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殺不死你的,可能會讓你笑死。
笑死之前要先確定自己到底看了什麼,淡化一切理由都站不住腳,就要說「他很努力了他很棒」。
努力是正確無害的最佳防禦力場。
錯誤的努力都好過不努力。
這種啰嗦式的言語,是一種反抗,更是一種勸說。
生活中,我們都在小心呵護別人那顆容易受傷的心,可一旦那顆心真的受傷,我們就會停止這一切。
這種大膽指控現代人行事小心翼翼,甚至長成玻璃心的樣貌,正是她演唱會的核心內容,也是她新專輯《調教》的概念伏筆。
《調教》雖是一張冷門專輯,但聽過的人都為之震撼。
陳珊妮用大膽的藝術思維,去諷刺可笑的社會和無知的人類。
專輯封面直接用黑色皮鞭作為圖像,看似單調,實則暗潮湧動。
單一皮鞭位於中心位置,反倒讓主題更加凝聚,並且它以“S”形擺放,包含了施虐的面向。
陳珊妮借用強衝擊性的圖像,試圖鞭策聽眾。
專輯名“調教”更是加強了封面表達,它有皮鞭、抽打、繩縛之意。
沒錯,她與聽眾玩了一場“SM”。
她用10首作品,精準找到了聽眾爽點,讓其痛並快樂着。
歌名搭配直觀的單曲封面,我想沒人再選擇裝傻。
比如《捆綁》《痛癮》《罪美》……
這些相對應的圖文,能明顯感受到陳珊妮的情色美學。
簡單的情色是庸俗,但她的情色只是嘲笑世界的切口。
先說她的主打歌《捆縛》。
這是一首音響厚重,充滿暗黑戲劇的作品。
前奏用鼓、低音貝斯、弦樂造勢,讓人熱血沸騰的同時,還營造一絲緊繃感。
它的歌詞如果放到生活語境中是有羞恥感的,但藝術化處理後一切都變得自然且合理。
“日夜鞭策自己,套上挽具,對着鏡子說主人我愛你,罪與罰的樂趣,知先聖愚。”
她所說的日夜鞭策,其實就是自我洗腦。
在反覆精神摧殘後,有人最終臣服,成了無意識個體。
我很喜歡評論區的一句話:“誰不是在陪生活玩一場性與欲的遊戲,那些越是摒棄與迴避的人,其實捆縛的越是深越是久,早已被調jiao的麻木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是繩索,鞭策着自己的同時也想把別人捆住。”
陳珊妮借用“捆縛”,試圖喚醒那些冷漠、麻木的人們。
是時候看清自己存在的意義了。
如果說《捆縛》是聽感“熱身”,那《痛癮》則是進一步升溫。
這首歌的對象更像是一個受虐方,充滿了矛盾。
一方面渴望尋求痛癮,一方面又害怕得到。
這種內心的自我掙扎,在歌詞中處處顯現。
“昨天那個我嘲弄這個我。”
“想朝左偏偏又向右。”
“想痛得和誰不同,又害怕痛得和誰不同。”
在兩難間圍困,本質上就是自我折磨。
對於痛的表現,陳珊妮在編曲上的巧妙構思讓人眼前一亮。
前奏模仿出電流音色,給人一種擊打前的緊張感。
主歌出來後,陳珊妮的演唱做了很多電音處理,再一次強化電流般的痛癮。
副歌部分電流效果加速,在一段激烈的器樂碰撞中達到高潮。
像比前兩首歌,《他說》的諷刺意味更加強烈。
它有一個更具體的諷刺對象——虛偽做作的人。
“在我說話之前我要聲明一下,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歌詞中出現大量的“他說”,嘲諷那些光說不做、滿嘴大炮的人。
用高大上的形象包裝自己,卻從來不幹人事。
MV的拍攝手法極具創意,也非常鮮明表達了作品態度。
一位身穿西裝的男主播,在鏡頭面前盡顯魅力。
可下播後,他下身卻只穿了一條內褲,一邊吃着香蕉,還一邊嘟囔着。
這種上下不協調及兩幅嘴臉的的形象,正是對歌曲的完美詮釋。
陳珊妮在主播下方做着無厘頭的手語,以及最後用中指定格,這都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她的諷刺意味。
不得不承認,用音樂諷刺世間萬物來的是陳珊妮。
你以為這就是陳珊妮的諷刺力度?
當我聽到《罪美》後,我被她的音樂思維折服。
從旋律的可聽性到作品的表達,都是極佳的。
我們在聽這首歌時,需要配合她在演唱會中的舞美,精妙的設計會讓人陷入更深的沉思
舞台背景閃現出19世紀至今,數十位在科學、運動、藝術、政治等領域,擁有重要貢獻的女性群像。
她們曾遭壓迫,或被輕視輕蔑,而其“罪狀”往往只是“想好好地做自己”。
像法國先鋒時裝設計師香奈兒,為女性設計男裝;居里夫人的成就超越男性;小野洋子是摧毀披頭士的女人……
陳珊妮羅列這些可笑罪名,通過反諷的方式去致敬這些“罪美”女性。
在諷刺的背後,她也給了聽眾美好的東西。
像《少女》和《少年》都是對人類本真得描寫。
講述他們在變為成人前的可愛之處,那是一種純真的面向,勇敢表達自我,無拘無束的狀態。
在我看來,這張專輯還是比較私密的。
如果大家想釋放天性,建議居家聆聽。
從《捆縛》聽到《理想》,在10首作品中感受陳珊妮的諷刺力度。
由於旋律和編曲風格,它註定是一張小眾專輯。
但專輯所反應的現實狀態,又是我們急需找補的。
如果想了解如何為音樂披上輕奢外衣,這張《調教》是我們你值得擁有。