好在端妃從未放棄過自己,決心在這後宮之中找到能夠安穩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若想能在這後宮之中生存下去,第一件事就是得先幹掉華妃,華妃一日不除,她便沒有安生日子可過。
但她自知人微言輕,只得先休生養息,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
皇后以及皇后陣營之中的人絕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皇后這邊冷血故作旁觀,是不可能真心實意幫助自己的。
而其他未投入皇后或華妃陣營的女子,卻沒有一個能夠和這兩大團體對抗,皆如她一般在後宮膽戰心驚地存活,且明哲保身都費勁,更不要提幫她了。
所以端妃將主意打到了新人頭上。甄嬛的出現令她眼前一亮,這個酷似純元皇后的女子,或許能夠將後宮的水攪得更渾。
但端妃並不冒進,她沒有去找甄嬛說明自己的需求,而是尋找機會讓甄嬛自己找上門來。寧可冷靜地等待機會,也絕不冒然躁進。
但她即便再穩重淡然,也忍不住去保護一個稚子——溫宜公主。
溫宜公主算是全劇最倒霉的孩子了,華妃利用其爭寵,年幼之時從親母曹琴默那裡奪來卻不好好撫養,就連曹琴默也因無能而時常利用她周旋於後宮之中。哪怕善良淡然的沈眉庄,也曾利用她製造機會去甘露寺尋找甄嬛。
唯獨端妃,無法生育,看到溫宜小巧可人的樣子便覺得疼惜,看到她摔倒在雪地上,便什麼也沒顧上地去救助她,哪怕還為此跌傷了手臂。
可見端妃心地良善。
哪怕是和甄嬛合作,端妃也是一直在猶豫的。
端妃為人正直,即便憎恨華妃,也未曾對其他人做過壞事。只是常年受華妃欺負,心態有所偏頗,遇事習慣退縮自保,因無依靠也不想得罪人。
她活得通透,在華妃下場之後,便不再攪事,安分守己,至於甄嬛回宮後乾的一些事情,端妃也再未參與過。
包括最後甄嬛想害皇帝,端妃明白後也曾試過勸阻,雖然最後也沒阻止成功,但由此見得,她對舊人舊事終究還有情意,足見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